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成立僅五年,在眾多藝文團體中相較下年輕許多,卻是國內近幾年不論在空間經營、發展路線及音樂上皆可稱作典範的重奏團體。從定位明確的團體名稱,到曲目的拓展與累積,或附屬團隊的發展,每一項細節都可以看出米特的成功並非偶然。本次五週年音樂會更邀請到前日本東京佼成管樂團(Tokyo Kosei Wind Orchestra)首席,同時也是日本薩克斯風演奏名家須川展也(Nobuya Sugawa)來台一同演出。本次音樂會選曲也相當有趣,以筆者的觀點來看可說是在同一場音樂會中最大化表現了薩克斯風這項樂器的特質,以及其寬廣的表現風格。
音樂會開場帶來的,是改編自俄國作曲家穆索斯基(Modest Petrovich Mussorgsky, 1839-1881)的作品《荒山之夜》。筆者的喜好來說其實較不偏愛改編作品,原因不外乎本來作品色彩與張力的呈現,因為技巧所產生的障礙等,會讓改編作品容易呈現四不像的狀態,而非理想中的呈現作品不同風貌。而米特的團員不論音色、音樂想法與默契都相當優秀,加上薩克斯家族樂器的特性,讓整個作品的呈現彷彿是由一台小管風琴演出,別有一番趣味。只是,在作品中後段前述的優點成了小缺點,在編曲上只有單一音色呈現作品畢竟還是有些勉強,筆者認為若是米特能在音樂的明暗與對比上更明確也許會更好。
上半場隨後的兩個作品,真島俊夫的《鳥》與亨利.托瑪西(Henri Tomasi)的中音薩克斯風協奏曲(Concerto for Alto Saxophone),則由本次受到米特邀請的須川展也擔任獨奏。須川展也登台即展現深厚演奏功力,使得米特相較之下顯得過度小心,未能在音樂上給予很好的支持,使得許多時候筆者期待的,米特與須川在音樂上的彼此競奏並未真正出現,甚是遺憾。
下半場第一個作品是須川展也指揮米特,帶來由台灣作曲家周宣宏創作的《恆春古城—瑯嶠之憶》。曲子意境優美,傳統歌謠《思想起》作為動機貫穿三個樂章。不過在曲間卻也讓筆者感覺,作曲家是否對薩克斯風的樂器特性或延展性似乎未能完全掌握,又或者過度小心翼翼,使整個作品讓筆者很快的陷入一種聽覺的審美疲勞。進入到由作曲家Ennio Morricone為電影《教會》所作,著名的配樂作品加布里耶的雙簧管(Gabriel's Oboe)後,更將這場本應屬於米特的五週年音樂會轉變成為須川之夜。須川展也驚人的技巧與控制力完美展現,讓原本由雙簧管優美音色演奏的旋律有不一樣的呈現,多了一份不同的感動,變奏部分更讓筆者印象深刻,須川展也的演奏彷彿樂器是他身體的一部分那樣自然。
整體來說,筆者對這場音樂會是相當喜愛,卻略帶遺憾的。一定程度上筆者是期待著一場「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 X 須川展也」,而不是『須川展也帶著米特』的音樂會。其實,米特的表現相當不俗,且在不少部分有令人驚豔的表現,如開場的《荒山之夜》的快速音群,或音樂會最後一個作品《肉桂協奏曲》(Cinamon Concerto)最後一樂章爽快乾脆的低音。但須川展也的演奏實在太過亮眼,且大部分時候的米特在音樂表現上趨向保守,讓原本在設計上應該讓人回味無窮的音樂會,變成單純的「須川秀」。筆者相信,若音樂會曲目焦點集中在樂團本身,相信會是一場不錯的音樂會。
《川樂.穿越》
演出|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
時間|2018/12/24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