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情世界的有情人《寶蓮燈前傳─母子緣》
11月
25
2019
寶蓮燈前傳─母子緣(昇平五洲園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49次瀏覽

楊禮榕(專案評論人)


無情與有情的二分與翻轉

《寶蓮燈前傳─母子緣》(以下簡稱《母子緣》)發想於張衡《西京賦》的神話故事,結合多位來自不同傳說的神話人物,作為劈山救母故事的前世因緣之想像。《母子緣》以「母子情」為主題,主角是「無生而生,因日月精華而生」河神——巨靈神,和專吃貪婪人類來生養秩子的妖怪——北天黑龍母。有趣的是,一般象徵公理正義的天庭在劇中是苛刻而無情,巨靈神與黑龍母不只受到巨石魔人的攻擊,來自天庭方面的苛責和追殺也相當無情。而兩位神話傳說中「非人」的人物,北天黑龍母護子之情真切、有恩必報,巨靈神雖是來自天地幻化的河神,卻一心嚮往親情倫理,兩者皆重情、重信且知恩圖報。天理無情,而兩位出身無情之人卻擁有十足的人情味,是無情世界中的有情人。

在法理至上的無情世界裡,黑龍母為避免傷害無辜百姓,躲避到北天之地來生養稚子,僅殺害任意獵取動物生命的惡人。然而在天庭律法之下,黑龍母殺生被認定為極惡,而任意殺害其他動物的人類卻無罪,只因人類被視為萬物之靈。天庭不斷派人追殺,完全不給黑龍母一條活路走,天兵神將甚至使用了捉拿幼子作為要脅的失德手段。巨靈神只因心軟縱放黑龍母,就被押往斬仙台準備行刑,完全不顧念過往功績,天庭之法甚為苛刻。三聖母楊蓮與凡人相戀,雖觸犯仙人法條,卻未傷害任何人,同樣被判定為大惡。兄長二郎神不顧手足之情,儘管楊蓮有孕在身,仍將之追捕入刑,關押華山之下。

《母子緣》將民間信仰中,公平與正義象徵的玉皇大帝、二郎神定調為固執、守舊而不通情理,正氣凜然的眾神則是失德、失理。天庭、玉帝、二郎神等代表普世的正義、律法,幾乎已經到了無情的地步,藉此對比巨靈神、黑龍母等非人之人的多情。

但,萬物皆有情。《母子緣》劇中同時交雜了黑龍母與龍兒的母子親情、黑龍母與巨靈神互有多次的救命之恩、三聖母楊蓮與凡人劉彥昌仙凡戀的愛情、兄長二郎神對楊蓮的大義滅親、楊蓮對巨靈神的救命之恩等等複數的故事軸線。楊蓮雖欲相救巨靈神,半途卻受兄長二郎神所阻,關押在華山之中。巨靈神打倒巨石魔人之後,受太白星君之命,投胎轉世為楊嬋之子劉沈香,結下來世劈山救母的母子緣。巨靈神既能報恩,又能入世體驗母子親情,結局看似圓滿。然而,真正劫法場、阻行刑並捨命相救巨靈神的,其實是黑龍母與龍兒。巨靈神與黑龍母之間來回捨身相救的情緣,卻就此不了了之。

《母子緣》人物和故事雖然豐富、多元卻略顯凌亂。主題「母子情」在眾多複雜的捨身相救、有恩必報的情緣關係中,親情關係顯得相對薄弱。在注重聲光與武打場景的布袋戲風格之中,在天庭、道德與法理為首的無情世界中,無論是黑龍母與其子、巨靈神或楊蓮都願意捨己為人的行為中,所傳達出來的「萬物皆有情」意象,顯然比母子親情更為強烈和動人。


手工感聲光效果的技藝與樸趣

關渡藝術節的《母子緣》巡演版因雨影響,從北藝大校園中庭改至戲劇廳內演出。相較於位於大稻埕碼頭5號水門廣場的首演版,有兩個較大幅度的調整。

首先,少了首演版實驗重點之一的大型動畫螢幕。少了電腦動畫場景變化的華麗感,不僅視覺上比較不容易因過度刺激而感到疲累,也更能看見戲偶面部與服裝的細節。金光布袋戲常用的聲光效果,如煙霧、彩帶、頭部或眼部led燈等等,也展現一種樸拙而華麗的手工趣味感,以及布袋戲作為一種表演藝術技藝的現場性。

其次,巡演版也減少了最後結尾的演唱,在太白星君宣旨巨靈神將投胎轉世後就結束。少了這一段較為傳統的曲牌,筆者覺得相當可惜。不僅減少了一個層次的技藝展現。也少了巨靈神轉生為三聖母之子的母子相見畫面,這是將劇情從楊蓮大戰二郎神、巨靈神大戰巨石魔人等一連串武打場面之後,再度將主題聚焦回母子親情的重要場景。因此,《母子緣》的主題——母子情緣,在巡演版的結構中中顯得更為薄弱。

《寶蓮燈前傳─母子緣》

演出|昇平五洲園
時間|2019/03/30 19:30、2019/10/30 19:30
地點|大稻埕碼頭5號水門廣場、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
蘇俊穎木偶劇團擅長使用豐富多樣的巨偶和聲光特效創造滿台的視覺效果,生動流利的口白也易於吸引觀眾,問題主要在於情節的鋪陳和角色的刻畫如何扣人心弦。
10月
14
2025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