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與音樂的平衡共存《春天在唱歌》
5月
05
2016
春天在唱歌(對位室內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00次瀏覽
陳信祥(自由音樂人)

嚴長壽於《教育應該不一樣》寫到:「…一個地方文化的建設,必須透過教育的淬鍊、文化的積累,當地愛鄉土的人,一磚一瓦的堆疊,方可成就。文化,才是台灣最大的軟實力。」【1】筆者低著頭思索此句話含義,再抬起頭回想對位室內樂樂團整個樂季表演,似乎從中得到了一絲的答案。

縱觀對位室內樂團近期的大型表演節目,2015年6月《民謠綺想》、2015年11月《錯過茱麗葉》,加上此次2016年4月《春天在唱歌》,筆者讚賞這些節目的共同脈絡就是介紹台灣作曲家作品,不管是《民謠綺想》之許常惠的原野熱情,還是李子聲用舊詩新樂創作出《錯過茱麗葉》,甚至是陳玠如於《春天在唱歌》裡的戲謔式嚴肅等,不論觀眾迴響如何?(至少筆者偏愛),筆者認為此舉對於台灣作曲家推廣或者樂團定位上,都是美事一樁,尤其現今節目曲目安排還是以國外音樂居多,此舉在南方城市更為可貴,作曲家和演奏家用自己熟悉的語法奏出屬於土地的聲音,宣傳價值都比螢光幕前高喊主權在手的「作秀」高。

《春天在唱歌》整體來說一齣優質的劇碼,對位室內樂團的親子音樂劇著重讓孩子聽音樂,互動式比例較少,不能以偏概全說這是不好,筆者認為各有其優點,端看製作內容下定論。對位室內樂團經由系列活動淬鍊之後,於獨奏和合奏上都有令人驚艷的詮釋,團員對於音樂想法整齊劃一,詮釋也忠於原譜,讓筆者可以安穩地享受音樂;此次更邀請俄國女高音Anna Virovlansky(以下簡稱Anna),Anna的歌聲充滿自信、穿透力,她的音色飽滿,且身體共鳴點轉換自如,讓她的音樂細節更加多采,且她對於歌詞感受很深,筆者聽著她的歌聲搭配簡單的燈光剪影,竟能脫離翻譯字幕機,感受到歌聲所釋出能量,歌曲〈親愛的名字〉可聽出她在花腔炫技裡做出細膩地詮釋;〈結束了…我的悲傷!〉除了哀傷的歌聲外,臉部表情也十分入戲;唯一〈來吧,來到我的懷中〉,雖發出震耳欲聾的高亢歌聲,卻忽略此為二重唱曲目,導致與男高音音量不平衡,有點獨秀意味,實屬可惜。

葉王洲用舞蹈詮釋出擬人化的兔子,他不僅輕巧優雅地跳躍,更運用大量的手部細微運動呈現頑皮的兔耳,既俏皮又活靈活現;其中一幕,他與豎笛演奏家劉凱尼於瑜珈球上,齊力合奏《羅西尼:序奏、主題與變奏》,不管是優雅慢板的滑步,甚至大量音群的追逐,葉王洲總是能配合著現場音樂緩急、律動演繹,跟著豎笛樂聲流動,雙重搭配完美結合。

劇情上,演員表現可圈可點,小孩的童真、多重角色個性轉換,深刻的戲劇詮釋,既沒有被強大的音樂能量吞噬,且巧妙地設計讓劇情前後連貫,如開場舞台側邊的「父母吵架」的火爆戲,雖為無聲,但演員用動作詮釋負面情緒,而吵架聲全由弦樂四重奏替代;節目尾聲,在相同地方重複上演,不過時空、情緒完全相反,音樂中伴隨演員細碎地說話聲,竟變成一種甜蜜的嘮叨,如此前後呼應的設計,讓筆者多了更多思考空間,更佩服演員於音樂間找到一種平衡共存關係。導演謝淑靖手法決定親子劇場的主線,筆者曾欣賞對位室內樂團2015年親子音樂劇《糖果屋》,雖為同一導演,但手法卻感到疑惑,因劇情交代不完全,或伏筆埋設太多,正當筆者思索一個問題時,新的疑惑又隨之而來,因此帶著滿滿地問號離開;而《春天在唱歌》卻帶來全新感受,音樂與角色情緒和情境時空層層相關,音樂讓劇情流暢,戲劇也豐富音樂,劇中更埋設一些「沒有正確答案」,或許也是要留給親子討論的空間,期望樂團能持續保持如此寓教於樂(音樂)的製作。

美中不足的是,親子劇中音樂屬於片段式的表演,曲目眾多,故在節目的曲序對聽眾來說尤為重要,如果順序有誤就會對了解音樂的聽眾帶來困擾;還有樂團的中英簡介也為何分別放在頁中和末頁,令筆者匪夷所思,小小建議提出。文化教育是需要積累、是需要傳承,更需要在地人和聽眾的努力,

對位室內樂團於南部不斷地深耕,製作多元化的音樂節目,為南部音樂會教育文化灌溉多年,期望今晚離開的大大小小觀眾,能於多年後為南部文化注入更多新活力。

註釋

1、嚴長壽,2011,《教育應該不一樣》,台北市:天下遠見,頁212

《春天在唱歌》

演出|對位室內樂團
時間|2016/04/01 19:30
地點|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然而若對照團隊宣稱的「讓故事不再凝止於船難時刻」,本作恰恰陷入另一種凝視困境:當所有藝術手段都服務於「重現」而非「重構」,當形式實驗壓倒敘事深度,歷史記憶反而被禁錮在當代劇場的美學裝置中。
5月
13
2025
王群婷的音樂語彙不拘泥傳統,著重的是聲響結構和情感氛圍。透過簡潔但深刻的旋律、自由而具彈性的即興、營造出精緻而具詩意的聆聽效果。這使她的創作既保有個人特色,也能和當代即興音樂對話。
5月
06
2025
這些年輕的演奏家組成的「衛武營當代樂團」與指揮路博曼合作出一場完美而專業的現代音樂演出,讓人對台灣的當代音樂發展前景不禁充滿了樂觀的期待。
5月
05
2025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所有的當代意象詮釋在事後回想都十分有韻味,但在觀演當下感受到的無趣與疏離卻也真實存在;而這一份不適,恐怕不是「前衛劇場」、「意象表演」等術語能夠輕筆帶過的。
4月
30
2025
好似漢普森用他內心的柔軟,在一連串末世的戰爭、死亡與分離之後,對這組作品注入了對人性的關懷;最終將人性領到了神性的終點,主人翁的靈魂終得上帝的拯救,進入上帝的國,得著永恆的安息。
4月
29
2025
趙方豪在這部貫穿了二十四首不同主題歌曲的作品中,忠實地詮釋出富有層次的情緒,再加上劇場新形態的演出方式,趙方豪今晚的演出,確實展現出他音樂中卓越的藝術性,可謂其為相當成功的演唱!
4月
28
2025
無論名稱上被歸類為舞蹈劇場、作曲劇場或其他名稱,這些作品真正扣合的,是當代音樂劇場「去分類化」的本質:跨領域媒材的融合、聽覺與視覺的並置、以及由觀眾自由感知所構成的美學場域。
4月
23
2025
演奏家們並不只是「世界級演奏家」,更是探索聲響可能性的旅人,在此場音樂會中,改編與原創、平衡與衝突、嚴謹與幽默,都在細膩的演繹之下,展現出無限的音樂可能性,而此正亦為室內樂最動人的地方。
4月
09
2025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