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袂講予你知影《大事件—臺灣刁民林爽文》
12月
28
2021
大事件—臺灣刁民林爽文(雞屎藤舞蹈劇場提供/攝影KEN Photography)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23次瀏覽
何玟珒(社會人士)

《大事件—臺灣刁民林爽文》是雞屎藤舞蹈劇場以「記錄劇場」的形式推出的演出,在去年曾有前導製作《誰是林爽文?》,劇作當中有大量的學者研究和起事者的口供記錄,隨著段落推演,逐一呈現於觀眾眼前。

舞團文史考察的用心值得肯定,然而,在此不得不檢視一下演出中主要所使用的一手史料為莊大田、金娘和林爽文被捕後的口供記錄,團隊選擇以口供作為每位角色的「觀點」,可能是件有點奇怪的事情,因為從官方所撰寫的口供當中,後世的研究者和觀眾其實並不太能知道決定起事的過程當中,每個主要參與者心中真實的想法(這或許只有日記才能知道,然而在清代,不識字的百姓要如何留下日記?),我們無法排除口供是被逼供後才留下的可能性,亦無法排除在說(起事者)和寫(官員)之間的訊息汰選及起事者被捕後渴望減輕刑罰的心態,故留下的文字記錄是否為真就有些曖昧了。然而,歷史事件如此遙遠,林爽文事件已是無從記錄口述歷史的時代,能在眾多史料檔案中爬梳、消化可用資料,已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了。

演出一開始,舞者和演員們立於空無一物的舞台上,在舞台中央糾纏、繞圈,而後移動式的竹林被推出,故事從林爽文的「客鳥仙」傳說開始,敘事主軸在過去和現代之間跳躍,期間錯落莊大田、金娘和林爽文的口供再現。「過去線」呈現林爽文事件的過程,以舞蹈演繹天地會結盟、台民起事抗爭與避走山林,在舞蹈動作上融入了拳術,和過往的柔美舞作相比,多了幾分陽剛和俐落。除此之外,在〈乾隆〉一場戲中,演員和舞者以扇做奏摺,採北管戲的官話口白演出乾隆皇帝問罪官員的場景頗令人印象深刻,乾隆震怒時,眾官員紛紛踩著小碎步抱團逃竄,氣氛十分逗趣。

「現代線」上則藉由教授和直播主之口帶出林爽文的相關研究,以手持攝影機採訪雞屎藤的舞者及演員們對林爽文的認識,以林爽文事件的戰術呼應雨傘革命、反送中運動。我個人認為採訪表演者的安排頗值得思考,演出中共訪問了表演者兩次,一是在演出正式開始前,掌鏡人問表演者是否認識林爽文?二是在演出即將結束前,掌鏡人再問他們對林爽文有何想法?兩次問答都在輕鬆的聊天分為中度過,第一次多數人都答「不知道」,第二次則有粗略的認識。令我訝異的是,手持攝影機鏡頭中的表演者們態度之輕,哪怕他們方才以身體重現了一場死傷慘重的起義事件。這樣子的「輕」,搭配劇末的那句「當壓迫成為事實,反抗就成為義務」,給了我一種輕重失衡之感。

編導在演後講座中有說希望能透過這次演出讓觀眾更加認識林爽文事件。我想手持攝影機的環節記錄的除了是演員每一幕的身心狀態外,亦是在向觀眾揭露,這一群用身體認識、再現歷史的表演者們,對歷史事件的認識到甚麼程度。演出中給出了非常多的歷史事實、不同的詮釋角度和相對客觀的知識,然而,這些學術性的知識對一般大眾可能並不是那麼有吸引力的。這彰顯文史轉譯、歷史教育之難——多數人並沒有認識歷史的迫切動機,文史知識並不是生存的必備條件,當代史學有一嚴峻的挑戰為說服人們為什麼要知道歷史。

面對這等大哉問,舞團沒有要試圖回答,團隊選擇回歸到「人」身上。最後一幕,林爽文被官府緝捕躲進深山老林,看著身旁的同伴淹死或被蕃殺死……編導給了林爽文一個虛構的、哀傷的獨白,觀眾得以窺見這個角色的內心世界,想像當時參與起義者的心情,留下一個觸動人心的結尾。

《大事件—臺灣刁民林爽文》

演出|雞屎藤舞蹈劇場
時間|2021/12/17 19:30
地點|臺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10月
09
2024
於是乎《我.我們》第二部曲也一如首部曲般,意味著全新的布拉瑞揚舞團正在萌芽,同時尋覓到了一個獨立的中心點,而不單僅是繼承,以及向傳統學習。他們開始進一步發展、定義此時此刻的當代原民文化,對筆者而言,更點出了新的演化與反思:這樣「原住民」嗎?
10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