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的力量《撲克臉》
6月
07
2018
撲克臉(四喜坊劇集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05次瀏覽
高竹嵐(A劇團音樂總監)

請容我呈現兩個劇情簡介。

簡介一:一個莫比斯症候群的弟弟,一個內疚的母親,和一個無可選擇要跟著這的弟弟一起長大的姊姊。三人面對突然過世的父親,一同努力的走下去。

簡介二:一個自閉症的弟弟,一個內疚的母親,和一個無可選擇要跟著這的弟弟一起長大的哥哥。三人面對突然過世的父親,一同努力的走下去。

簡介一,是《撲克臉》的劇情;簡介二,是我自己的故事。

當這樣的我坐在觀眾席,看著根本和我同一個生命歷程的姊姊,在舞台上被呈現,那是一種非常複雜的情緒。當你曾經經歷過的創傷,被毫無保留地攤在你面前;當你曾經去埋怨為什麼無可選擇的要背負這樣的家屬,又同時間責怪自己怎麼可以有這樣的想法,如此複雜的情緒,居然被這麼殘酷而真實的,直接放在舞台上,當下我心裡,赤裸地顫抖著。

直到有一刻,極端突然地,你不畏懼了。你意識到,原來有人跟你一樣,原來有人能夠包容,在這個舞台上,在這個劇場裡。

所謂劇場能夠帶我們到一個更好的世界,原來是這樣。

《撲克臉男孩》沒有試圖去讓人「可憐」這樣的家庭。它只是非常殘酷且忠實地,去呈現這樣一個家庭的奮戰,

也因此,它才能超越莫比斯症候群這樣一個單一病症,擴張到任何一個,因為任何理由而在奮戰的家庭。

《撲克臉男孩》絕對不是個完美的製作。編劇方面,開場的競標以及中間的植物人設定,就嚴格的邏輯下,會推論出這些症狀是「這些人自己選擇下所要承擔的結果」,和整個故事不合。音樂方面,全劇其實沒有太有記憶點,或是太有渲染力的音樂,就某種程度上就算把歌曲整個從劇中抽離也不是真的不行;換言之,音樂在劇中,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做更多事情。

但《撲克臉男孩》,絕對是個誠實的製作。在面對這樣的議題時,這是最重要,也是最難做到的一點。

而它,做到了。

《撲克臉》

演出|四喜坊劇集
時間|2018/06/01 19:30
地點|台北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齣音樂劇展現躍演劇團藝術總監曾慧誠一貫的作風,以清楚的音樂劇實唱Belting演繹出介於頭音和真聲之間的唱功,比起之前大型製作《釧兒》又更自在地換位。(孫唯思)
6月
11
2018
飾演弟弟的呂承祐,在腳色的詮釋上不會讓人有種因是飾演特殊情況的孩子而出現的低俗嘲弄的反感,而是將腳色的標籤撕掉後看見他最真實的情緒反應與動作。(張洛韶)
6月
07
2018
《撲克臉》的珍貴之處,在於不僅講述家庭的辛苦,更張顯了那份「狂喜」。異樣的眼光不會中斷,意外不會忽然轉變為奇蹟,但美好的事情也會持續發生。(郝妮爾)
6月
06
2018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