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多於劇情《你所不知道的台南小吃》
6月
11
2014
你所不知道的台南小吃(台南人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09次瀏覽
李亦修(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一直以來對於環境劇場總有些嚮往,無論是1980年代由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在中影文化城的《落腳聲》亦或是金枝演社的《祭特洛伊》,還有許許多多的演出資料堆砌中,每每讓我期待著戲劇文本與演出環境交互作用之下究竟能夠體現出何種效果。先就結論來說,在劇末返家的路上心裡想著,如果我是在一般的鏡框式舞台甚至是在黑盒子觀賞,我想是不會有如此大的感動?

第四面牆的存在永遠將舞台上的世界與現實世界隔絕,就算上演的故事如何貼近生活,觀眾仍是有意識地知道在戲台上演出的故事是平行時空。他們或是作為全知的神看著舞台、或是作為一個窺伺者品味劇情,距離感一直是在劇場中存在的課題。而在《你所不知道的台南小吃》中,我所看到的是第四面牆的消融。它仍舊存在,但在觀眾的心中卻不會覺得那個是與演員(劇作)的距離,而是稀鬆平常的人與人的距離。就我的生命經驗來說,大抵就像是在路邊小吃攤的座位上吃著大腸麵線,喝著無糖的青茶,看著隔壁桌的情侶在吵架的那種感覺。可能會冷眼看著、也可能會跟身邊人偷偷議論著、甚至是過去安慰被打一巴掌的男方,是一種是不干你的事但你仍舊在他們的生命之中有著一個角色。

回到故事本身,觀眾有三個區塊可以自由選擇要在哪裡坐下來看戲,我所選擇的是在戶外平台上聽著李小鴨(張綿綿飾)講著她跟父親的回憶、香腸熟肉以及一塊塊吞噬她夢想的臺北生活並且吃著她所請客的王記好吃雞肉。而在此同時其他的觀眾或許正在主屋內看著阿尊(張家禎飾)的生活點滴以及他抑鬱想自我了結的心靈孤寂、或是在另外一邊看著李禎禎(董淑貞飾)向她男友鄭正(周書正飾)談著對她妹妹小鴨的一些抱怨。當然除了小鴨以外的橋段是筆者在演出移動中遊走所看到的片段以及其後故事三線回歸一線後可以做出的猜測。這是導演在安排上的巧思,每個觀眾所能接收到的劇情資訊是不等量的也不可能同時接收並理解三個區塊的劇情推演,如同人與人的相處一樣,你真的能認識一個人嗎,我們對於他人的背景知識不也都立基於猜想之上?

不過該提的是劇情某些關鍵顯得薄弱與平常當然會是個問題,但能夠在近距離感受演員的眼神以及投射出來的能量,以及在劇場的魔力消逝後才讓使人意識到,再配上最後劇團所準備的小吃以及李維睦老師母親親手做的三色蛋,這問題或許也就不那麼嚴重了?

但或許該提的是,這樣的演出除了考驗著導演的場面調度以及演員與觀眾的互動能力之外,同時也考驗著觀眾對於劇場的細膩觀察與敏感程度。一個可以自由走動、找位置坐下的劇場,一個可以自四面八方觀察演員的演出,絕對是無法只在一個地方看戲就可以得到最多的感受,這是我在某個場景選擇蹲下觀看表演時所得出來的重要心得。

《你所不知道的台南小吃》

演出|台南人劇團
時間|2014/06/08 19:00
地點|台南人戲花園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從亡魂的放下執念後自在解脫、姊妹的不捨揮別離場的情節句點之際,直接的以輕鬆語調邀請現場觀眾一起享用滿桌美食,誠然美味難以抵擋,卻仍然給人一種跳tone的不搭嘎之憾。(楊美英)
6月
10
2014
選擇於自家後花園演出,其實就有份邀請大家一同來「家裡」坐坐的意涵,戲劇演出部份或許有些不足,但若將整體環境、氛圍、目的等考量進去,這部演出認真的誠意是足已達到劇場本身的「藝」境。(李旻原)
6月
09
2014
「等待」成了這故事架構的一個因素。如同演員與觀眾皆有個一個共同的目標,對觀眾而言則是「劇終」,對劇中人物而言則是「記憶味道」,這樣過程,成功地引出最後的結局。(李承曄)
6月
05
2014
或許,正如導演徐堰鈴說的,「這齣劇用幽默與溫柔,道出台灣原民日常生活困境」,而劇中吐露的一段心聲幾乎可視為劇作要旨,「原住民的問題,你不用笑話的方式講,平地人不會聽」,這就不難理解整齣戲劇運用華語干預、擬仿的方式,形成某種型態的殖民學舌(colonial mimicry),用來迫使主流社會正視弱勢族裔的手段。
4月
25
2024
整體而論,《台北大空襲》的表演與音樂,導演的場面調度與節奏掌握,都有不錯的表現,作品的娛樂性,在觀眾的熱烈反應中得到印證,也再次確認音樂劇在本地表演藝術領域中的優勢與潛力。只是,如果創作者的目的是邀請觀眾,重回歷史現場,親身感受個人在空襲期間的生存困境與意識掙扎,我以為還有努力空間。
4月
22
2024
「眷村」在導演手中,不僅僅呈現了往往被理解為封閉的一面,這個看似封閉的限制卻反向成為導演手中創造劇場經驗的元素,有效地將現實轉為美學,成為當晚演出最令人眼睛一亮的表現,頗有前衛劇場的能量,也是近些年看到劇場創作者中,最紮實且絲毫無法遮掩對劇場形式的才華與熱愛的新銳導演。
4月
22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