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次元不是可愛就可以被接受《冥戰錄》
1月
11
2021
冥戰錄(明華園戲劇總團提供/攝影蘇楷媜)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871次瀏覽

王威智(特約評論人)


明華園戲劇總團新年開幕作品《冥戰錄》【1】引人關注,因為它是同名漫畫的改編作品,而該作品的主角之一為林默娘,是的,就是媽祖那個林默娘。身為一個非關戲曲界的動漫愛好者兼劇場學者,對於明華園願意挑戰這樣歌仔戲與漫畫的跨界創作,必須致上敬意。特別是明華園選擇台灣本土漫畫作為合作對象,亦能為苦心經營的台漫帶來不同話題。如此的2.5次元劇場跨界合作,理應能發揮原著與改編,台漫與歌仔戲的雙邊加乘效果。然而,可惜的地方在於,似乎2.5次元的創作美學,和歌仔戲的展演慣例之間的調合,雖然不乏驚喜,但是創作群沒有意識到,或者未能充分處理較深層,從紙本到舞台的展演,還有2.5次元與歌仔戲的美學邏輯差異,使得《冥戰錄》縱然有明華園加持,甚至連漫畫家都粉墨登場,仍然讓人看得尷尬。

什麼是2.5次元劇場?簡單說,就是原本出現在動畫、漫畫、遊戲等2次元平面世界的角色,改由真人演員於舞台上演出,使得動漫角色似乎出現在3次元的立體世界,介於2次元與3次元之間,故以2.5次元稱之。在其原生地日本,從《網球王子》、《火影忍者》到《刀劍亂舞》,凡是知名2次元作品,都有機會改編為2.5次元。就算沒看過2.5次元作品的人,應該也不難想像,如何在舞台上創造原著的場景,讓原著的角色活起來,這兩件事會是2.5次元的主要看點。

《冥戰錄》的2.5次元化,從前述特色來看,就有種種問題值得討論。原著作品有道士、靈動等等奇幻民俗元素與當代都會區(西門町)交織,加上有穿水手服與黑絲襪的林默娘,這樣的設定讓原本就充滿可變性(也擅於吊鋼絲)的明華園/歌仔戲來詮釋,應該非常適合。的確,還原角色形象不用多說,舞台景片配合上大型投影,不管是要表現被妖物(其實是順風耳)肆虐的西門町,或是死後魂魄所去之冥界,都可以形成具一定說服力的景觀。而群眾演員則將傳統的武打場景,用以表現為道士、媽祖法力顯現的關鍵狀況,效果也頗有趣,確實給人跨界之感。Siri的擬人化表現,當然也是《冥戰錄》與歌仔戲跨界碰撞的趣味產物。

不過,作為劇場作品,《冥戰錄》有明顯的敘事盲點。原作為長篇漫畫,本身有篇幅能夠處理角色關係與生平背景,並且為敘事建立起足夠的因果關係。但是在舞台版本裡,演出時間的限制,使得劇情剪裁變得無可避免,也讓本劇的情緒與情節轉折,出現不少讓人錯愕和困惑的地方。例如,為什麼陳柏戎會對守護林默娘如此執著,乃至於他的台詞還得自我吐嘈:「雖然我們才認識沒多久,這麼說很奇怪,但是我會一直守護妳」(筆者印象,非精準原文)。這例子以外,諸如林默娘什麼會知道柳星羽的苦衷,柳星羽為什麼最後會悔改,林默娘又為什麼得以回到人世之類的發展,為了盡可能多推進劇情,種種段落有太多空白只使用演員敘述帶過,沒有看過原作的觀眾應該非常難理解。

