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因、謎因、靡音音樂劇?從原作基調到再創的變奏《吼呦~杰哥不要啦!!》
3月
13
2024
吼呦~杰哥不要啦!!(刺點創作工坊提供/攝影張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79次瀏覽

文 邱一峰(2024年度駐站評論人)

「迷因」(meme)一詞,原是指「在文化上,人類所傳承的想法、行為等等,而這些經常是透過人類的模仿來傳播。」【1】在如今網路發達的時代,傳播的速度與廣泛更遠超乎想像,是以形成了所謂的「網路迷因」(Internet meme):「一個有趣的東西(如加上字幕的圖片或影片)或一個在網路上(特別是社交媒體上)被廣泛轉載的東西。」【2】尤其當下最流行的「網路梗」,透過「圖片或影片(當然也可能包含其他東西)彼此間有著相似的特質,內容影射、反諷、自嘲,模仿再製,重點是它們都讓人發笑」【3】。就在這樣的基礎上,刺點創作工坊推出號稱「臺灣首部迷因音樂劇」的《吼呦~杰哥不要啦!!》,似乎也掌握到了年輕觀眾族群次文化的賣點。

喚醒年輕人記憶點的原作基調

本部作品的題材來自於2013年教育部的一部宣導短片《如果早知道男生也會被性侵》,主要是為了傳達「並非只有女生,男生也可能被性騷擾、性侵」的觀念。影片在當年「上傳後隨即引發許多討論,片中的許多畫面、臺詞也成了經典迷因⋯⋯到現在還是常常可以在各大社群網站的留言中看到許多人使用影片中的臺詞」【4】。讓許多的校園學子印象極為深刻,適巧這一群當年看過教育宣導影片的學子,伴隨著網路發酵形成迷因的成長歲月,其對於原作的深刻印象再加上熟悉的演員背景,乃能轉而對舞臺創作的支持,成為堅實的觀眾群。


吼呦~杰哥不要啦!!(刺點創作工坊提供/攝影張元)

賦予舞臺化新面貌的再創變奏

延續著宣導影片及網路迷因的流佈,如何在保留核心元素的基礎上再重新創作新的表演形態,無疑是刺點創作工坊必須尋求突破的關鍵:既要有還原的情結引發觀眾的回憶點,又必須加入十年積累的網路時態現象,然後結合音樂劇的表演風格呈現在固定空間的舞臺上,則在在考驗製作團隊的能耐。

除了保留「阿杰」(伍嘉緯飾演)、「阿瑋」(黃耀緯飾演)、「彬彬」(柯辰穎飾演)及「淑惠阿姨」(張昌緬飾演)等主要角色外,演員的服裝造型、部分場景也盡量還原影片中的原貌,先喚起觀眾對原作內容的熟悉感,迅速帶入主要關係的故事線,成為基調的延伸。然而,網路世代的奇特現象不斷變化,故事再創的另一面則是迷因在網際空間的延燒、轉化、演變,因而加入了「炎汁男」(蕭東意飾演)、「林禽寢子」(老王飾演)等象徵網紅的角色,運用當前常見的線上直播、駭客入侵、身分隱匿、網路霸凌、誘導詐騙等手法,透過象徵性的奇特裝扮,展現網路世界玄幻擬真的個別形象,也凸顯網際與生活之間虛實混雜的情況。

此外,在舞臺空間設計上,為搭配劇情前後連貫以及顯現網路迷因的特點,簡易道具結合投影的畫面為原作的復刻,而幾何實體、梯座、背板開闔的靈活轉換,則映襯著燈光絢爛、黑幕暗場及服飾鮮豔等所象徵的光怪陸離,帶給觀者在感官上的即視感,強化觀眾進入網路空間的迷因世界。當然,人物之間的對話充滿了網路用語,形成迷因的臺詞、年輕族群的火星語、社群媒體慣用的奇異代號等,則是區隔原作與新作之間的明顯差異。有趣的是,從節目單的版面設計開始,除了封面突顯主要人物及劇名之外,包括內容介紹、演員名單、主創團隊等的版面編排,都刻意以大量的網路社群元素營造作品濃厚的迷因色彩,讓觀眾在進入劇場看戲之前就能先有登入網頁的感覺,甚至還有聊天室的對話訊息,呼應作品與網路連結的密切關係,也讓觀者於一探究竟之前在心裡先浮現一連串的「謎因」,做為帶入演出前的預先準備。【5】這樣的鋪陳一步步拉開序幕,也迎合了觀眾對演出的預期心理。

