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本劇的舞台與道具,配上燈光後所呈現的光影效果,將畫面更豐富起來。製作團隊將男女學童們各自的遊戲、男女生之間的鬥嘴,以巧妙的方式搬上舞台形成演出。(吳佳茵)
11月
12
2019
這些略為粗糙卻力道生猛的素材都毫無保留地展現在地鄉土樸實卻溫暖的能量與質感。答數不整齊?樂器聲音小?陣型不對稱?這些在此刻的舞台上都不重要,因為這些來自海與土地的元素自然散發的光彩早已深深感動每一位觀眾。(蔡孟凱)
11月
12
2019
普遍認知現代音樂是專業小眾的這句話,似乎暗示了只須請少部份的專業的人士來參與的心態。面對這個窘境,大家常推托一句話:「交給歷史來決定」,那麼,誰是歷史?是某一位再世司馬遷的專業之「筆」?還是廣大市場現實的「消費力」?還是更抽象的文化氛圍「集體反應」?我們都需要,但我們長期缺的是後兩者。(沈雕龍)
10月
18
2018
廖于  
集體創作的聽覺意義,或許在於瓦解了指揮中心、作曲家中心或所謂的個人作曲特質,素材內在的組織習慣和曲式結構不再被預先規定,因此更凸顯「關係」及「過程」的重要性,使音樂的「未定稿」成為流動的時空,而可以容納此在不同文化,指向一個新的亞洲。(廖于)
10月
19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