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開啟感知《徐志摩的昇華之夜》
3月
08
2017
徐志摩的昇華之夜(奔放音樂工作室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15次瀏覽
陳信祥(自由音樂工作者)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再孰悉不過的句子,於陣陣琶音輕撫下,裊裊地昇華,看似灑脫,但腦海中的餘韻,未平、又起接續著,衝擊感官,撞擊知覺,《徐志摩的昇華之夜》詩詞樂音結合是迷人,影像燈光交替是絢爛,戲劇層次是鮮活也有惆悵,種種都讓平靜的奔放E倉庫,宛如春水般被撩動,而我們的感知更因圈圈漣漪重新甦醒。

接觸藝術偏重聽覺及視覺,不僅是線條、色彩、聲音等,皆流動於空氣中,觀眾體會藝術家給予的每分每刻。細數奔放音樂工作室所製作的節目,想像空間容量永遠嫌不夠,因為他們總是能給予更多;《徐志摩的昇華之夜》是一場跨多元領域藝術的節目,這些獨立的元素不僅沒有各唱各調,聚在一起還產生化學變化,處處是驚喜、分秒間又令人驚豔,總是能促使我想起些什麼、體會出什麼。

以法國作曲家拉威爾《鋼琴三重奏》的前三樂章來刻畫徐志摩生命中的三個女人。製作團隊在選曲方面大膽,演奏詮釋又心細,因為要用西方作品來影射東方女子的纖細個性,須打破文化差異這道藩籬,要是詮釋和曲風不對盤,可能皆輸;奔放樂團擇其作品,並駕馭作品,主題開場以輕柔地觸鍵和拉奏,顯現出曖昧不明的個性,而思緒矛盾的節奏轉換,也都淡淡地訴說張幼儀的苦,另外優雅輕巧的曲風,聽出陸小曼的美,又或是深沉的主題變奏,以自信、堅定地拉奏,體會到林徽音敢放敢收的愛,奔放不只演奏出性格,那韻味更是入木三分。

「視覺的鮮明,可以豐富聽覺,甚至活絡知覺」,這是《徐志摩的昇華之夜》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蓋西文:藍色狂想曲》音樂家們丟棄樂譜的枷鎖,不僅施展音樂功夫,腳上功夫也沒歇著,舞動著身軀卻不是呆板的左右搖擺,那瞬間鮮活了氛圍,也讓狂想曲更加肆意奔放。隨著樂曲情境轉換而變化之影像,色調溫潤,投射不搶眼,但又時不時吸引我的目光,將之烙印心中;一幕「吹」字,跟著書法家狂野手式,著墨於布景上,又隨著舞者似風的軀體,慢慢分解於空氣中,簡單幾秒拆組,象徵人生路似乎也是持續破壞、重組;所有視覺都幫助我,用另一個角度或者更深刻地去聽,甚至無聲影像能開啟生命知覺。

對於樂與詩的融合,個人給予高度讚賞;因為音樂強於詩詞,會讓口白有點像是雜訊,而如果詩詞蓋過樂音,也顯得音樂多餘,今日兩者誰也沒大於誰,彼此互相競奏或擁抱,不管是《拉威爾:鋼琴三重奏》還是《荀白克:昇華之夜》等,徐志摩帶有情緒的典雅文字,總是能隨著音符而流動,現場感受也從微醺到沉醉,誰也沒料想到,原來東方的詩詞與西方經典音樂是如此合拍。不過《荀白克:昇華之夜》,曲式是盤根錯節,調性是模糊不清,持續考驗音樂家和聽眾,忽然大提琴以重生的姿態奏出空靈、優美的一段旋律,如此昇華樂段,個人期望此時刻只聽到純淨的音樂,無須口白的襯托;還有由三位音樂家所飾演徐志摩的三個女人,於下半場時身著同樣的服裝,也有些許的角色錯亂,但這因屬於個人喜好,提出建議。

南朝劉宋政治家范曄《後漢書蔡邕傳---蔡邕聽琴》,提到琴師於彈琴間瞧見螳螂補蟬,緊張之餘將感覺投射於琴聲中,讓蔡邕感覺有人預將他暗殺而離席,雖然終為誤會一場,卻強調出欣賞表演藝術最重要的「感知」,是經由藝術家投射至觀眾;奔放樂團展現畢身所學,感動聽眾的「感覺」,再融入自身情感,觸動更為複雜的「知覺」,今日不僅將每個優異的個體成功串聯再一起,還將如此製作搬進冰冷的鐵工廠,注入藝術也注入溫度,用藝術感動人也感染環境,期待下次同樣地點,奔放音樂工作室能再帶給我們什麼樣的省思。

《徐志摩的昇華之夜》

演出|奔放音樂工作室
時間|2017/02/26 14:30
地點|台南奔放E倉庫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