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著時間之流匆匆推動的俗世之夢《紅樓夢續》
11月
18
2019
紅樓夢續(窮劇場提供/攝影許斌)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54次瀏覽
蘇恆毅(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生)

初見「紅樓夢續」四字,直覺地認為此是為補《紅樓夢》之憾的後世續仿之作;直至看到窮劇場的實際演出,方知窮劇場的《紅樓夢續》並非此概念的劇作,而是將《紅樓夢》原著的情節進行擷取轉化,並置諸於現代社會的情境中,使原著的精神得到與現代社會相互映照的契機。

如果將《紅樓夢》視為故事原型,那麼窮劇場從中汲取的命題則如演出節目單所示,《紅樓夢續》的命題在於時間,且又對應出命運、生死、情等生活場景的共通感受。因此開場時,推棺人將棺木推至場上,棺木開啟時,一個個女性緩慢優美、但又帶著些許神秘妖異的姿態爬出棺木,則暗示著《紅樓夢》的女性將穿越時空降臨於此刻。

這些從古典文學穿越到現世的女人們(或者該說《紅樓夢》裡的幽魂?)、以及從水中出現的男人,在他們的言談與對話中可一一對應至《紅樓夢》的情節,在當中的人物性格亦被保留、甚至被深刻強化──如寶玉對一切事物都已被安排好了感到惶惑;紅衣女整合黛玉和晴雯的性格,使豐沛的情感增添了激烈性,訴說對情感的看法;青衣女則對應至王熙鳳的幹練,卻又凸顯出在幹練之外的力不從心與迷失自我。至於原著的情節,則濃縮變形、置入對話當中,以此呈現這些情節中的生活情態若放置於現代社會,則可引起共通的感受──對於生命感到無助與焦慮。

這種無助感與焦慮感成為《紅樓夢續》的最大框架,並以時間流動為推進動力,表現出生命在不停前進的過程中,許多事情是已經被有形或無形的力量安排好的身不由己,此點已從開場時一句「是你做的決定?還是時間替你做的決定」可見;再經由後續眾人期待寶玉「像個大人」的期待、寶玉對婚事的茫然、秦可卿喪禮是由鳳姐打理、女人不希望自己變老、鳳姐被期待生子卻同時對此感到疑惑等段落強化演出主旨。

但《紅樓夢續》在上述這類原著的基礎上,加入了現代性時間快速推進的力量,使《紅樓夢》近乎靜止的時間感中產生變化,最明顯的例子即為寶玉看著女人們在街上快速行進時的手部動作(如滑手機、招計程車等),以及捷運車廂中眾聲紛雜地討論《紅樓夢》情節與人物現實生活中的情愛困境。在此種紛亂的現代交通場景中「做自己的事」,表現的是每個人在現代社會中的既保持自我、卻又與外界疏離的現象,且經過時間的快速推進,每個人的遇合、以及曾經擁有過的事物在瞬間即成為過去,不留下半分、亦無從挽回──這也就形成寶玉在劇中不斷地想尋回眾人、想重建那只剩一面牆的大觀園,卻無法實現。因為每個人都有屬於各自的去處,若離開此刻,就會在命運與時間的推進之下走向他方,甚至成為如鳳姐所說的「所有的記憶進入我的身體卻無法逗留,我成為了沒有記憶的人」,此種失去在自我定位的存在。因此現代性的快速時間感在《紅樓夢續》中,則成為了詮釋《紅樓夢》與現代生存焦慮的一個重要元素。

如前所述,《紅樓夢續》除了將《紅樓夢》的人物與情節置放於現代時空中,卻又不斷地逆返回《紅樓夢》與傳統戲曲的世界中,無論是在劇中大量引用《紅樓夢》與各類詩詞曲文的文句、或是在形式上的南管吟唱,讓整個作品在現代的時空下,遊走於現代與古代之間,且引用的共通性在於:均與時間流轉下的傷逝相關,而南管悠緩的唱腔則渲染此傷逝的情緒,使整齣劇作在現代的時空中為古典的物哀美學所環繞。此點或許正呼應此劇編創時,「古典作品現代化時要反向創造古典性,使古典與現代有雙向溝通的機會」此一理念。

固然在現代劇場中,古典作品成為傳統劇種與現代劇種的重要取材對象,且在重編重演的過程中賦予現代意義,以呼應觀眾生存於此刻的生命議題,但在古典的內容賦予現代新義時,又難免溢出原作、甚至形成僅藉原作之皮重新包裝上市,因此在古典作品現代化時,反向回歸原著精神則是當代劇作應拾回與重視的創作方式。

此理念的提出有其重要性,但或許也可既此思索這反向創造的「古典性」內涵是什麼:是與「現代性」相對的意義?還是就作品創作與在創作的不同時間點而論?還是作品內在所呈現的思想?還是從演出形式而言?或是原著的引用?甚或是其他?或許劇作家有屬於自己的詮釋觀點,但在《紅樓夢續》中,至少可看到前述幾種的呈現──原著的引用與改易詞面、融會傳統戲曲演出形式、挖掘《紅樓夢》內在的不可測的命運之力對生命的影響、置放於現代時空卻不斷回應到原著的情節內容,這些皆是《紅樓夢續》使《紅樓夢》走入現代時、同時對之進行回應與回顧,使挖掘古典作品中可與現代社會相呼應的精神時,亦可感受到《紅樓夢》自身的韻味。

命運的巨輪搭載著《紅樓夢》,順著時間直流而下,雖然樣貌不完全相同,但內在仍可辨識出那個眾人熟知的《紅樓夢》,在此刻訴說著古今相同的夢,讓這個夢持續地反覆重現在每個時代的生命中。這便是《紅樓夢續》。

《紅樓夢續》

演出|窮劇場
時間|2019/11/09 14:30
地點|臺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好在窮劇場拍拍我們的肩膀說,這次的《紅樓夢續》「不是經典文學的再現,而是重塑文本來生的契機」。哎,這種按捺的說詞誰信?至少我不信⋯⋯但解戲必然先痛而後快,有時還不如引刀成一快……以下分三個部分,依序談論這部作品帶給我的「痛快」經驗。(張又升)
11月
12
2019
或許,正如導演徐堰鈴說的,「這齣劇用幽默與溫柔,道出台灣原民日常生活困境」,而劇中吐露的一段心聲幾乎可視為劇作要旨,「原住民的問題,你不用笑話的方式講,平地人不會聽」,這就不難理解整齣戲劇運用華語干預、擬仿的方式,形成某種型態的殖民學舌(colonial mimicry),用來迫使主流社會正視弱勢族裔的手段。
4月
25
2024
整體而論,《台北大空襲》的表演與音樂,導演的場面調度與節奏掌握,都有不錯的表現,作品的娛樂性,在觀眾的熱烈反應中得到印證,也再次確認音樂劇在本地表演藝術領域中的優勢與潛力。只是,如果創作者的目的是邀請觀眾,重回歷史現場,親身感受個人在空襲期間的生存困境與意識掙扎,我以為還有努力空間。
4月
22
2024
「眷村」在導演手中,不僅僅呈現了往往被理解為封閉的一面,這個看似封閉的限制卻反向成為導演手中創造劇場經驗的元素,有效地將現實轉為美學,成為當晚演出最令人眼睛一亮的表現,頗有前衛劇場的能量,也是近些年看到劇場創作者中,最紮實且絲毫無法遮掩對劇場形式的才華與熱愛的新銳導演。
4月
22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