劇情交代的簡略,轉折的生硬,其實這些情況在傳統戲曲的邏輯而言,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可以倚靠表演所營造的劇場性來彌補。然而,這說法是建立在劇情的表現不要太過離題之上。但是,歌仔戲習於鋪排感情戲以及戲曲常有插科打諢的慣例,反而變成情節處理及表現力的包袱。孫翠鳳飾演的凌紫雲,在劇本描寫上被調整為以姐弟戀為主軸的串場角色;但她再怎麼會演,也難以超越如此為角色設定好的前置框架。連同唱的部分,也讓她得花時間去和更為配角的小白調情。這條劇情和跟劇情主線幾乎沒有接點,亦減損凌紫雲這名角色的說服力:她到底來幹嘛,為了最後被公主抱嗎?或許正由於歌仔戲需要保留篇幅給談情說愛之上,又不能將念頭動到媽祖上,凌紫雲的故事才被選上。只是原著也沒這麼快將角色送堆,這樣角色關係的加速發展,仍然是為歌仔戲的敘事主體服務。

這些《冥戰錄》的創作細節凸顯出來的,其實是關於歌仔戲和2.5次元美學的協商挑戰。從表演上來說,同樣以凌紫雲為例,這名角色(以及眾多龍套角色)的攻擊方式是使用槍械。如此一來,一個新編戲曲反覆談到的老問題再度出現:現代人的肢體語言如何被程式化地表現?姑且不論這問題在戲曲界是否出現具共識的正解,《冥戰錄》明顯可見到的,是演員不知道怎麼拿槍演出,動漫化的服裝也對演員的身段表現形成阻礙,例如將槍收回槍套。相關表演要稱作程式化或舞蹈化,都顯得勉強,亦難說帥氣。2.5次元的現代舞台劇正因為沒有固定的美學形式,所以可以按照演出目的需要來設計相關舞蹈、音樂動作。而歌仔戲在傳統戲曲中,相較於京劇,崑曲等等,程式化相對具有彈性,特別是看過外台演出的觀眾,更可以想像歌仔戲演出是怎樣飛天遁地。正是從這個角度來看,要做2.5次元的演出,歌仔戲應該是非常適合的劇種。不過,傳統戲曲進到劇場的藝文場演出,則多會維持、強化一定的美學形式,以證明自身演出水準,似乎在情境中,歌仔戲的自由度,反而在《冥戰錄》沒有見到充分發揮,沒能跟上漫畫敘事能造作的奔放自由。

冥戰錄(明華園戲劇總團提供/攝影蘇楷媜)

為避免誤會,需要強調,重點不在於跨媒體改編一定會遇到與原作比較,乃至於不如原作的評價。而是兩者的差異乃基於不同的美學邏輯在運作,創作者是否意識、處理到如此的差異,才是關鍵。2.5次元的舞台劇,2次元的成分依舊是關鍵,所以多數觀眾是基於角色關係而去觀賞作品。2次元的角色,某方面來說,跟戲曲一樣充滿各式程式化的形象,所以觀眾可以根據這些角色資料,想像、理解、補充角色之間的互動可能,乃至於轉換至2.5次元的欣賞。借用日本2.5舞台劇知名製作人松田誠的話來說:「能颳起旋風的不是演員,而是劇中的角色。而那陣風是你可以用皮膚去感受的……」【2】因此2.5次元的演出氛圍,觀眾的一體感也格外明顯,甚至可說是體驗的一環。

需要考量的地方,在於如果一位觀眾缺乏原作的知識,2.5次元舞台劇與觀眾能建立的默契,就很難存在;同樣地,假使觀眾帶原著知識而來,但不甚熟悉歌仔戲(明華園)美學的話,也可能感受到落差。林默娘在原作《冥戰錄》的形象,簡言之就是蘿莉妹系角色,以可愛感為主要訴求。原著讀者基於動漫相關知識,能輕易認知到這種角色定位,所以關於其它角色(比如河神)對於林默娘表示可愛,也就可以理解和接受。如此角色彼此的評價,卻很難直接轉換成舞台語言。從漫畫轉換到真人,自然蘿莉的形象很難由真人演員加以發揮。在期待2.5次元表演的觀眾看來,無可避免會有違和感。就因為這樣既不那麼明華園、也不夠2.5次元的情況,當河神在緊張對峙的場面裡去喊林默娘可愛,帶給人只有困惑與尷尬。簡單說,有沒有帶著原作設定的角色魅力的認知去支持觀賞活動,將大幅影響2.5次元的表演舞台。讓人不解的是,從漫畫家到明華園邀請的創作群,是否有人熟悉2.5次元的創作邏輯?又,明華園選擇的合作對象,關於歌仔戲的表現美學有多大程度掌握,乃至於能為歌仔戲的跨足2.5次元帶來新意?

