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國樂團的起源是仿西樂交響化,那箏樂團的萌發,就是因市場供過於求的情況而產生的演奏形式,畢竟每個國樂團僅需一名古箏演奏家,然而每年畢業的古箏學生卻不下二、三十位,於是在各地老師的各自帶領下,由北至南紛紛成立大小不一的箏樂團,以箏重奏、合奏的姿態展現古箏的另一種演奏風貌。
谷方當代箏界由臺南藝術大學教授黃俊錫創立,今年為成團第十一年,在黃俊錫的帶領下,每年固定舉辦主題式音樂會,並多次委託創作或移編日本箏曲。
〈無字天書〉為此次演出的委託創作,以古箏結合戲劇演出的方式呈現。當演奏者就定位時,舞台前方分別擺放了“Work”、“Home”以及“???”的三個箱子,而說書人王為走至舞台中央,向觀眾提出「人生」的大哉問:命運是否在出生時就已注定?而在這社會中,我們又如何定義「成功』?此曲甚是有趣的是,古箏演奏者邊彈邊吟唱,且加入戲劇的橋段,例如將一疊紙鈔遞給說書人,又或是起身舞動著紅色扇子,每樣物品都有其象徵意涵,不論是時間的流逝,抑或是被社會化的面孔(說書人戴上白色面具)。
因作曲者黃好吟當日親臨現場,筆者有幸小聊關於創作理念的部分,黃好吟表示宇宙宏觀,人類生活在四維空間,其眼界無法跳脫眼前的貪、嗔、癡,於是生出許多煩惱。然而,若能提升至五維、六維的時空,當人類可以看見未來發生的事情時,或許就會在最源頭時選擇另一條路,從而避開痛苦。但黃好吟也表示事事順利的人生太過無趣,人生本就有起有落,於是創作此曲,鼓勵大家勇渡低潮、開創高潮。
聽完整場演出後,筆者觀察到谷方當代箏界的演出不若一般傳統箏樂合奏的習慣,原演奏者應由始至終演奏同一聲部且坐在同一區域,但谷方當代箏界卻打破以往窠臼,透過聲部間互相交換的方式,讓聲響平均的交錯於表演廳。此種演奏方式有利於聲音的平均分佈,但對演奏者卻是一種挑戰,在演奏過程時不僅需堅守自己的聲部,在交錯聲部時,更是需要改變自己的演奏力度,並發揮不同聲部的音響效果,而讓整體樂曲聲響平衡的傳達給觀眾。
從曲目的安排上可見谷方當代箏界對於推廣新作不遺餘力,此場音樂會共八首樂曲,卻發表了五首首演作品,且結合舞蹈、戲劇等跨界的元素,讓觀眾在欣賞箏樂合奏的同時,也多了不同的視聽感受。
相較於國樂合奏的豐富及完整性,古箏合奏仍在發展中,面臨的挑戰不僅是樂器自身的侷限,也有作曲家如何配置聲部,以及演奏者拿到曲譜後該如何詮釋樂曲,在筆者看來,谷方當代箏界以其自身專業為先天優勢,又讓團員多方涉獵不同風格的樂曲,或許古箏合奏仍需一段時間發展,但相信在谷方當代箏界的持續耕耘下,終會日漸成熟。
《箏漾年華》
演出|谷方當代箏界
時間|2018/11/25 15:00
地點|高雄市音樂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