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之後,大眾文化將會是?《我為你押韻——情歌Revival》
5月
11
2021
我為你押韻——情歌Revival(楊景翔演劇團提供/攝影秦大悲)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21次瀏覽

何玟珒(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學士生)


作為演出前的暖場,一人樂團日京江羽人先接受現場觀眾的點播(現場觀眾指的是坐在前排特等席的十來人),唱了三、四首歌曲作為暖身,接著歌隊出場,再連唱了好幾首情歌串燒,最後男主角博翔登場,在民宿房間割腕試圖自殺,正式演出由此開始。《我為你押韻》的劇本曾得過2008年的台北文學獎,2021年在國家戲劇院的版本劇情大致上與小劇場版本差不多,只是多了歌隊、即時投影以及最後一幕演員們遊走舞台,道歉、分手的橋段。


我為你押韻——情歌Revival(楊景翔演劇團提供/攝影秦大悲)

在看完這齣劇之後,我不禁將此劇的劇本拿來和紀蔚然的《嬉戲:Who-Ga-Sha-Ga》做一個比較,兩者都是以後設的筆法寫成的劇本,且多使用「大眾梗」來做為戲中戲的設計。前者的故事是女主角維英閱讀男主角博翔身為編劇時所寫的劇本初稿,戲中戲是博翔筆電裡的檔案;後者的故事是劇團的阿浩與小歪為了要出台北城而演的戲,戲中戲是他們從大爆炸後的台北城中找到的殘存劇本。《嬉戲》面對大眾文化、媒體與政治亂象有一種諷刺感,而在《我為你押韻——情歌Revival》當中,處理的問題更聚焦,著眼在俗濫與艱澀之間的對話,且對於通俗文化給予了比較正面的肯定,透過維英的嘴巴,我們都無法否認大眾情歌曾帶給我們的回憶與浪漫,擁抱大眾俗濫情歌的維英和滿嘴艱澀術語的博翔是明顯的對比,最後博翔仍然接受、擁抱了維英。

在語言上,除了台詞很會押韻之外,我個人很喜歡維英反覆說的「你的劇本帶給我勇氣。」、「你的劇本感動了我!」,這兩句話很值得玩味,若搞笑的戲中戲就是編劇未完成的戲、就是維英喜歡的劇本,那這些搞笑胡鬧的劇本究竟帶給了維英怎麼樣的感動?我真的好想知道啊……個人在看戲的時候就只覺得很好笑而已,也許維英看到的是觀眾沒有機會看到的其它段落?然而維英所說的這兩句話,我們很常在日常生活中聽到,這幾句話其實,停留在語言的表面,在語言之下繼續挖掘,有些時候其實空無一物,一切只消感受,不需要邏輯辯證,淪為空洞的讚美、合宜又不失禮貌的褒獎。再更進一步思考,語言之下的蒼白是因為沒有能力說?還是沒有東西可以說?

關於種種「大眾」,我思考的還有「大眾芭樂情歌」。劇中所選用的情歌重新召喚了六、七年級生的青春(我沒有使用「懷舊」二字,我想,很久很久以後,才會用到這樣的字),在網際網路發達,分眾娛樂已然成形的社會樣態之中——你的心頭好我可能聽都沒聽過——「大眾娛樂」是否還有在劇場中形塑一個時代的能力呢?

《我為你押韻——情歌Revival》

演出|楊景翔演劇團
時間|2021/05/02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換句話說,「雅」並未消失,只是不可避免地與「俗」共存。雅與俗在這部作品中交融於情歌,知識分子和普羅大眾因而找到了互通的橋樑;而情歌,特別是九○年代流行歌曲,正是本劇第二個亮點。(張又升)
5月
07
2021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