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武林的華麗身影《大俠百草翁之金光飛樂ㄩㄝˋ大對決》
2月
09
2021
大俠百草翁之金光飛樂ㄩㄝˋ大對決(光興閣掌中劇團提供/攝影張瑞宗)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69次瀏覽
林慧真(專案評論人)

光興閣掌中劇團成立至今正邁入花甲之年,現今由第二代鄭成龍接手演出。此次六十週年推出的「光興大作」《大俠百草翁之金光飛樂ㄩㄝˋ大對決》是對其父鄭武雄的經典戲齣《大俠百草翁》的致敬,一方面回應了當時輝煌的金光戲時代,一方面也從這個起點開展新面貌。

《大俠百草翁》是內臺金光戲時代的著名戲齣,戲為吳天來編排,由「新興閣」鍾任壁創演,鄭武雄自新興閣離開後自立光興閣,將《大俠百草翁》加以增添角色,成為其招牌戲齣。因此,《大俠百草翁》是一個不斷推進、再製的過程,經過多人之手的整理與演出,如今重新搬上舞台,將一齣體制龐大的戲擷取重點,再添入對金光戲的後台使用唱片音樂的發想,製造一齣「以音樂作為武器」的武林對決:《大俠百草翁之金光飛樂ㄩㄝˋ大對決》。

《大俠百草翁》本是長篇大作,要濃縮在一場戲演出自然不容易,因此在老戲新編的「金光飛樂」版本上,戲的上半場花了較多時間交代來龍去脈,希望鋪墊觀眾的基本認知,但相對來說也因眾多角色有點混雜。至下半場將戲集中在百草翁與其子,以及東南派與西北派正邪雙方的決鬥時,劇情才更加明朗。「金光飛樂」延續了東南派、西北派的正邪對立局勢,以及百草翁亦正亦邪的性格,他不像其他「正派武林中人」具有正氣凜然與超然的人格,他有貪念、怕事,卻又擁有狡黠的小聰明來對抗反派,同時又有金光珠護體的不壞之身,是一個相對較有「人味」的正派。

「金光飛樂」這齣戲的決鬥起因於武林決鬥造成生靈塗炭,三皇五帝大表震怒,派曲盤王將所有角色的本命樂曲收至弦音曲盤洞中,因此所有角色皆無法使用武功,唯獨只有大俠百草翁與其子因有金光珠護體而倖免於難。一次曲盤王因修煉走火入魔,為反派西北派所救,為感念西北派之恩決意幫助之,邪惡勢力壯大後,正派東南派空空子尋求大俠百草翁的協助,無奈百草翁使用縮骨功躲避不見,為引出百草翁,空空子刻意欺騙東南派即將事成,將分得大量金銀珠寶,百草翁一聽便現出原形答應對抗西北派,取得曲盤王身上的弦音秘錄與雷音神針,以放出眾人本命樂曲。此時,百草翁之子正巧遇曲盤王於深山中尋找救命的蓮花,便為其摘下山壁上蓮花。曲盤王感激其救命之恩,百草翁之子自稱練得返老還童功,曲盤王便與其結拜為兄弟。正巧曲盤王要尋求徒弟傳授其弦音秘錄,忽遇百草翁有金光珠護體,便詢問百草翁是否願意傳習此技。百草翁知道對方便是曲盤王,心中暗自歡喜地答應。回至家中,曲盤王引介百草翁拜訪其「結拜兄長」,父子相見各懷鬼胎,兩人不願在曲盤王面前戳破謊言,只好百草翁向其子跪拜,由此製造諸多衝突笑點。父子兩人取得弦音秘錄後,便趕至曲盤洞放出東南派的本命樂曲。西北派派出經典角色萬金塔應戰,兩派廝殺激烈之際,故事在此收場,未完待續。

戲的核心在於「音樂是戲劇的靈魂」,也是「三分前場七分後場」概念的延伸,並以此為發想,形成戲的衝突點。此為呼應金光戲每一個角色都有其專屬的配樂,讓觀眾一聽配樂便知哪位角色即將登場,以網路用語來說便是「自帶BGM」――增加角色的辨識度。這些音樂中西混用,猶如大雜燴,如大俠桃太郎出場是兒歌桃太郎的配樂,神秘轎出場便是素蘭出嫁配樂。

在劇中有兩種音樂形式,一為現代樂團,一為北管樂,當角色的本命曲被收走時,便以北管樂伴奏,本命曲被釋放時則以現代樂伴奏。在劇中,那些本命曲是一張張的唱片型態,弦音秘錄猶如一本配樂清單,記載著每個角色的配樂,當東南派角色敢死俠被放出本命曲時,便要百草翁再放出武打專用弦音,否則「用古樂打不夠力」。在此,音樂被視為一種力量的展現,強調力度與節奏感,相較於現代樂而言,北管樂則略顯單薄,在武打的力度表現上較吃虧。劇中有其中一段是古樂與金光弦曲的對決,當時演奏的電吉他手和嗩吶吹奏者走至台前各自較勁,以聲量而言,嗩吶完全被蓋過。這段的「中西樂隊大對決」有些可惜,因為只有其中一個樂器出面「迎戰」,而非整個樂隊的交鋒,再者,當時的決鬥似乎比的是聲量,沒有顯出各自的特色。

