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聽出孩子們的《聽海日記》
11月
12
2019
聽海日記(台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79次瀏覽
吳佳茵(表演藝術工作者)

2019臺南藝術節閉幕表演《聽海日記》音樂劇場,由作曲家暨導演Artyom Kim、龍山國小三十幾位學生、臺南市民族管弦樂團等,十一位優秀音樂家共同創作,以不同於傳統的音樂或戲劇表演形式,於臺南市文化中心演藝廳演出。在《聽海日記》裡的音樂演出者,不單純只是彈奏樂器,也有成為劇中角色的可能,讓筆者感覺到除了音樂,畫面更是凸顯出來。

走進演藝廳,望上舞台已有一位小男孩坐在裝滿蚵殼的籠子上,看著一本日記,把玩著手上的蘋果,舞台上的燈光像海浪般,由上舞台打至下舞台,燈光的路線打出浪的波紋,至下舞台擺在地上的紗網上,伴隨著海浪聲,營造出臺南沿海的風光,演出已在入場時悄然開始。小男孩翻動他手上拿著的日記,唸出日記內容,然而小男孩訴說的日記似乎只是個《聽海日記》形式上的開端與結尾,與中間的演出並無緊密的連結──《聽海日記》以孩子們的日記作發想,但故事的連接卻看起來斷斷續續,甚至讓筆者感覺好像是不同的故事。

接著,令筆者第一個印象深刻的畫面出現,一群成年人踩著相同的步伐,圍繞著中間裸著上半身的男子,躺在地上的這位男子明顯的看出骨感──而骨頭帶給筆者的感覺是,這個人有故事要說,是真正要說故事的人。雖然場中不斷跑進兩兩一對的小孩,拉著繩、繞著圈走,但整體仍營造出宗教的神祕感,彷彿是復活死者的場景一般。最後,裸身男子起身,便是本劇的導演Artyom Kim。

另一個小女孩開始訴說著他的日記,比起小男孩的聲音與肢體,整體來說生澀許多。值得讚賞的是龍山國小的學生,將演出表現得不錯,不管是他們的肢體、還是聲音表達。小女孩訴說著懷念故人的聽海時光,連結劇中裸身男子演出的片段,從復活、矇眼跟著牽繩人走、被人拿長竿架著、辛苦搬裝滿蚵殼的籠子,最終與小女孩牽手走入門中,好似在說一段「由死至生再復死」的故事。其間,不斷有撐船意象的推車經過舞台,車上的人悠然彈琴,彷彿擺渡於生死之間的冥間使者。

由於本齣表演大部分的表演者為學童,內容及素材雖發源自學童,但內容並非以兒童為導向;更甚者,演出內容的片段帶有對工商社會(像是無意義的交遞文件)及選舉政治(像是政客讚許1+1=8)的反諷,由兒童穿著西裝或鳴笛(模仿選舉場合)超齡演出社會的現實面,一方面強化了諷刺力道,一方面也稍顯失去童真。未來孩子們在回顧自己的演出時,會不會才能明白當時演出背後的社會?

不過本劇的舞台與道具,配上燈光後所呈現的光影效果,將畫面更豐富起來。製作團隊將男女學童們各自的遊戲、男女生之間的鬥嘴,以巧妙的方式搬上舞台形成演出;以及那飛翔的鷺鷥,讓沒有生命的道具也活了起來。最後,龍山國小的孩子跳著跳鼓陣,配上三太子,帶出龍山國小的學校特色。

其實,臺南藝術節要將這麼多不同單位的人合起來做一個製作,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整體來說,這是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出,相信對於國小孩童來說也是回憶深刻的經歷,台上音樂家們反而成為帶領者、引導者與老師的角色,陪伴孩子們一同成長。

《聽海日記》

演出|臺南市民族管弦樂團、臺南市七股區龍山國民小學、阿雍‧金
時間|2019/11/09 19:30
地點|台南市文化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些略為粗糙卻力道生猛的素材都毫無保留地展現在地鄉土樸實卻溫暖的能量與質感。答數不整齊?樂器聲音小?陣型不對稱?這些在此刻的舞台上都不重要,因為這些來自海與土地的元素自然散發的光彩早已深深感動每一位觀眾。(蔡孟凱)
11月
12
2019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