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聲繪影的錄像驅魔《群鬼2.0》
6月
15
2015
群鬼2.0(朱雷 攝,廣藝基金會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33次瀏覽
吳政翰(專案評論人)

形式實驗與內容本質兩者之間的關係,始終是劇場敘事層面爭論不斷的議題,尤其在新媒介多元的今日,劇場裡處處可見科技應用,例如舞台結合影像變得流行,有時卻到了氾濫的地步,彷彿一齣戲裡沒有出現錄像,就無法成戲。究竟,錄像形式對於劇場敘事是否能產生何種對話?是必要手段,還是取巧花招?可貴的是,中國新浪潮戲劇導演王翀新作《群鬼2.0》,以實驗手法演繹易卜生經典《群鬼》,承襲了個人以往舞台影像敘事的風格,卻未落入形式凌駕於內容的窠臼,反而在保有劇情原貌的前提下,以不同視角重新打造出現代人的觀看體驗。

場上五位演員坐在舞台深處,身形朦朧靜止,猶如魅影,與置於舞台下方的四台攝影機平行對凝,詭譎地開啟了序幕。與易卜生原著相比,情節略有縮減,地點由挪威移至中國,除此之外,主線大致不變。每個角色既是主動的發聲者,也是旁觀的紀錄者,巧妙挪動運用攝影機,時而近距離特寫對方表情,時而長鏡頭觀照場上事件,時而跳出鏡外直接對話互動,時而攝影錄像與舞台表演同步進行。懸掛於舞台半空的螢幕,由多鏡同步的四分屏起始,隨著故事開展,漸漸凝聚張力,劇末收束為唯一的單屏,因而整體戲劇性不僅見於情節本身推移,亦流動於形式轉換之間。藉由影像、舞台、肉身並置同一空間,所有事件皆是以多焦、共時、在場的樣貌,「發生」著,也表演著,呼應了戲一開始,演員直白地唸出劇本上易卜生所寫的舞台指示,揭示當下扮演狀態。

的確,多焦錄像不僅拓展了多樣的舞台視野,亦再現了現代人同步多重作業的習性。有時,攝影語言甚以富饒趣味的角度,體現劇本弦外之音,例如女僕與書記各持機器,互相對攝,鏡位一高一低,成像呈現書記居高臨下而女僕仰人鼻息的位階關係,這畫面趣味既是鏡內的,也是鏡外的。整體演出形式與內容相輔相成,依循原作故事脈絡行進,精準運用現代語彙,使得劇情不僅成立,而且人物互動張力十足。只不過,除了形式實驗和視覺新穎之外,原劇的時代精神是否經過新詮而得以提煉?易卜生《群鬼》針砭十九世紀當時社會偽善,拉扯人性矛盾,過了一百多年後,王翀《群鬼2.0》是否仍具有同等批判力道?

從劇本出發檢視,全劇集中於室內,環繞著同一家庭發展,充斥荒淫、亂倫等種種敗德事跡,代代遺傳,遞嬗不止,如魑魅般,揮之不去。然而,演出於偌大開放空間中進行,表演多焦並行而散射,無法呈現或轉化劇中潛藏且關鍵的空間閉鎖性及時間循環感,「鬼」的魅影始終難以成像。

換個角度來看,導演自戲外附加許多意涵到戲內,或以其他象徵轉化劇本概念,一方面製造趣味,另一方面拉開距離。例如,女僕講話中英夾雜,諷刺中產階級故作風雅;契約合同內容不被書寫在紙上,而在手臂和屁股上;燒燬孤兒院也摧毀女主人一切道德防備的火焰,變成了Color Run絢麗四散的彩粉;兒子腰前綁著一隻大熊玩偶,清楚明示此人就是個長不大的媽寶;母子爭論之際,兒子從玩偶內部,接續拿出一大堆女性內褲,丟擲四處,滿佈舞台。這一連串著重效果、極富巧思的象徵詮釋,表述易卜生,也諧擬易卜生。

整場下來,錄像施展魔力,不僅引出了另一層「非在」的時空象限,與舞台實存對照、對話,並且增生不少文本之外的想像,同時也驅散了群鬼幽魂。演出過程就像是王翀與易卜生之間的對話過程,看似貼近契合,然始終保持距離。這距離,賦予了此劇時代性,卻無以召喚其時代精神,不過至少,飽滿了一齣冷調的家庭悲劇。只是這悲劇性,是劇本的,而非現場的。

《群鬼2.0》

演出|2015兩岸小劇場藝術節(薪傳實驗劇團)
時間|2015/06/07 14:30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多功能展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整體而論,《台北大空襲》的表演與音樂,導演的場面調度與節奏掌握,都有不錯的表現,作品的娛樂性,在觀眾的熱烈反應中得到印證,也再次確認音樂劇在本地表演藝術領域中的優勢與潛力。只是,如果創作者的目的是邀請觀眾,重回歷史現場,親身感受個人在空襲期間的生存困境與意識掙扎,我以為還有努力空間。
4月
22
2024
「眷村」在導演手中,不僅僅呈現了往往被理解為封閉的一面,這個看似封閉的限制卻反向成為導演手中創造劇場經驗的元素,有效地將現實轉為美學,成為當晚演出最令人眼睛一亮的表現,頗有前衛劇場的能量,也是近些年看到劇場創作者中,最紮實且絲毫無法遮掩對劇場形式的才華與熱愛的新銳導演。
4月
22
2024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