或許在金光戲的設定下,北管樂或傳統文武場註定較吃虧,當觀眾已然習慣聲光效果的大量刺激後,北管樂一對比之下不免屈居劣勢。這樣的處理方式或許不是刻意要貶抑古樂,而是想要凸顯金光戲的配樂特色。許多人聽到「金光戲」便以為他不倫不類、只注重表面聲光效果、缺乏文化深度等等,常常被貼上負面標籤,因此可以想像,劇團想要透過這樣的方式重新去回望配樂在金光戲中的重要性以及舞臺效果的影響程度。

有意思的是,金光戲是臺灣布袋戲發展歷程中重要的一個過程,無論它是否被喜愛或認可,吳明德甚至以為,臺灣布袋戲的發展走的便是泛「金光化」的道路。【1】當內臺金光戲的輝煌時代已然過去,當金光戲也逐漸變成一種「傳統」,當代的布袋戲逐漸與現代劇場跨界合作,引進不同型態的表演形式,拉開時代距離以後,是否能再一次去看待金光戲所形成的獨特美學。

因此,為什麼在劇中本命曲的音樂是對抗著古樂呢?是否意味著,金光戲一直背負著「背離傳統」的罵名?它想脫離傳統,卻又不斷被對照著傳統。如果比較廣義的看待「金光」,會不會象徵的是一種沒有框架、既拼貼又融合的生命力?這樣的生命力在現今的布袋戲其實也一直在發生,只是現在較流行走跨界合作的途徑。當然,傳統文武場的式微也是刻不容緩的工作,只是一直在談傳承的同時,金光戲自然被忽略,他就像一個離經叛道的小孩不被重視。在維護「傳統」的同時,能否再多看一眼這個曾經叛逆的小孩也年華老去──我想這是這齣戲最主要的目的,而戲的效果也確實達到了這個目的。

註釋

1、吳明德:《臺灣布袋戲表演藝術之美》(台北:臺灣學生,2005年),頁81。

《大俠百草翁之金光飛樂ㄩㄝˋ大對決》

演出|光興閣掌中劇團
時間|員林演藝廳
地點|2021/01/24 14:30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整體來說,這是一齣精緻細膩的金光戲,除了節奏緊湊、燈光與音樂的緊密搭配外,透過台詞的引介和複述,人物出場時總會引起觀眾的期待,戲偶的上下場與場景變換十分流暢,尤其是角色下場時能確實走進翼幕,或搭配走景重新登場時,又從另一側舞台登場,如此安排讓整體畫面隨著人物的上下場而呈現流動感。(游富凱)
2月
09
2021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
許生在劇中是引發荒謬的關鍵。角色被設定成因形色出眾備受喜愛的文弱士子。在許生的選角設定上,相較於貌美的乾生/男性生行演員,由坤生/女性生行演員進行跨性別扮演更形貼切。坤生/女性生行演員擁有介於兩性光譜間的溫朗氣質,相對容易展現出唯美質感;也因生理女性的先天優勢,與歌仔戲主要受眾女性群體有著更深刻的連結。
4月
18
2024
青春版《牡丹亭》刪修版的三本27齣,在20年來的不斷演繹之下,儼然成為當代崑曲作品的經典代表。一方面它有別於原著的質樸鋪陳,其加入現代美學的藝術概念,包含舞台設計展現輕巧變化,投影背景增加環境轉化,華美服飾提升視覺美感,舞隊互動帶來畫面豐富⋯⋯
4月
12
2024
以演員而言,現今二十週年的巡演仍舊為沈豐英和俞玖林,或許與當年所追求青春氣息的意義已然不同,但藝術的沈澱與累積,也讓崑曲藝術能真正落實。上本戲對沈豐英而言相當吃重,幾乎為杜麗娘的情感戲,前幾折的唱念時⋯⋯
4月
12
2024
然而,該劇在故事的拼接敘事呈現得有些破碎、角色的情緒刻畫有些扁平,沒有足夠的時間,展現整體故事表現的豐富程度。《1624》試圖再現歷史故事,並用不同族群進行故事發展,值得肯定,但本文希望針對歷史時間與觀點拼接、表演形式的拼接、與巨大美感的運用方面,進一步的提出以下的思考。
4月
08
2024
兩人初見在彩傘人群迎城隍,而江海的反擊/重生在假扮鬼魅還魂向白少威討報;戲裡以民俗儀式意象接地,戲外特邀霞海城隍廟主神城隍老爺及城隍夫人賞戲,戲裡戲外兩者巧妙呼應下,與大稻埕形成更強烈的地景連結。
4月
04
2024
反觀《借名》,抒情由內心情境的顯影表現,確實凸顯劇中人物行動的心理狀態,但密集情節讓這些設計難以察覺,更偏向填補場景過渡的接合劑。在唸白方面,使用大量四句聯提示角色身分背景資訊,末字押韻加強文字的聲調起伏自成音樂感。
4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