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奇創意的獨角戲《887》
12月
11
2018
887(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67次瀏覽
羅文秀(國立高雄大學講師)

羅伯・勒帕吉(Robert Lepage)是位集劇作家、導演與演員的全方位劇場創作者。他獨樹一幟的作品風格,使他於世界劇壇上佔有一席之地。最受歡迎作品如1985年《龍之三部曲》、2005年《安徒生計畫》與近期2016年的《鵝毛筆》等多部作品。今年十一月於衛武營演出的是2015年的《887》,一部自傳式的獨角戲。以筆者過往有過的觀賞經驗為例,如當代傳奇劇場吳興國演出的《李爾在此》與《蛻變》,獨角戲是透過經典故事的沉殿內化,以自我的想法融合原著作者、故事主角與演出者等多重人物的心理思維而創造出來的。此次,來自加拿大魁北克的羅伯・勒帕吉的獨角戲,引起筆者濃厚的好奇心,極想探尋的將是何種驚奇的戲劇,以及舞台上所能展現的火花。

勒帕吉一出場就背誦著文稿,談及記憶這檔事,藉此打開話匣子,挖掘記憶深處裡最簡單的元素-數字,電話號碼、住址都是生命中難以抹滅的數字記憶,「887」就此被揭露其神秘性。故事情節不斷地湧出,從國家大環境的介紹,逐層一圈一圈地縮小範圍到身邊的家人,內容縱貫連橫的編織著國家、社會、歷史、政治,還詳訴加拿大國旗的演變歷程。亦連結887公寓中的鄰居:每戶人家有著不同的人生與遭遇,求學期間私校的階層關係影響錄取與否。朋友之外,家人也是重點,勒帕吉一次又一次的提及,有歡欣有淚水、有爭吵有掛念。多重角度的切入話題,聽到的不只表象,亦沒有忽略內在的心靈。特別的一段是,以銷售員的出現,道出尋歡與宗教道德間的問題,進而體會母親的處境。父親的辛苦也是重要的關鍵,多次談論也讓觀眾感受到他那既尊敬又疼惜的情感,是心中永遠放不下的痛。獨自一人說故事,如何讓故事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多接續不間斷,確實需要深厚的邏輯思維和架構能力。

舞台佈景

機器神 (Ex Machina)是勒帕吉工作夥伴的團隊名稱,勒帕吉亦是創立者之一。機器神成員囊括演員、作家、舞台設計技術人員、歌手、操偶師、電腦繪圖、影像藝術家、音樂家甚至還有軟骨功表演者。團隊挑戰舞台上的各種可能性,創新與實驗,已經是一種真實又具說服力的劇場形式。

以場景而言,只要勒帕吉談話中觸及任何場景的需求,機器神都能如阿拉丁神燈般地提供,可遠觀也能近看,可縮小亦能放大,可靜也可動,自由的運用各種新科技,滿足話題所需。

若要說驚奇,例如舞台上推出一車留存記憶的置物箱,討論著記憶保留的方式,一只小小的隨身碟卻擁有超大的記憶容量,早早超越傳統的習性。透過螢幕閱讀過去,提醒著觀者時代已改變。另外一畫面也值得一提,父親帶著全家人至廣場參與遊行,舞台上的呈現則藉著模型汽車緊貼著手機,再放大錄影遊行的人像公仔,這樣就如同由車隊看到人群而歡迎的畫面,熱鬧異常。令人難忘的皮影戲,便是與妹妹兒時的打鬧嬉戲畫面,藉著影像打枕頭仗,塵封的回憶歷歷在目。

如以創意來說,筆者首先想到的是計程車話題。計程車首次現身舞台軌道上,以遠觀角度看著父親的職業,第二次論及計程車工作的辛苦與無奈,以車上收音機播放的老歌,增添情緒的深度,最後以剖面呈現計程車身,真實地看到癱坐車廂內的父親,由外而內從遠至深,觀眾已被推入,深切地感受到父親疲憊滄桑的人生。重複的話題帶著不同的深度,引著觀眾捲入主角對父親的理解與關懷,其實相當迷人。還有一段敘述鄰居吵架情形,父母爭吵、小孩選邊站,鬧哄哄的情景竄流到鄰居家中,接著小孩又被父母拎回家裡,很多人都曾經歷的兒時年代,團隊利用精靈電玩搭配公寓平面格局圖來說明,既精彩又生動,整場戲劇充滿著未知與驚喜。

總而言之,羅伯・勒帕吉的「887」極力發揮個人與團隊特長,話題內涵有深度、親情友情都兼顧,歷史政治亦不缺、聽視覺豐富創新、英法雙語相交錯,整齣獨腳戲一點都不孤單,前後舞台的團隊合作才是重點,翻轉時代的新科技,融入其他表演形式,巧妙的邏輯實踐和操作,又能不落俗套,時時出人意表,對劇場工作者而言是值得學習,對觀眾來說是不可多得的好節目。

《887》

演出|羅伯・勒帕吉x機器神
時間|2018/11/17  20:00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身兼多職的勒帕吉,亦步亦趨地導引我們進入他所創造的藝術之中,他的影像操作,讓我們可以看透其中;強而有力的在場(presence),觀眾甘願坐著兩個小時無中場休息,享受著他端上的劇場盛宴。(杜秀娟)
12月
20
2018
最終本劇建構出了一個想像場域,讓在地個體能夠「部分」超越國家、文化和時空的疆界,與遠方他者進行情感交流。真正感人的,其實為劇場本身。(王威智)
11月
26
2018
整場下來,不僅自畫面與畫面之間可見不同形式的趣味,而且交會座落於敘事者的口述現場,彰顯出了劇場中在場敘事的特性及其迷人之處,這是空間敘事的獨特之處。(吳政翰)
11月
26
2018
為了活下,舞台上的「我們」不斷溝通、搶奪、逃離、追尋;而當重組一再失敗後,我們將發現自己依舊是重組之前的我們。實際上,在單純為了活下去之前,「我們」並未真正存在,只是被欲望與想像拼湊出的幻形。
10月
31
2025
此一化身拆解了傳說、創作與現實的穩定性,從而重構了馬來亞、馬來西亞與馬來世界交錯的歷史。只是,從臺灣向南看,我們該如何感受與同理「南洋」的歷史叢結?呈現這些叢結又能帶來什麼樣的歷史批評?
10月
31
2025
雖然在整體情節敘事上有其一貫性,但在部分情節設定、音樂在劇場中如何被演出以及心理健康問題如何深化討論,仍有進一步思考的空間。
10月
29
2025
當京劇演員的身段與唱腔、現代戲劇的心理暗示,與流行音樂的抒情歌詞並置於同一平面時,情感傳遞有時會互相干擾,產生抽離與突兀感。
10月
28
2025
《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是對劇場功能的重新探問:當表演與感覺都變成機制,我們是否仍能在這樣的「冷」之中察覺人之所以為人的溫度?
10月
22
2025
即使黑暗中的強光或投影不時擾亂觀者的感知,製造差異的鏡像裝配卻幾乎無所不在,甚至在K與陸先生、龐蒂或龐蒂雅納,或演員輪流扮演的說書人與其他角色之間,也有彼此互相依存的鏡像或對位關係。
10月
2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