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簡單的形式中觀想藝術的生成原理《極地少年—吉希》
1月
21
2021
極地少年─吉希(多元藝術創作暨教育發展協會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54次瀏覽

謝鴻文(特約評論人)


一群人圍成圈,熊熊的篝火在圈內燃燒,也許有故事、有舞蹈、有歌吟、有歡宴飲酒、有特殊的儀式進行著,這些情境在戲劇人類學的視域裡,都是表演,也是文化的成形與累積。當我們再從這原始素樸的表演型態中去觀察,不難發現形式的簡單,卻能含蘊強烈的能量與感染力。

回歸形式的簡單,卻能含蘊強烈的能量與感染力,也是當代歐美兒童劇場的主流,那彷彿是聆聽來自遙遠且古老的召喚,向著原始儀式、直觀詩性之中去挖掘創作的礦源,奔放的想像由此而生,至善美感由此興發。近來台灣兒童劇場的創作,有些創作者與劇團也逐漸跟上這股思潮,精神上的返璞歸真,越能心領神會而在形式上道法自然,打破低幼可愛化、綜藝化的單一兒童劇模樣,藝術的境界更有靈韵。

極地少年─吉希(多元藝術創作暨教育發展協會提供)

DotGo劇團《極地少年吉希》首次演出於2018年的DotGo兒童藝術節,經過兩年的沉澱再細琢重現,就戲的情節來說沒有修改太多,十分簡明不複雜,簡言之就是極地少年吉希曾是部落長老的父親過世不在之後,家裡失去榮寵地位不再被關照,連分食獵物都被排擠,於是吉希用自己想到的方法去冒險打獵,但族裡的大人不相信他的能力,跟蹤之後才發現了吉希能順利且輕易獵熊的秘密。單一的故事線,沒有旁枝末節牽絆,也沒有太迂迴跌宕的冒險與衝突事件,就是一鼓作氣地直達祕密被揭露,使人看見吉希的勇氣與智慧。不過,長老擔憂吉希是有魔法蠱惑,乃命族人跟蹤吉希想探知他打獵的祕密,此過程安排互動,邀請現場小朋友成為族人一起同行,這個互動設計依戲的情境來說是適宜的,但演員與小朋友的問答及帶領發現祕密的節奏,如能拿捏更俐落不拖沓,整齣戲會更有快狠準的快感,故事內在的激情也會更迅速爆發。

吉希面對族人詢問秘密,非但毫無掩飾,反而大方分享,甚至把獵到的熊肉與族人共享,其心中的大愛,超越了他的年齡心智與胸襟,對照之下,長老與其他族人反倒有些愚昧小氣了。然而,這齣戲編導並無意去製造對立或紛爭,也沒將長老與族人的角色直接二分成壞人,只是透過在極地求生基本的飲食需求滿足中,去凸顯人性的自私或慷慨,最後證明愈是慷慨的人愈是有福之人。

為了呈現冰原極地的酷寒荒涼,這齣戲的舞台布景採取了極簡的裝置,幾片可移動如帆船的白色布景,有時像冰山,但組合起來又可以像圓形冰屋。沒有其他綴物的充塞,空曠可以引發諸多想像。四個演員既是說書人,又同時身兼幾個角色,但角色的出入替換並未紊亂,反而一直保有著舒緩有致的說書韻味。很多時候,當說書人述說完故事台詞並未下場,還是坐在場上旁觀,看著故事被立體演繹出來。那種看似旁觀卻又介入故事,也成為被觀看的一部分,構造了這齣戲的骨幹。

而這齣戲在音樂、樂器、舞蹈和服裝上的用心,都努力創造契合極地原住民特色,例如取材自然的木枝繫上弦而成的樂器,造型如弓也經過考究。雄渾沉厚,富有原始氣息的歌舞,加上創造出來的原住民族呼和動作,形成一齣充滿儀式性的兒童劇,召喚著觀者共融共感。

《極地少年—吉希》

演出|DotGo劇團
時間|2021/1/10 14:30
地點|高雄駁二藝術特區正港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全劇的短景皆以相對輕薄的篇幅展演,可見演員不斷於不同角色之間轉換的功力,篇幅的短促卻使人難以得到深刻的印象,同時也較難深入理解角色內心,以寫實表演為基底的處理手法,似乎難以讓這些現象的荒謬性成為真正的奇觀。
11月
17
2025
《寶島一村》不僅是一部關於眷村的戲,更是一場關於「如何再現歷史」的劇場體驗。它讓觀眾在回味與疑惑之間,重新經驗歷史作為一種活的行動——可被身體感知、也可被再度想像。
11月
14
2025
《了解了》有以表演者本身精湛實力收服觀眾的讚嘆,也有在觀眾佈下的陷阱裡努力存活下來後的拍手叫好,段子《ABC》結束得無厘傻氣,觀眾仍報以客氣禮貌的笑聲作為回應。
11月
12
2025
然而刺激越是強烈,亞洲就越是被概念化與抽象化。以小吃攤為中心的雙層設計,更強化了「亞洲作為他者」的舞台效果。當兩位食客上前,他們碰到的不是在乙支路三街或者西面經營布帳馬車的某位南韓大叔,而是旅外已久、表演資歷深厚的Jaha Koo。
11月
07
2025
當所有藝術形式都可自由融合,馬戲若不再以其獨特的身體語彙說話,終將在劇場化的潮流中被同化。而《奔》的美,在於它如何赤裸地呈現了這個時代的疲憊與矛盾——亦讓我們看到馬戲正奔跑於兩個極端之間:渴望成為詩,但也害怕失去根。
11月
07
2025
兩個移動遊走式演出,不約而同皆以環境為主角,由於人的行動及介入而構成新的意識邊界:直視早於人類存在的世界,裸裎人類存在的本質。劇場創造了一場集體在場的無人地帶,讓人重新體驗:為何是人?因何而活?
11月
06
2025
《2064:奧運預演》誠然是一個較為「獨派」理想主義式的想像。能夠處變不驚、能夠包容異己,甚至在坦克出現時人民會齊心擋在槍砲之前。除了作為「他者」的 Ihot,以及最初搶評審席的辯論戲碼之外,少了些較為矛盾或對立的聲音。
11月
05
2025
《2064:奧運預演》並無意處理上述現世預言般的想像,因而讓「未來」成為「不可能的現實情境」之代稱,藉由翻轉不可能為可能,將現實世界因「幾乎不可能發生」而缺乏著力點的諸多爭論搬上檯面。
11月
05
2025
我們似乎看見一種政府社區大學和民間的力量集結凝聚的可能性,這似乎就是社區劇場未來發展的一條重要的坦途和路徑
11月
0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