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驚艷的Carpe diem,阮劇團《釣蝦場的十日談》
4月
22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94次瀏覽

林伊辰( 一般社會人士 )


《釣蝦場的十日談》取材自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十日談》(Decameron),主要是因為深受COVID-19疫情所苦的當下,與該書的背景相彷。

在劇後的座談中團長提示:這齣戲刻意打破劇場前、後台,以及人偶共演。打破劇場前、後台,就是刻意不在舞台上區隔出明確的空間界線,讓所有表演行為展現在觀眾面前;人偶共演類似「人形淨琉璃」,但不同之處在於,是使用布袋戲偶及文武爿。

偶,在這齣戲裡,呈現的是人內心的各種慾望。因為使用偶戲,讓慾望及其遐想,能透過具象化的表現方式,詼諧地展現出來。一來一往中,亦再具象化了人們在日常中講幹話時的機鋒,實在有趣。

這齣戲的表演方式讓我最開懷之處,當屬演員與偶之間的互動,那是「演活戲」。演活戲就是臨場與即興,這對於野台的表演工作者來說,既是專業也是家常便飯,因此台上幾位布袋戲底的演員們在表演時,幾乎是信手拈來就是哏,說是遍地舖哏都不為過。但如前言所提及,將人與偶放在一個更大的空間時,會產生甚麼樣的戲劇效果?我認為這也是阮劇團在本劇的嘗試,特別是如何將操偶師細膩的手法與情感投射予觀眾明確的感受,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畢竟偶本身有尺寸的限制。

我喜歡這齣戲,尤其很多看似胡鬧的橋段跟即興發揮其實一點都不隨便,比如《紅蝦女》一(該齣戲分為十折,各自成篇,但皆以釣蝦場為場景)最讓我感到有趣,包括以旁白取代演員對話;旁白的唸誦以諷經的節奏、聲調及器具(三清鈴、奉旨)進行,整體十分有「顯妣紅媽蝦女大型七七功德法會現場」感,符合並強化該折戲的氛圍;紅蝦女則是以一身艷紅的現代舞衣著及舞蹈方式表現,厲鬼風十足,加上僅以台上既有道具不斷轉換角度方位做轉場,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另一折就更有趣了,突然不知道怎麼演的演成了招魂現場,演員雖然戲謔的招起魂來,但是口中念的是真的發引科儀,此段畢該演員還說「這齣真歹賺,啥攏愛搬,擱愛牽亡兼出山」讓我大笑不已。

看完《釣》劇,我認為「阮」想要做的,是將世俗搬進相對來說正式且嚴肅的展演空間中,把世俗完全、赤裸、直接的放在「大雅之堂」,將所謂的「雅俗」界線打破,解放空間與觀眾,事實上,我認為「釣蝦場」與「十日談」的結合已很明白的詮釋這個概念。

我十分享受這齣戲,隨劇中的道長大喊「有喔!」,或是大聲的跟著演員唱歌。我認為這也是刻意設計過的互動橋段,包括正式演出前的說明也曾表達,演出過程將會視觀眾的反應進行調整,亦即,每一場演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過似乎大部分觀眾沒有接到這個訊息,我覺得有點可惜,不然台上台下鬧起來一定很好玩。

對我來說這是一齣不知道在幹嘛,但是聽得懂、看得懂「眉角」就會大笑的戲劇,而這個眉角,即為俗民生活的日常戲謔詼諧,一如劇中的台詞「Carpe diem」,活在當下、及時行樂。

《釣蝦場的十日談》

演出|阮劇團、楊輝
時間|2022/4/16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些故事及其元素的拼貼到底預期指向什麼?若用「疫情」作為一種收束,「及時行樂」視為核心命題,十則故事的情節既未與疫情達到全然的密合,因此《釣蝦場的十日談》於此時此地演出的必然為何?(吳岳霖)
5月
03
2022
筆者順順看完後感到茫然。原著中滿是針對腐敗天主教會與權貴王族的批判,可本劇卻批判了誰?基督教修女?對岸的習大大?為何不是自己的政府?(李紹庭)
4月
22
2022
臺灣的偶戲、民俗、說唱、舞蹈、流行音樂以及操偶師的腹內才華,都能在舞台上盡情揮灑,幾乎全本押韻的說唱本、搭配每位演員(包括旁白)道地好聽的臺語與豐富的聲情,更是使人大呼過癮。(許美惠)
4月
21
2022
為了活下,舞台上的「我們」不斷溝通、搶奪、逃離、追尋;而當重組一再失敗後,我們將發現自己依舊是重組之前的我們。實際上,在單純為了活下去之前,「我們」並未真正存在,只是被欲望與想像拼湊出的幻形。
10月
31
2025
此一化身拆解了傳說、創作與現實的穩定性,從而重構了馬來亞、馬來西亞與馬來世界交錯的歷史。只是,從臺灣向南看,我們該如何感受與同理「南洋」的歷史叢結?呈現這些叢結又能帶來什麼樣的歷史批評?
10月
31
2025
雖然在整體情節敘事上有其一貫性,但在部分情節設定、音樂在劇場中如何被演出以及心理健康問題如何深化討論,仍有進一步思考的空間。
10月
29
2025
當京劇演員的身段與唱腔、現代戲劇的心理暗示,與流行音樂的抒情歌詞並置於同一平面時,情感傳遞有時會互相干擾,產生抽離與突兀感。
10月
28
2025
《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是對劇場功能的重新探問:當表演與感覺都變成機制,我們是否仍能在這樣的「冷」之中察覺人之所以為人的溫度?
10月
22
2025
即使黑暗中的強光或投影不時擾亂觀者的感知,製造差異的鏡像裝配卻幾乎無所不在,甚至在K與陸先生、龐蒂或龐蒂雅納,或演員輪流扮演的說書人與其他角色之間,也有彼此互相依存的鏡像或對位關係。
10月
2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