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多於劇情《你所不知道的台南小吃》
6月
11
2014
你所不知道的台南小吃(台南人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96次瀏覽
李亦修(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一直以來對於環境劇場總有些嚮往,無論是1980年代由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在中影文化城的《落腳聲》亦或是金枝演社的《祭特洛伊》,還有許許多多的演出資料堆砌中,每每讓我期待著戲劇文本與演出環境交互作用之下究竟能夠體現出何種效果。先就結論來說,在劇末返家的路上心裡想著,如果我是在一般的鏡框式舞台甚至是在黑盒子觀賞,我想是不會有如此大的感動?

第四面牆的存在永遠將舞台上的世界與現實世界隔絕,就算上演的故事如何貼近生活,觀眾仍是有意識地知道在戲台上演出的故事是平行時空。他們或是作為全知的神看著舞台、或是作為一個窺伺者品味劇情,距離感一直是在劇場中存在的課題。而在《你所不知道的台南小吃》中,我所看到的是第四面牆的消融。它仍舊存在,但在觀眾的心中卻不會覺得那個是與演員(劇作)的距離,而是稀鬆平常的人與人的距離。就我的生命經驗來說,大抵就像是在路邊小吃攤的座位上吃著大腸麵線,喝著無糖的青茶,看著隔壁桌的情侶在吵架的那種感覺。可能會冷眼看著、也可能會跟身邊人偷偷議論著、甚至是過去安慰被打一巴掌的男方,是一種是不干你的事但你仍舊在他們的生命之中有著一個角色。

回到故事本身,觀眾有三個區塊可以自由選擇要在哪裡坐下來看戲,我所選擇的是在戶外平台上聽著李小鴨(張綿綿飾)講著她跟父親的回憶、香腸熟肉以及一塊塊吞噬她夢想的臺北生活並且吃著她所請客的王記好吃雞肉。而在此同時其他的觀眾或許正在主屋內看著阿尊(張家禎飾)的生活點滴以及他抑鬱想自我了結的心靈孤寂、或是在另外一邊看著李禎禎(董淑貞飾)向她男友鄭正(周書正飾)談著對她妹妹小鴨的一些抱怨。當然除了小鴨以外的橋段是筆者在演出移動中遊走所看到的片段以及其後故事三線回歸一線後可以做出的猜測。這是導演在安排上的巧思,每個觀眾所能接收到的劇情資訊是不等量的也不可能同時接收並理解三個區塊的劇情推演,如同人與人的相處一樣,你真的能認識一個人嗎,我們對於他人的背景知識不也都立基於猜想之上?

不過該提的是劇情某些關鍵顯得薄弱與平常當然會是個問題,但能夠在近距離感受演員的眼神以及投射出來的能量,以及在劇場的魔力消逝後才讓使人意識到,再配上最後劇團所準備的小吃以及李維睦老師母親親手做的三色蛋,這問題或許也就不那麼嚴重了?

但或許該提的是,這樣的演出除了考驗著導演的場面調度以及演員與觀眾的互動能力之外,同時也考驗著觀眾對於劇場的細膩觀察與敏感程度。一個可以自由走動、找位置坐下的劇場,一個可以自四面八方觀察演員的演出,絕對是無法只在一個地方看戲就可以得到最多的感受,這是我在某個場景選擇蹲下觀看表演時所得出來的重要心得。

《你所不知道的台南小吃》

演出|台南人劇團
時間|2014/06/08 19:00
地點|台南人戲花園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從亡魂的放下執念後自在解脫、姊妹的不捨揮別離場的情節句點之際,直接的以輕鬆語調邀請現場觀眾一起享用滿桌美食,誠然美味難以抵擋,卻仍然給人一種跳tone的不搭嘎之憾。(楊美英)
6月
10
2014
選擇於自家後花園演出,其實就有份邀請大家一同來「家裡」坐坐的意涵,戲劇演出部份或許有些不足,但若將整體環境、氛圍、目的等考量進去,這部演出認真的誠意是足已達到劇場本身的「藝」境。(李旻原)
6月
09
2014
「等待」成了這故事架構的一個因素。如同演員與觀眾皆有個一個共同的目標,對觀眾而言則是「劇終」,對劇中人物而言則是「記憶味道」,這樣過程,成功地引出最後的結局。(李承曄)
6月
05
2014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_下工後的修羅場》在舞台上創造了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型,有相當豐富的細節,卻少了些粗糙的真實感,主人翁的際遇,令人感傷,卻難有深切的同感,如果有社會批判的意圖,也稍顯失焦。
6月
30
2025
本次演出試圖以魔術與戰爭這兩個規模懸殊的想像間交織張力,輔以演員的生命經驗敘事,直面觀眾並揭露出關於世界鮮為人知、或眾所皆知的秘密與真相。
6月
23
2025
相對於《騷動之川》以精密的當代語言,攪動邏輯,最後發現暴力最深沉處,無言可表;《落頭氏》則從古老東方傳奇中提煉身體與聲音,創作全新的意象,調動感官,超越語言邏輯的限制,開啟觀眾隱匿的記憶與經歷。
6月
18
2025
當天現場的大量互動,幾位演員親切平易,通過劇情設計和美食雙管齊下,鬆動了無形的觀演界線,純粹的觀眾設定已經消失,成為兩批各有不同任務的參與者
6月
1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