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還要聽華格納《帕西法爾》?
7月
16
2018
帕西法爾(NSO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488次瀏覽
林惟萱(音樂文字工作者)

在音樂廳的冷光中,國家交響樂團奏出了救贖的主題,這緩慢氣長的序曲,彷彿是全劇的縮時播放,主題一路向上攀爬,又一再被半音曲折扯下,彷彿等待救贖降臨的企盼一再落空,整個序曲是執拗的渴求拯救。接下來,《帕西法爾》的正劇所展現的,便像是救贖主題這樣的過程,惟被拉長了數十倍,盡顯漫漫。7月6日的製作,以音樂會形式呈現,另外刪去了第一幕,極簡的舞台,精簡的肢體語言,全黑全白的單色服裝,觀者看著昆德麗唱著等待死亡的遙遙無期,聽著覺醒後的帕西法爾尋不著往聖杯城堡之路的何等漫長,腦補著安佛塔斯因著未演出的第一幕,自責自究的羞愧何等漫長,是的,是漫長,久到觀者本身都彷彿變成植物般,種在軟布座椅裡了。

華格納的《帕西法爾》整齣劇總長四個半小時,這次的音樂會製作加上中場休息仍有三個小時。整體戲劇進展的鋪排,挑戰著現代人的審美節奏。在這個周五的夜晚,何以觀者寧選擇將自己種在座椅上憋著不咳出聲,正襟危坐忍耐著這樣的緩慢,看著舞台人物等待救贖,也等待著華格納何時終於肯讓旋律有了終止?而不是選擇拿著啤酒,癱軟沙發上等著看世足八強賽,也不是選擇打開電腦追劇,畢竟,那是符合大部分現代人生活的快步調,況且不能否認的是,韓劇裡同樣也有那些等待救贖的芸芸眾生如你我,今年上映的《我的大叔》裡厭世感十足的大叔們、《Live》(轄區現場)派出所中各形各色的警察便是如此。究竟為什麼,我們還要選擇華格納?

有人願意扛著沉重裝備,給心智與全身肌肉三天苦難,只為登上百岳峰頂時不過三分鐘的喜悅;有人熱衷於長跑,例如村上春樹,幾乎每年都至少參加一次馬拉松,從中的領悟寫成的《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對投入其中的跑者來說,應當都能對書中描述長跑是「一旦投降用走的,就很難再跑起來了」心有所感,但必然也享受當終於像「穿過了甚麼東西」、翻越苦與痛之後,油然而生的安靜的幸福感。如此之般,如果必須吃力才能獲得領悟的話,那就可以解釋為何有人選擇觀賞《帕西法爾》,讓審美的毅力在覆滅侵蝕和死灰復燃之間來回擺蕩:洞曉人性的華格納,在你瀕臨忍耐邊界的時刻,總給你繼續忍受下去的理由,一下子是使心悸動的大合唱,如第二幕的花之少女合唱;又一瞬間是熟悉的動聽旋律,如第三幕帕西法爾帶著聖矛現身時,管弦樂響起的美好救贖主導動機;或是總能精準撼動內心深處的豐碑管弦樂聲響,如第三幕古奈曼茲偕同前往聖杯城堡那漫長的路,其間舞台正中央指揮呂紹嘉的肢體動作,更是在視覺上戲劇化了那音樂中沈重的步伐,每一頓點都扎實地壓在觀者胸口;最後,是那從序曲便遲遲未解、無法獲得拯救的旋律,最終昇華成為了大三和弦,如此輕柔地緩緩揚起的聲音。這樣行過柳暗、偶遇花明、最後著村的漫遊,就這樣過了三個小時。

