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中的完美《樂興之時-2021圓桌武士會師》
4月
08
2021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24次瀏覽

蕭孟青(台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在職碩班)


2021年,在後疫情的今天,樂興之時援例推出了圓桌武士系列,當天曲目包含了︰史麥塔納弦樂四重奏第一號《我的一生》(B. Smetana: String Quartet No. 1 in E minor, from My Life)、玻凱利尼第七號大提琴協奏曲,作品480,第三樂章(Luigi Boccherini: Cello Concerto No. 7 in G Major, G. 480: mov.3: Allegro)以及布拉姆斯G大調第二號弦樂五重奏 Op. 111(J. Brahms:String Quintet No. 2 in G Major, Op. 111),期間不乏看出有些沉重的曲目,正如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江靖波所說︰「⋯⋯你我仍能在一個真實的空間裡,一方以演奏分享訴情,另一方以心耳意會共感⋯⋯已是難得萬幸⋯⋯」【1】。

樂音奏響,耳朵充滿的是單純音色的和諧感,中、高、低音域所構成的和聲,如此純粹及乾淨的聲響,真的是無法用言語所描繪。樂手們一致的呼吸,弦樂器所拉長的線條感綿延不絕,用自己的語言說著相同的故事。弦樂團既單一、又立體的聲響,樂曲中可堅定、可剛柔的語氣,是筆者在這場音樂會中得到最大的享受。

在《布拉姆斯G大調第二號弦樂五重奏 Op. 111》第一樂章中,弦樂團朝氣蓬勃的演繹,將作曲的欲表達的熱情傳遞了出來,布拉姆斯特有的厚重風格及拘謹的性格在此樂章中仍可窺知一二;第二樂章主要旋律由中提琴聲部所擔綱,擺脫了一如往常由小提琴為主要角色的戲碼,音色圓潤的表現,緩慢地、誠懇地和聽者進行深沉的對話,曲末小提琴聲部豐富的音色再次呈現主題後平靜的結束此樂章﹔第三樂章回到了第一樂章動機表現,透過了半音及全音的動機形式,似乎自言自語、自問自答,頻繁的切分音表現,有著焦躁不安的氣氛,弦樂團在節奏的掌握上表現得當﹔然而前樂章的疑問,突然到了第四樂章積極的十六音符呈現有了豁然開朗的解答,各樂器聲部不斷的堆疊音量,激烈的結束全曲。弦樂團在主題的處理上表現細膩,四個樂章的風格掌握得宜,完美的詮釋作曲家譜上所呈現的指示,將最質樸的布拉姆斯以及最純粹的音樂重新演繹,不難聽到在古典曲式的框架中欲表達的浪漫及熱情。

音樂中安排了《玻凱利尼第七號大提琴協奏曲作品480,第三樂章》,由大提琴張序獨奏,不管是抒情的旋律表現優雅抑或是細部的裝飾奏、力度的表現...等,均在水準之上,會後江靖波特別提及演奏者的背景,可看出樂團在守護喜愛的音樂之時,也給予了演奏家新秀一個很棒的舞台﹔在隱藏曲目中(安可曲)演奏了聖桑《動物狂歡節-天鵝》,整個弦樂團安靜地流動著,主旋律大提琴平和地在弦樂團流水似的推動下緩緩的前進,樂曲中可聽到小提琴和大提琴主奏低聲的對談著、偶爾還可以感受的其他水中生物所泛起的漣漪,大提琴聲部穩穩的支撐著水面上的移動及水面下的跳動,豐富的畫面躍入筆者的眼前。在此作品的演繹中將整個弦樂團的默契完整的呈現出來,弦樂團飽滿及多變化的音色,在作品中精緻呈現,絲毫不因室內樂的組合而被限制住聲音的想像,反而在平靜中更顯其生命力。