真正需要思考的,是這樣的2.5次元創作,到底為彼此帶來什麼可能性和侷限?台灣近年的確開始出現2.5次元劇場的作品,從《雨港基隆》、《自由新鎮1.5》、《Debug-筆電的使用手冊》到明華園的《冥戰錄》,似乎可以預見,2.5次元的創作能夠慢慢形成台灣劇場文化的另類路線。而在《東離劍遊紀》的成功之後,傳統戲劇似乎也對跨界動漫合作更感興趣。只不過,傳統劇場要進行如此的跨界創作,需要面對的挑戰會比現代劇場要來得複雜,不只需要思考如何表現原作,亦無可避免得轉身凝視自身的美學資產。這樣說無意否定這種嘗試的意思,從日本歌舞伎版的《One Piece》和《風之谷》就可以知道,傳統舞台的表現力確實能夠無所不能,可是需要建立在傳統藝能主體和原作之間的深刻對話和協商之上。《冥戰錄》做到了讓漫畫家登場演出,但是似乎沒有出現讓人驚喜的溝通成果。

註釋

1、本作原訂於2020年5月首演,因疫情延後至2021年1月。

2、松田誠:《2.5次元完全解析》,台北:東販,2019年,頁28。

《冥戰錄》

演出|明華園戲劇總園
時間|2020/01/02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本劇述說臺灣鄉土的傳奇故事,運用兒童劇的方式吸引親子共賞,展現如動畫的舞台風格與豐富色調,在娛樂的觀賞效果外注入人情寬容的教育內涵,也將作品推向合作分工模式的代表性地位。
11月
25
2024
儘管具備武作之形,《文王食子》終究是極重抒情的大文戲。論文戲,除卻雕琢與情節呼應的身段演繹,藉由唱唸和面表,構築與身段形式同在的真實情感基底,應是演員進行角色創造的核心。
11月
18
2024
梁祝故事與孟婆客棧之間那股微妙動態張力,其實是主、客體對應關係飄忽產生的不和諧投射。有意致敬經典,終究必須回歸作品的本質定調,去思考經典、創作與時代的三方關係。
11月
14
2024
長久以來臺灣京劇人才青黃不接,本以為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沒料到近十多年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湧現出一波波優秀的後浪,而前浪們也溫柔地為後浪推波助瀾,期待前浪、後浪共同為臺灣的京劇之海激發出更多的浪潮。
11月
13
2024
當傳習藝生多半亦有歌仔戲、客家戲演員身份,也顯現出在現今戲曲環境下,北管藝師無法以北管演出作為全職之問題,那麼未來北管戲傳習計畫是否成為僅是一門演員訓練課程?
11月
13
2024
今次為第八屆,筆者在同一場次中,觀賞了慶美園亂彈劇團新秀張雅涵主演的《洛花河》暨正明龍歌劇團新秀張燕玲主演的《韓信設窖安軍心》兩齣折子戲。
11月
12
2024
本劇可見劇團在親子劇的用心之處,以臺灣地景為故事地、融合原漢兩族的神話故事,音樂曲調以輕快帶有童謠的趣味讓聽覺性相當悅耳動聽,主演的口白方面也充分表現各個角色的特質差異
11月
11
2024
發自庶民性的市場空間表演雖未必不好,還原來自民眾純然的欣賞習慣也有道理,但總期盼能朝向精緻度更顯著的面向提升。就演出內容而言,除了延續過往擅長的《白馬風雲傳》系列連本戲之外,建議劇團應可大膽創作新的故事劇本,嘗試新的表演模式
11月
11
2024
在一個結合異國史詩、舞蹈和新馬戲的舞台上,短短的四十分鐘演出,許多元素如東南亞舞蹈特有尖頂頭飾、面具,柬埔寨的木琴、皮鼓,以及各種高難度的馬戲特技,帶給觀眾許多新奇的感受。
11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