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退位,劇作家順行《全國最多賓士車的小鎮住著三姊妹(和她們的Brother)》
5月
14
2015
全國最多賓士車的小鎮住著三姊妹(和她們的brother)(張震洲 攝)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05次瀏覽
謝筱玫(2015年駐站評論人)

一進入實驗劇場感受到的是台灣本土的客廳場景:風扇吊燈、木雕、合成皮沙發、紅木桌櫃、發財樹,有點老舊過時的裝潢,時空仍彷彿凝滯在三姊妹的爸爸在世之時。沙發桌下的大疊書報雜誌、桌上摺好的紙盒,種種對細節的細膩關照,加上觀眾三面近距離的觀看,完全營造出寫實的家常況味,演員表現也很到位,演活一種被生活拖磨的疲倦與無可奈何。

此計畫立意重寫經典,並且以戲劇性而非劇場性為基礎進行改寫,即,有別於近幾十年來以導演為主導對經典作(通常是外在形式上的)重新詮釋,這個計畫的特別之處在以劇作家主導詮釋權,並賦予《三姊妹》台式的肌理紋路與氣味溫度。於是,小妹成了打工寫作的憤青、兄弟成了靠亡父餘蔭與未婚大姊供養的宅男,在女友面前打腫臉充胖子,而且假裝自己有工作。「去莫斯科」成了「去武漢」;原著象徵無憂的童年回憶、幸福的應許、文明教養的城市,到了經濟不景氣的現代台灣,成了彼岸的一個二線城市,也置入了這一代台灣人對於大陸的想像與保留。至於她們的兄弟何時去武漢工作﹖一個月後﹖兩三個月後﹖下禮拜?眾說紛紜,而最後,台胞證早已過期且遲遲未重簽,原以為故人安排弟弟的是辦公室的工作,劇末發現是要從血汗工廠的基層歷練起。於是,相較於原著三姊妹對於莫斯科幾近信仰般的執著,台灣三姊妹對武漢的態度則曖昧許多。武漢較像一個沒有過去包袱(父親的成就)之所,讓宅男兄弟得以振作起來重新進入社會的契機。諷刺的是,當初由於「怕中共打來」,衍竹被送到澳洲讀高中,(也衍生了這位留洋的半調子兄弟回國後的眼高手低等就業問題),而昔日父親所恐懼的對岸,此刻卻成了解決家裡財政困境的出路。

美好的生活總是在他方,然彼岸/大陸是否真的如此瑰麗美好?真的去了莫斯科也不見得會比較快樂;去了武漢也不保證會飛黃騰達。振興經濟的對策是否真的只能靠大陸?陸客湧入小鎮、象徵昔日榮光的古董賓士車可能賣給大陸收藏家,劇作家對兩岸關係的思考與憂心不言而喻。契訶夫劇中常見的對轉變中的俄國社會之清談議論、對人類未來的展望與環保意識,在此成了兩岸關係、資源回收、黑鮪魚、有機咖啡,並且同樣不時地在對話中迸出幽默火花,緩解全劇的憂傷與不確定。唯一跟原著較不相同之處:因為四幕劇改成了獨幕劇,原劇中對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召喚以及時間的作用,時光的更迭流動中這家人仍留在原地的絕望,這部分較難以表現。這是重寫過程中難以面面俱到的為難。

《全國最多賓士車的小鎮住著三姊妹(和她們的Brother)》中,以劇作家(簡莉穎)的身分與劇作家(契訶夫)對話,展現相當的企圖自信,以及,能力。導演節奏掌握得宜,演員水準整齊,共同成就這個計畫。整個改編重寫並非僅是簡單的符號移植代換,而寫出了屬於台灣這代人的失意惆悵,十分飽滿且耐人尋味。

《全國最多賓士車的小鎮住著三姊妹(和她們的Brother)》

演出|四把椅子劇團
時間|2015/05/07 19:30
地點|台北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杰哈與朵琳的雙聲對話,使得故事的形狀被重新構建,讓我們在這段跨越半世紀的關係中,看見思想的碰撞與生活的協商,聆聽對愛情本質的深刻探問,感受死亡與離別所激起的深沉情感。
5月
22
2025
儘管在問題的揭露上,《奧賽羅 2.0 / 3.0》出色地透過這些形式而成功提問,但作為一種本身也具有著悲劇性色彩的實驗,它也無可避免地在這樣的自我檢討中,具有著宿命論式的困境。
5月
19
2025
這場畢業製作最珍貴的饋贈,不在於它駛出了多遠,而在於它讓我們聽見:在那個被貴族遺棄的孤島上,卡利班敲打鐵鏈的聲響,正與觀眾席中此起彼伏的呼吸,漸漸匯成同一片潮汐。
5月
18
2025
身首分離所象徵的流離,一旦作為一種被指認為「異人」的悲劇性後果,而本身具有流動性的內在特徵時,尋找親人的強烈慾望與回歸身體的形式表現,似有被解消掉能動性的擔憂。
5月
16
2025
劇場不再是召喚國族記憶的祭壇,在這裡,鬼魂不求平反、死亡不能被意義化。這正是《落頭氏》的批判力道——不是出自特定政治議程的批判,而是持續召喚那個尚未到來的、幽靈般的政治。
5月
16
2025
《赤子》雖亦遵循如此英雄敘事結構,但編劇施如芳似乎更企圖開拓布袋戲新的故事乘載,將「臺灣第一才子」呂赫若為故事原型,以虛載實,叩問歷史與當下時代處境。
5月
12
2025
當方爺爺的愛情被獻給了當代同志情慾的謳歌,身體化作了抗爭運動緬懷的聖體,他個人所剩下的只有那兩不歸屬的灰男孩童話,同時也是《灰男孩》難以處理而輕巧帶過的美國。
5月
09
2025
把觀眾逆轉為道具或活道具?若是如此,大概是此劇《妬娘道成寺》的絕妙之處,值得註記,甚至在整場戲裏,眼睛是對鏡子的辯證與置換,因為觀眾的眼睛就像是會到處移動的鏡子
5月
09
2025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