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當新自由主義風潮襲捲表演市場之際,夜半敲響的鼓聲,回過頭來提醒我們:觀眾如何以民眾的身份,從自己生存的土地上,重新審思作為主體性的重要,這既是舞台的,更是現實的「疏離效果」。(鍾喬)
3月
12
2019
導演透過史詩劇場的疏離效果,將現實切割出多層次剖面。集體、個人與抒情三者,以涇渭分明卻緊密結合的方式活躍在同一場景中。儘管彼此難以調和,卻間接印證了黑格爾「存在即合理」的判斷。而相同抽象結構,如今仍依然穩固定存在當代生活之中。(張敦智)
3月
12
2019
上個世紀德國戲劇家布雷希特,三零年代在莫斯科看了梅蘭芳的京劇表演,引發靈感而發展「反幻覺主義」及「疏離效果」的劇場理論──大白話來說就是跳出劇情「破梗」,讓觀眾適度保持「身在戲外」的清醒──追根究柢不無出於「誤讀」,不意卻開創西方劇場新猷。如今當國人搬演新編京戲時,反身大量使用已普遍為現代劇場採用的「破梗」手法,寧不為最大的反諷?(林乃文)
4月
03
2012
黑眼睛跨劇團在歲末年終,該歡欣鼓舞熱鬧慶祝的跨年檔期,推出了這齣無論型式、內容,都毫不保留瘋狂攻擊的辛辣批判作品,在軟綿綿一整年的台灣本土劇場枕頭上,揮出了一道勢均力敵的重拳。(謝東寧)
1月
02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