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表態,唯挑釁而已《放屁蟲》
8月
21
2012
放屁蟲(臺北藝術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919次瀏覽
林乃文

垃圾瓶罐堆積如荒原般的舞台,文明有如不斷累加的廢棄空瓶,真相不從人類口中吐出而卻從屁股釋放,演員誇張而具強烈動物性肢體猶如壓抑不住的反射性搐動。日本年輕導演神里雄大(Kamisato Yudai)的《放屁蟲》(原劇名為《レッドと黒の膨張する半球体》)以一種日本新世代特有的挑釁姿態和無厘頭敘事結構,一開場即挑動觀眾神經。而文化差異使宣傳所暗示的「嘻笑」或「爆笑」並不強勁,不過確實荒謬得可以,「神聖」果然退位。

背景設定在2032年(字幕打2033?),外來移民占全日本人口百分之六十,移民爸爸和日本媽媽,生出了怪怪小孩。剝了皮的牛屍掛在後面晃來晃去,一家三口,家庭場景重複兩遍,只是老爸換人當。人同牛一樣工作,像牛一樣不斷放屁,電視是飼料,牛丼飯大口吃。為了自我感覺良好,歷史亂亂修改,珍珠港沒炸、原子彈沒下、日本沒戰敗,最後日本變成了美國的路易斯安那州。小野洋子變成約翰藍儂。

移民認同、人口老化、核能輻射災害、民主制度的質疑、缺乏歷史觀,種種諷刺,都以如此無厘頭方式攪和揭露,重點不在理性辯論,而在感性表態。合不合理無所謂,顛顛倒倒就是放屁抗議。吃、躺、交合、去死,人獸無分,說理無用,不如以身體感受不合理的存在。

如此險惡將通向何處?原本反叛移民父親的文化認同,突然決定要忠實繼承;從洋蔥拌牛肉醬汁淋漓立馬攻擊媽的胯下,彷彿嫌惡女性,最後從未出場的女性卻以聖女姿態登場宣讀寓言。有人說這齣戲的可貴不在形式多麼成熟高妙,而在辯證劇場與社會的距離。是嗎?這一天華隆罷工的人正數日長征來到首都抗議,並聽說資方在家鄉脫產而急忙放下布條要趕回去。如果劇場真的反映社會,那麼飼料肯定在外面,而非坐在這裡看戲。

《放屁蟲》

演出|日本岡崎藝術座
時間|2012/08/18 19:30
地點|台北市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肢體的不斷重複以及語言和行動的相互失焦,就好像爵士樂裡反覆出現的節奏,以及音樂因為即興而產生「刻意」拖拍和失序的情形。從這動作和語言相互悖離的互動中,導演重組了一種視聽交融的劇場語言,探討語言內容的荒謬,使這齣戲頗有貝克特戲劇的幽默、深沈及音樂性。(吳政翰)
8月
22
2012
才30歲的日本年輕導演神里雄大,在臺北藝術節推出的作品《放屁蟲》中,我們看到其充滿導演個人風格,毫不妥協的憤怒姿態,勇敢銳利地,將日本放在世界的觀點做歷史的思考,雖然作品思維不見周全,技法招式也是捉襟見肘,不過從劇場演出一直維持著的飽滿能量,仍然可以看出,神里雄大是相當有潛力的國際級當代劇場導演。(謝東寧)
8月
20
2012
《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是對劇場功能的重新探問:當表演與感覺都變成機制,我們是否仍能在這樣的「冷」之中察覺人之所以為人的溫度?
10月
22
2025
即使黑暗中的強光或投影不時擾亂觀者的感知,製造差異的鏡像裝配卻幾乎無所不在,甚至在K與陸先生、龐蒂或龐蒂雅納,或演員輪流扮演的說書人與其他角色之間,也有彼此互相依存的鏡像或對位關係。
10月
21
2025
交織性不斷出現在這作品中,口語和手語,舞蹈和敘事,互為翻譯,由此織就為新的劇場文體,成為既是人魚,也是周佩,也是巴奈的故事。
10月
21
2025
對於前者,劇作將重心放在各角色之間漂泊處境的共通性,以此理解老兵的「移民」處境,這部分是成功的。然而,老兵所經歷的,不僅是空間上返鄉無門的地理流離,更是曾經信仰的民族精神與政治理想在歷史洪流中早已式微與斷裂。
10月
17
2025
故事將外省老兵、孤兒、移工、計程車司機,以及酒店勞動者及其子女等邊緣群體的經歷編織在一起,提供了想像或提問多重生命樣態的視角。然而,戲中戲的結構難以迴避的問題是:是誰擁有決定「家」的權力?諷刺的是,答案不是源自於角色們的實踐,而是戲中戲如機械降神般的編劇。
10月
14
2025
總結來講,規齣戲上值得思考的部分,毋是無國籍移工囡仔的困境有偌艱難,顛倒是無仝創作者/團體怎樣展現怹家己討論議題的角度。《囡仔,哪會看bē著你?》佇頭前的部分已經共這个層次的討論帶予逐家,可惜後壁的部分煞改做目前弱勢題材戲劇定定使用的手路
10月
14
2025
戲劇裡面有它自身的行動可能、實踐想像的美學空間,甚至引我們進一步擴展對於這個世界的思想。可惜的是,《噤。濤聲》 跨島計畫放掉了一次「跨」的契機。
10月
0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