下半場唯一曲目-史麥塔納《我的一生》,史麥塔納形容這首弦樂四重奏是「紀念我的一生以及失去聽力的不幸」。第一樂章複點的動機呈現,樂劇短小且緊湊,整個樂章似乎像個說故事的人引導著聽眾進入到了作曲家的時空;第二樂章弦樂團將作曲家無窮的生命力的訊息積極的送至聽者的感官;進到了第三樂章主題引導著整個樂章的個性,「英雄式的悲劇」於是乎誕生,中提琴與大提琴的旋律交錯著,持續低音聲響綿延不絕,似乎是代表著無論如何,時間始終不斷的往前,並不會因此停止;第四樂章跳脫了前面樂章的氛圍,在樂章末使用了刺耳的不協和長音來述說自己不完美的人生,在同時也喚醒了演奏者及聽眾心中苦痛的情感經驗,如此激烈地、強力地闖入,隨後立即回到了第一樂章的節奏動機,一切的不適及疑問突然間有了答案,對比性的音樂表現下,更顯出其音樂的張力。史麥塔納似乎透過作品欲傳遞給演奏者及聽者一個很重要的信念-人要學會和自己相處,懂得善待自己!弦樂團的個性及演奏家們所呈現的自信,在這首作品中強烈地傳達了出來,既是團體又隱含著個人獨特的樣貌,既保有個人色彩又巧妙地融合成為一體,是否因處在如此悲壯的作品中,而交織出來的化學反應⋯⋯

晚年的玻凱利尼作品似乎不如年輕時受到歡迎(因西班牙國內風氣的轉變),布拉姆斯不如意的柏拉圖戀情(與克拉拉・舒曼深厚的情誼),史麥塔納不幸的晚年(耳聾、精神錯亂),這些看似不順遂的難題,卻沒有讓作曲家們的創作停滯,反而譜成了輝煌的一頁;經歷過了全球的疫情肆虐,作曲家們留下的沉重的作品,經過了演奏者的再演繹,默默地伴著所有人面對生命中的關卡,在絕望中,依然保有冀望及期盼。


註釋

1、此段言論由總監江靖波於節目單及演後座談兩處皆有提起。

《樂興之時-2021圓桌武士會師》

演出|樂興之時管絃樂團
時間|2021/03/20 14:30
地點|國家演奏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演奏家們並不只是「世界級演奏家」,更是探索聲響可能性的旅人,在此場音樂會中,改編與原創、平衡與衝突、嚴謹與幽默,都在細膩的演繹之下,展現出無限的音樂可能性,而此正亦為室內樂最動人的地方。
4月
09
2025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
這些曲目固然經典,卻絕不傳統;它奠基於我們熟悉的結構或框架,卻又能讓演奏者如曾增譯專注於各種即興變化、藉此更有創意地重塑風格。作為爵士樂歷史、文化與創新精神的載體,經典曲目不但充滿魅力,更是樂迷們進入即興世界的關鍵。
3月
25
2025
以地方民間樂團發展,南投民族管絃樂團已經是有一定水準,若要挑剔,則必須再將整體實力提升。隨說專業演奏者也並非毫無失誤,但學生的經驗則更顯不足,雖然有許多專業老師們撐場,樂曲並無太大狀況,但回歸到學生獨奏,則不免有破綻。此外,室內音樂會使用擴音容易聲部失衡,在演奏聲響上尚須斟酌。
3月
21
2025
歌劇男高音泰特曼在整場音樂會中,運用其嘹亮的嗓音和深厚的美聲技巧,為台下觀眾精彩地展現了歌劇世界中,男高音的力與美。從這次來台的演出,可以預測在未來,他絕對是一個值得長期關注,且令人期待的世界級男高音。
3月
21
2025
微光古樂集這次邀請了比利時無盡古樂團(Ensemble InAlto)來台共同演出,進行了一場台灣與比利時的古樂交流。這次的音樂會節目設計,微光古樂集秉持著一貫嚴謹、用心的水準,為與會觀眾帶來了深度與廣度俱足的古樂饗宴。
3月
17
2025
他深情柔軟的音色,利用半聲弱音的演唱技巧,漸進式地將情緒推進並深入角色之中,尤其是在長樂句的詮釋中顯得十分動人。這也讓我們見證到:一個成功且努力修練的聲樂家,能用運用其卓越的美聲技術,在舞台上戰勝疾病的侵襲與干擾。
3月
15
2025
其共通之處在於,他們都肯定、並順從了當前的文本規範力量(即「作品概念」),先是遵循作品的完整性與權威性,再進行不同層面(內、外、間)的開掘。
3月
1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