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聽出孩子們的《聽海日記》
11月
12
2019
聽海日記(台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16次瀏覽
吳佳茵(表演藝術工作者)

2019臺南藝術節閉幕表演《聽海日記》音樂劇場,由作曲家暨導演Artyom Kim、龍山國小三十幾位學生、臺南市民族管弦樂團等,十一位優秀音樂家共同創作,以不同於傳統的音樂或戲劇表演形式,於臺南市文化中心演藝廳演出。在《聽海日記》裡的音樂演出者,不單純只是彈奏樂器,也有成為劇中角色的可能,讓筆者感覺到除了音樂,畫面更是凸顯出來。

走進演藝廳,望上舞台已有一位小男孩坐在裝滿蚵殼的籠子上,看著一本日記,把玩著手上的蘋果,舞台上的燈光像海浪般,由上舞台打至下舞台,燈光的路線打出浪的波紋,至下舞台擺在地上的紗網上,伴隨著海浪聲,營造出臺南沿海的風光,演出已在入場時悄然開始。小男孩翻動他手上拿著的日記,唸出日記內容,然而小男孩訴說的日記似乎只是個《聽海日記》形式上的開端與結尾,與中間的演出並無緊密的連結──《聽海日記》以孩子們的日記作發想,但故事的連接卻看起來斷斷續續,甚至讓筆者感覺好像是不同的故事。

接著,令筆者第一個印象深刻的畫面出現,一群成年人踩著相同的步伐,圍繞著中間裸著上半身的男子,躺在地上的這位男子明顯的看出骨感──而骨頭帶給筆者的感覺是,這個人有故事要說,是真正要說故事的人。雖然場中不斷跑進兩兩一對的小孩,拉著繩、繞著圈走,但整體仍營造出宗教的神祕感,彷彿是復活死者的場景一般。最後,裸身男子起身,便是本劇的導演Artyom Kim。

另一個小女孩開始訴說著他的日記,比起小男孩的聲音與肢體,整體來說生澀許多。值得讚賞的是龍山國小的學生,將演出表現得不錯,不管是他們的肢體、還是聲音表達。小女孩訴說著懷念故人的聽海時光,連結劇中裸身男子演出的片段,從復活、矇眼跟著牽繩人走、被人拿長竿架著、辛苦搬裝滿蚵殼的籠子,最終與小女孩牽手走入門中,好似在說一段「由死至生再復死」的故事。其間,不斷有撐船意象的推車經過舞台,車上的人悠然彈琴,彷彿擺渡於生死之間的冥間使者。

由於本齣表演大部分的表演者為學童,內容及素材雖發源自學童,但內容並非以兒童為導向;更甚者,演出內容的片段帶有對工商社會(像是無意義的交遞文件)及選舉政治(像是政客讚許1+1=8)的反諷,由兒童穿著西裝或鳴笛(模仿選舉場合)超齡演出社會的現實面,一方面強化了諷刺力道,一方面也稍顯失去童真。未來孩子們在回顧自己的演出時,會不會才能明白當時演出背後的社會?

不過本劇的舞台與道具,配上燈光後所呈現的光影效果,將畫面更豐富起來。製作團隊將男女學童們各自的遊戲、男女生之間的鬥嘴,以巧妙的方式搬上舞台形成演出;以及那飛翔的鷺鷥,讓沒有生命的道具也活了起來。最後,龍山國小的孩子跳著跳鼓陣,配上三太子,帶出龍山國小的學校特色。

其實,臺南藝術節要將這麼多不同單位的人合起來做一個製作,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整體來說,這是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出,相信對於國小孩童來說也是回憶深刻的經歷,台上音樂家們反而成為帶領者、引導者與老師的角色,陪伴孩子們一同成長。

《聽海日記》

演出|臺南市民族管弦樂團、臺南市七股區龍山國民小學、阿雍‧金
時間|2019/11/09 19:30
地點|台南市文化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些略為粗糙卻力道生猛的素材都毫無保留地展現在地鄉土樸實卻溫暖的能量與質感。答數不整齊?樂器聲音小?陣型不對稱?這些在此刻的舞台上都不重要,因為這些來自海與土地的元素自然散發的光彩早已深深感動每一位觀眾。(蔡孟凱)
11月
12
2019
演奏家們並不只是「世界級演奏家」,更是探索聲響可能性的旅人,在此場音樂會中,改編與原創、平衡與衝突、嚴謹與幽默,都在細膩的演繹之下,展現出無限的音樂可能性,而此正亦為室內樂最動人的地方。
4月
09
2025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
這些曲目固然經典,卻絕不傳統;它奠基於我們熟悉的結構或框架,卻又能讓演奏者如曾增譯專注於各種即興變化、藉此更有創意地重塑風格。作為爵士樂歷史、文化與創新精神的載體,經典曲目不但充滿魅力,更是樂迷們進入即興世界的關鍵。
3月
25
2025
以地方民間樂團發展,南投民族管絃樂團已經是有一定水準,若要挑剔,則必須再將整體實力提升。隨說專業演奏者也並非毫無失誤,但學生的經驗則更顯不足,雖然有許多專業老師們撐場,樂曲並無太大狀況,但回歸到學生獨奏,則不免有破綻。此外,室內音樂會使用擴音容易聲部失衡,在演奏聲響上尚須斟酌。
3月
21
2025
歌劇男高音泰特曼在整場音樂會中,運用其嘹亮的嗓音和深厚的美聲技巧,為台下觀眾精彩地展現了歌劇世界中,男高音的力與美。從這次來台的演出,可以預測在未來,他絕對是一個值得長期關注,且令人期待的世界級男高音。
3月
21
2025
微光古樂集這次邀請了比利時無盡古樂團(Ensemble InAlto)來台共同演出,進行了一場台灣與比利時的古樂交流。這次的音樂會節目設計,微光古樂集秉持著一貫嚴謹、用心的水準,為與會觀眾帶來了深度與廣度俱足的古樂饗宴。
3月
17
2025
他深情柔軟的音色,利用半聲弱音的演唱技巧,漸進式地將情緒推進並深入角色之中,尤其是在長樂句的詮釋中顯得十分動人。這也讓我們見證到:一個成功且努力修練的聲樂家,能用運用其卓越的美聲技術,在舞台上戰勝疾病的侵襲與干擾。
3月
1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