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界線之音樂饗宴《電子狂想》
7月
03
2014
電子狂想(絲竹空爵士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88次瀏覽
沈雍凰(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表演所學生)

在一場音樂會中,涵蓋了來自各式各樣異文化的樂器及曲風究竟能碰撞出何種火花?當代表演藝術中,許多作品屏除了原形的界線,試圖突破傳統模式且結合多元的元素,也因此造就了近年來跨界、跨領域及跨文化的表演創作趨勢。

絲竹空爵士樂團有別於傳統的爵士樂團,在樂器的配置上除了爵士樂團常用的鍵盤、貝斯、爵士鼓以外,並加入了許多民族特色樂器以及國樂器,例如:笛、蕭、二胡、中阮、柳琴、非洲鼓…等。創作及編曲之曲風相當多元,為近年來極活躍的跨界樂團之一。今年,絲竹空又再度大膽嘗試,在年度音樂會上邀請了電子樂團女孩與機器人共同演出,企圖呈現更有別於以往的音樂風格。整場演出共分為上下半場,上半場以絲竹空的經典曲為主,下半場則加入了女孩與機器人的主唱與電子樂器,以「勁飆電子派對」為宣傳語,因此也引起筆者前往聆賞的動機之一。

在上半場的部分,共安排了四首自創樂曲〈紙鳶〉、〈鹿港〉、〈想起思想起〉、〈醉酒都馬〉及一首改編樂曲〈寒鴉嬉水三部曲〉。從這些曲名及曲意中能明顯感受出此團對於在地文化的情感及重視,而樂曲主旋律大部分皆具有濃厚的東方音樂味道,旋律加花部分及伴奏部分則是以爵士樂及搖滾樂為主。整體而言,曲調上結合了中國風、流行樂以及即興,編曲上則以爵士及搖滾風格為主,這樣的編創方式明顯的展現此團的演奏詮釋風格。

音樂會進行到了下半場,共有八首曲目,其中四首是由女孩與機器人團員創作,曲風較偏西方搖滾樂的風格,另外四首則是由絲竹空改編及創作,曲風與上半場樂曲的風格頗為接近。配器的部分則加入了合成器、以及效果器,且安排了部分曲目加入主唱Vocal。在樂曲的演奏當中,不論何種樂曲風格皆詮釋的非常到味,每個樂手將其樂器特色發揮的淋漓盡致,合成器及效果器也不單是扮演伴奏及混音的角色,也有與其他樂器一來一往的Solo及主旋律部分,彷彿在互相較勁般,聽似和諧之中又帶有些許的衝突感。筆者認為藉由這樣的組合去詮釋兩團各自不同風格的創作曲及改編曲,在聆賞的過程中擁有多層次的聽覺感受,且為整場演出增添更多的新奇及特色。

整場音樂會不僅在編排的構思上別出心裁,所有樂手在各自演奏技術上的突破也是有目共睹的,例如在彼此搭配反拍節奏的默契、音準上的挑戰及電子合成器演奏旋律的困難度…等。另外,演出的過程中並不像一般音樂會如此的拘束,在每首曲子開演之前,團長彭郁雯皆會與團員們進行一小段輕鬆的對話,藉此透露整場音樂會的動機發想、執行過程及排練情況。且在合成器及效果器加入之後,更讓樂手示範操作方式,讓觀眾能夠更進一步了解這兩項樂器的特色。雖然僅是台上團員之間的對話及介紹,但筆者認為這樣的舉動能在無形之中消除舞台與觀眾席之間的隔閡,拉近表演者及欣賞者之間的距離。

回歸本文開頭所提的「究竟能碰撞出何種火花?」筆者認為本場音樂會所傳遞給觀眾的絕不僅僅是排練後所呈現的「結果」,更傳達出將爵士樂、搖滾樂、國樂以及電子樂多元音樂風格互相磨合的「過程」。絲竹空與女孩與機器人的合作,在踏入彼此領域中卻依舊保有自我特色,且進一步完成了多元融合的挑戰。經由不斷的創造衝突、挑戰衝突、突破衝突,最終形成一個創新且和諧的音樂氛圍,極具有當代表演藝術的特質。

《電子狂想》

演出|絲竹空爵士樂團、女孩與機器人
時間|2014/06/20 20:00
地點|Legacy Taipei 傳 音樂展演空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觀看《寄聲之廟》的體驗裡,聲音和樂曲非客亦非主,而是藝術家理解並重構信仰的意志體現。在這個虛構且高度意象化的民俗現場,觀眾和藝術家彼此共鳴。
7月
03
2025
先以整體而論,獨奏的表現相當優秀,尤其是在抒情樂句的處理上,例如第一樂章第二主題,句尾的大跳八度高音不僅音準扎實且音色清麗,在情緒的收尾上更是有著無窮餘韻
6月
09
2025
故事作為鉤子,鉤出情感的洪流,感官如藤蔓觸碰人的內心活動,眼睛看不見空氣,但依然可以感受到風的流動,耳朵聽不見光,卻可以感知語言的溫度。無垠黑暗之中,無語凝噎,卻已淚千行。
6月
03
2025
蔡雯慧的演唱柔中帶剛、含蓄但堅定,表達出她的人生哲學以及對極圈生活的觀察,溫暖而有穿透力的歌聲搭配李成員的電貝斯伴奏相得益彰。
6月
02
2025
她那綿延溫暖的歌唱線條,串連著既清楚又充滿顏色的咬字。她用心鑽研出的文學底韻和多年嚴以律己所修鍊出的演唱技巧,透過今晚舒曼的音樂詮釋,完美展現。
5月
30
2025
雖然音樂在整部作品裡如此重要,但也少有角色或劇情引導觀眾留心聽覺,讓音樂始終停留在背景。在這些情形下,那「音樂與情緒關係」的感知與想像之訓練,也因此大打折扣。
5月
28
2025
這場音樂會以久石讓的經典動畫配樂為主軸,將現代與爵士、跨界與流行的語彙巧妙融合,帶領觀眾走入一扇通往「絕對」音樂世界的大門。
5月
21
2025
在呂紹嘉的帶領下,器樂聲部間的合作,如行雲流水般的流暢,各個器樂的獨奏段落,也精彩得令人目不暇給。NSO好似站在山巔的巨人,以其虛懷若谷的心境,用蕭斯塔柯維契的音樂,帶著觀眾一起經歷了一場帶了點魔幻氛圍的音樂旅程。
5月
20
2025
然而若對照團隊宣稱的「讓故事不再凝止於船難時刻」,本作恰恰陷入另一種凝視困境:當所有藝術手段都服務於「重現」而非「重構」,當形式實驗壓倒敘事深度,歷史記憶反而被禁錮在當代劇場的美學裝置中。
5月
1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