評論
當許多劇團因為疫情關係而推出線上直播,甚至把部分作品錄像化時,本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遵循往例,繼續推出「現場電影」單元,從錄像的角度探問何謂「表演」和「現場」。⋯⋯如果吳梓安的作品看似零散、實則一貫,那麼黃邦銓的《紅茶時光─通照光》正好相反。(張又升)
5月
04
2021
1451
在何種程度上,武漢肺炎不僅被視為公共衛生危機,而且還被視為一種新的技術文化(technocultural)危機?在保持社交距離的狀態下,人們如何處理對親密與現場性等社交行為之慾望?人與身體、大數據與監控、國家與疆界的關係如何在表演藝術中被思考?武漢肺炎之後,表演是否存在著一個不一樣的「未來」?(張懿文)
5月
18
2020
1888
講座雖有定題,但題目中未及涵蓋的「音樂」仍是值得持續關注⋯⋯「音樂」不只分中西方、不只有古典或民族音樂,劇場中的音樂設計也是音樂,還有現在許多解構音樂性、前衛的音樂藝術,都在擴充著音樂領域,因此將來勢必有更多談論音樂的方法,而樂評能怎麼寫,也會因此轉變。這一場座談,先邀請大家一同回到初學者身份,透過四位講者的音樂歷程、樂評書寫、編輯經驗對談中,展開探索樂評的探討開端。(評論台編輯)
3月
20
2020
1732
這次的作品較為完整,也表現情感與詩性,但卻好像沒有陳孝齊以往行動藝術作品中,在街頭與人直接衝撞的企圖。⋯⋯沒有直接與藝術家正面交談的機會,也許觀眾會因為恰巧欣賞到一段前衛的表演而感到幸運?或是因為這樣超現實的情境,而深思其中的情感?(李敏如)
1月
08
2020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