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有資格愛?《Doll House》
4月
07
2017
Doll House(娩娩工作室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34次瀏覽

地點:政治大學藝文中心3F演藝廳

文 于念平(國立政治大學哲學所碩士生)

身處二十一世紀,機器人的概念與存在對人們來說並不陌生,任何人腦中都有對「機器人」一詞的基本概念與想像,但只要稍加追問就會發現,機器人的概念越發展愈趨模糊,當我們談論一個「機器人」時,我們所指的到底是robot、賽伯格(cyborg)還是複製人?

當考慮到機器人一詞所涵蓋的範圍與領域,其實我們是正進入一個「身體/物體」的區別中,試想從清理機器人、工業用機器人、機器狗、戰鬥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到性愛機器人,我們之所以能將他們的存在與人類分開,不就是因為他們與我們的身體有明確區別、是一個無生命的物體嗎?

法國哲學家梅洛龐蒂曾經指出人類認知中,對自己的身體以及對外在物體的不同認識,我們如何認識自己的存在與和世界的關係其實都離不開身體,大部份人應該無法想像自己是一個沒有身體的存在,我們有感覺、有情緒都是因為有這個人類的身體,我們甚至離不開它,意即我們無法像看待一個物體一般的從一個距離外觀察我們的身體,在我們的兩手相握之時,身體是觸摸者、也是被觸摸者。

人類對機器人的矛盾情愫在於,當科技容許我們造出更精巧的機器,我們就造出了擁有人類身體的機器人,且持續追求其仿真的程度,使他們與人類的外觀沒有分別,但我們卻說他們與我們絕對不一樣,我們懼怕做為物的他們,也因此而迷戀他們。

娩娩工作室的《Doll House》中,我們看見主人不在的家中,六個女性機器人正在靠各種奇怪方式打發漫漫長夜,她們的角色設定顯示了從物到人的路徑,如果我們按照梅洛龐蒂對身體與物的看法畫出一個光譜,最接近物的一端就是女僕娃娃瑪門,她不會說話、沒有情緒表達,只能針對刺激與命令做出反應,與人類身體的性質相差最遠。

接下來是笑容娃娃阿絲蒙蒂絲與憤怒換裝娃娃莉迪亞,她們的身體似乎具有一種結構,使他們展現笑、罵、快樂、憤怒的情感,但這還不夠,唱歌娃娃安娜不只使用言語和笑,她還可以使用歌聲來傳達更抽象細膩的情感。即使足夠擬真,但他們還是缺少一些東西,更靠近光譜中人類那端的SM娃娃妹貝芬格十分特殊,她了解人類複雜難懂的慾望以及如何滿足他們,但可惜她無法感受到同等的肉體慾望在自己身上發生,不過食物娃娃別西卜可以,她如同人類一般渴望食物的味道與飽足的感覺,她知道主人的慾望如同她知道自己的慾望,似乎,她已經是光譜的末端,即將成為人類。

但在這樣的考察中,我們發現在追求擬真的同時,人類在做的其實是將人之本質量化,去列出身而為人的條件,以此條件造出機器娃娃後,卻認為人才有「愛的資格」,在劇末所有娃娃宣布:「只有我才有資格愛他。」事實上也顯露由人所造的她被灌輸了人類的意識形態,其中隱而不顯的問題是:為何只有人才有資格去愛?

真正要考慮的問題不是機器人是不是人、能否有人類的情感能力與人性,而是他們從頭就不需要成為人,機器因著自己的身體結構,本身就具有一種不同於人(而且時常是超越人)的意識和感覺方式,並以獨特的方式與世界連繫著,不管再如何擬真,機器人永遠與人類不一樣,但這不代表其存在小於、低於人類的存在,而這是人類在看待機器人時的最大盲點,「人類」作為一個完美的理型,造出與自己相似的存在,卻反而看不透在層層人類衣裝下的、機器人的內心。

就像劇中女僕娃娃瑪黑在目睹自己心愛的「孩子」洋娃娃瑪蓮綿被「殺害」後,她的體內似乎爆發了一種比人類更深刻、無法捉摸、更偉大、更具毀滅性的情感,她的失語不是缺陷與故障,而是屬於她自己的語言。透過大量製造、擬真的機器人娃娃之間的殘酷小故事,《Doll House》其實具有潛力向觀眾指出更本質的存在與價值問題。

《Doll House》

演出|娩娩工作室
時間|2017/03/30 19:30
地點|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
對此,若是回歸本次演出的跨團製作計畫的起點之一,確實達到了節目單上所說的「展現臺灣皮影戲魅力」。因為,除了現代劇場的場面調度、意象經營、表演建構,我們也能在作品中看見了「序場」的傳統皮影戲熱鬧開場,也有融入敘事文本角色關係演變的新編皮影戲,兼顧了傳統與創新的美感意趣。
4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