誠然,故事的熟悉感加上網路作梗的堆疊,讓觀者對演出內容多少還能掌握劇情所傳達的內涵,無論是回應先前的教育宣導或是反映當今的網路亂象,背後所蘊含的社會教化意味仍顯得相當濃厚,勸世的目的不難體會。但既是標榜「音樂劇」作品,則做為主要架構的音樂旋律、唱曲歌詞、肢體節奏,則必須面對最殘酷的演出考驗。細數曲目表中包含序曲、終曲及中間串聯等洋洋灑灑總共多達十五個曲目,音樂唱段的編創可說具足了滿滿的誠意。所謂的「靡靡之音」,正是音樂劇載歌載舞的重要特色,也是貫串整場演出的主軸。旋律的悅耳動聽是必要條件,演員的歌唱實力應有基本要求,這是不論故事好壞的前提下至少要能滿足閱聽的標準,若能搭配劇情發揮唱功延伸詞意的表達,則能展現餘音繞樑的魅力。基本上歌隊演員的肢體流暢、節奏明快,歌唱實力也能適時表現,搭配默契上堪稱完美。主要演員因是焦點所在,本身條件或有限制,但有功力基礎的也算不錯,非科班出身的則勤加演練後大抵還能上場,整體演出尚稱平穩有餘。比較可惜的是,為了遷就故事情節及人物的言語,歌詞的填寫則似乎是刻意「削足適履」,意境與風格顯得格格不入,殊為可惜!詞貴達意,原本不差,但搭配旋律的歌詞如能表現出優雅的意境,則更能相得益彰,甚至成為流行歌曲廣獲傳唱。曲目中清楚標示出作曲與編曲的創作者,卻毫無作詞人的存在?似乎也明白這其中仍有可探討之處吧!

由主創團隊從發想到製作的歷程,可以想見創作的苦心與搬演的不易,整體的演出投入亦頗具看頭,從觀眾群開懷的熱烈反應可以知道作品深獲肯定與共鳴,值得肯定。刺點創作工坊身為臺中市的傑出演藝團隊,本次能於臺中中山堂演出新作,並能連結當代的社會議題,實具有高度的指標性意義。導演高天恆在謝幕時說:「如果你看得懂百分之六十,表示網路上癮的程度已經很嚴重了;如果看得懂百分之九十,哇!那真的是沒救了!」瞬間臺下響起哄堂的爆笑聲。如果筆者說其實看不太懂,是不是要很慶幸呢?

臺灣音樂劇「新創」與「文創」的思索

臺灣的藝文創作時常強調「新創」與「文創」兩個主要面向,偏向傳統風格的往往看中「文創」,展現現代面貌的則一味被要求「新創」。然看似涇渭分明的兩種型態,卻並非一刀兩斷的截然劃分。音樂劇是來自西方的表演概念與翻譯名稱,是音樂、歌曲、舞蹈、戲劇、雜耍、特技和綜藝結合的一種戲劇表演。準此,則傳統戲曲卻是根植於文化傳承最原味的音樂劇。

臺灣在表演藝術的轉型發展上,確實呈現了多元化的當代成果。綜觀臺灣音樂劇近二十年來的作品,幾乎都是改編自西方或挖掘本土的現代題材,則不免深受西方概念的影響所致。因此,現代劇場也多少受到啟發,從主題曲、插曲、配樂的創作融合,搭配演員舞蹈或肢體表現於劇情中的橋段亦愈見廣泛。換言之,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中所言「合歌舞以演故事」的定義已不再侷限於戲曲,而在現代作品中可說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在當前邁向跨界融合的趨勢之下,我們欣見傳統表演藝術與現代劇場元素的積極盤整,展現傳統美學的新風貌。於此,我們也應鼓勵現代劇團可多向傳統藝術汲取文化創意,透過交融來豐富表演創作的內涵,成就臺灣味的多樣性。當吾人思索音樂劇在本土發展的自我風貌時,或許戲曲也是一個值得參考的借鏡與引入創作的素材。


注解

1、Min:〈什麼是「迷因」meme? 來搞懂意思、來源!〉

2、ㄇ團隊:〈什麼是MEME?〉

3、同上。

4、蔡瓅萱:〈「聽話,讓我看看!」10年迷因歷久不衰 鐵牛經典「杰哥不要」改編音樂劇引爆話題〉,參見DailyView網頁。

5、刺點創作工坊:《吼呦~杰哥不要啦!!》節目單。

《吼呦~杰哥不要啦!!》

演出|刺點創作工坊
時間|2024/02/25 19:30
地點|臺中市中山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
在本劇中,表演竟又成了拉起虛構劇本與現實的等號,使得原先試圖拆散的符號,再一次被叢集在了一起,亦即:外省人主導的政治暴力,閹割了本省男人、威壓著本省女人。
1月
09
2025
以被拆除的台南秋茂園遺址為發想,《萬象園》讓消失的景點融合被隱藏的回憶,闡述一段無法輕言的曾經,由主角找尋並走入回憶,開啟這段以記憶和情感為核心的集體創傷過往。
1月
03
2025
這齣作品,輕巧地提醒觀眾,面對巨大的社會壓抑與標準,或突如其來的離別,生存的另一種可能姿態,以公車抵達安放。
1月
0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