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江之翠劇場從1995年推出《南管遊賞》演出後,以學習南管、梨園戲為基礎,嘗試創造梨園戲演出的新可能。《行過洛津》一如劇團的創作方向,他們想要召喚的,可能是邀請觀眾貼近梨園戲的世界。對於製作團隊來說⋯⋯(劉祐誠)
12月
30
2021
《天問》改編自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的《李爾王》,有趣的地方在於,主角李爾王轉譯至中國傳統戲曲後,搖身一變成為架空朝代背景的軒轅國女王邠赫拉,此處引發了兩個議題討論,其一,性別的轉換是否增添全劇對於女性主義的思考;其二,架空時代背景的意義為何?(黃婷容)
10月
28
2020
「刪減片段後的《孽子》,還會是《孽子》嗎?」這個問題始終縈繞腦中。單以美學的角度來看這場大戲,無論是舞台、燈光或是肢體場面的編排,都足以深深震撼人心、美得令人窒息;但若回歸到整體整合而論,筆者認為編導過於用力地緊握,反而呈現出反效果。(黃婷容)
10月
12
2020
 
身兼多職的勒帕吉,亦步亦趨地導引我們進入他所創造的藝術之中,他的影像操作,讓我們可以看透其中;強而有力的在場(presence),觀眾甘願坐著兩個小時無中場休息,享受著他端上的劇場盛宴。(杜秀娟)
12月
20
2018
每一次不同的素人演員,不同的個性、人生歷練與處世態度,產生不同的即興效果。看著朱芷瑩在舞台上實踐「演員」的專業,挑戰身體的極限,深受感動。(羅倩)
11月
15
2018
 
如果大劇院時代帶來的改變是,場館跟藝術家還有藝術家跟觀眾的距離的話,就勢必要用跟以往不同的思考方式,包含製作人、團隊和場館,才會走到跟以前不同的位置,維持這個有趣的多樣性。(評論台編輯)
3月
09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