昆德麗對帕西法爾唱著:「瞭解,讓愚昧成為撫慰」,純潔的愚者帕西法爾因同理而同悲,理解自己生命與他人生命的相互聯繫,終讓安佛塔斯終得救贖,而當昆德麗以為與帕西法爾結合便能得到救贖之時,帕西法爾唱著:「終極的拯救,不會來自苦難的源頭」,要能得到救贖,不是回到慾望的本身,而是放下對於慾望的執著,就如達賴喇嘛說:「當我們深刻地沉思痛苦的本質與原因,並隨之產生「出離心」,確實具有強而有力的對抗力量;而真心地渴望擺脫痛苦,「慈悲心」將於焉而生。觀者不也透過全身心的投入,在體驗痛苦的碾壓和對抗後,於劇終解放的瞬間,鍛鍊了這樣的慈悲心?當我們或也背負那看不清楚地包袱與原罪,糾纏於來自職場、家庭或各種現實困難時,便正是進現場聽華格納《帕西法爾》的時刻:慈悲心將於焉而生,離苦得樂,讓生命開展。

《帕西法爾》

演出|國家交響樂團
時間|2018/07/06 19:00
地點|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若由於經費不足,精減開支,而將藝術完整性打折,所造成的損失,豈是撙節所能彌補? 若要犧牲首幕的騎士合唱團練,我寧願不要任何布景道具,投影特效,只要無任何戲劇演出的完整演唱,好讓安佛塔斯痛得痛快。(王寶祥)
7月
10
2018
今晚以英國作曲家之宗教作品為主題,呈現出橫跨巴洛克、浪漫到現代的時空背景;再加上細讀節目單中的歌詞和作曲家們的創作理念,深刻感受整場演出在探討人們對於信仰、生命與靈性奧秘的追求
10月
03
2025
這樣的曲目安排實在令人拍案叫絕,從十九世紀的瑪麗布蘭開始,「Diva」一詞到了二十世紀的女高音瑪麗亞.卡拉絲(Maria Callas),利用托斯卡一角,成功形塑了至今我們所認為的「歌劇女神」(Diva)形象。
9月
22
2025
長笛演奏家洪健鈞以此畫為靈感,舉辦了《忘憂宮巡禮》長笛協奏曲音樂會,並使畫中場景,化為真實的聲音體驗,而此場音樂會策劃其獨特之處在於
9月
22
2025
在本文論及的演出中,白濟豪和《無言書》都呈現強烈的儀式性格,而黃葻和金亀伊織更注重在肌理的質感和身體線條的雕塑。相對的,Junkyard Shaman與曾薇熹的音樂之於作品,皆扮演著啟動儀式、調度乩身的腳色。而林子寧和李紀辰則是在具體的描繪對象底下,依附著黃葻的身體敘事開展。
9月
08
2025
在整場演出聲樂家幾乎是無間斷地接續出場,從他們的如同真光般的歌聲、樸質無華的音樂詮釋、充滿戲感與韻律的肢體呈現,和充滿情緒地交替的轉場,使得這整場音樂會的聲聲與步步,都真摯地走在馬勒的音樂哲思之中。
8月
27
2025
如此龐大的合唱團陣容,即便面對音樂中四聲部繁複的花腔樂句,台北愛樂暨節慶合唱團的歌手們,依舊整齊精確地完美詮釋出韓德爾的音樂中的華彩段落。更不用說那些韓德爾使用垂直和聲的配置段落,合唱團唱來如夏夜風中的梔子花香濃而不俗,巨大中依然能窺見韓德爾音樂中的細節。
8月
15
2025
儘管演奏精彩,它實際上卻脈絡模糊、欠缺引導,使觀眾有些走馬看花,並未真的讓人「聽懂」什麼;更多的是,表演團隊對於現代音樂的一腔熱血與盲目投入,而這份熱情未能化作音樂推廣的動力。
8月
08
2025
阿雷西的演奏看來始終帶有一種輕鬆感;長號的音域寬廣,但發聲、變化音域時的準確度,有極大的挑戰度,阿雷西看來彷彿毫不費吹灰之力,輕易地就登上了喜馬拉雅山。
7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