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音斑斕,奏響青春《箏漾年華》
1月
02
2019
箏漾年華(谷方當代箏界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99次瀏覽
蔡佩娟(表演藝術人士)

若說國樂團的起源是仿西樂交響化,那箏樂團的萌發,就是因市場供過於求的情況而產生的演奏形式,畢竟每個國樂團僅需一名古箏演奏家,然而每年畢業的古箏學生卻不下二、三十位,於是在各地老師的各自帶領下,由北至南紛紛成立大小不一的箏樂團,以箏重奏、合奏的姿態展現古箏的另一種演奏風貌。

谷方當代箏界由臺南藝術大學教授黃俊錫創立,今年為成團第十一年,在黃俊錫的帶領下,每年固定舉辦主題式音樂會,並多次委託創作或移編日本箏曲。

〈無字天書〉為此次演出的委託創作,以古箏結合戲劇演出的方式呈現。當演奏者就定位時,舞台前方分別擺放了“Work”、“Home”以及“???”的三個箱子,而說書人王為走至舞台中央,向觀眾提出「人生」的大哉問:命運是否在出生時就已注定?而在這社會中,我們又如何定義「成功』?此曲甚是有趣的是,古箏演奏者邊彈邊吟唱,且加入戲劇的橋段,例如將一疊紙鈔遞給說書人,又或是起身舞動著紅色扇子,每樣物品都有其象徵意涵,不論是時間的流逝,抑或是被社會化的面孔(說書人戴上白色面具)。

因作曲者黃好吟當日親臨現場,筆者有幸小聊關於創作理念的部分,黃好吟表示宇宙宏觀,人類生活在四維空間,其眼界無法跳脫眼前的貪、嗔、癡,於是生出許多煩惱。然而,若能提升至五維、六維的時空,當人類可以看見未來發生的事情時,或許就會在最源頭時選擇另一條路,從而避開痛苦。但黃好吟也表示事事順利的人生太過無趣,人生本就有起有落,於是創作此曲,鼓勵大家勇渡低潮、開創高潮。

聽完整場演出後,筆者觀察到谷方當代箏界的演出不若一般傳統箏樂合奏的習慣,原演奏者應由始至終演奏同一聲部且坐在同一區域,但谷方當代箏界卻打破以往窠臼,透過聲部間互相交換的方式,讓聲響平均的交錯於表演廳。此種演奏方式有利於聲音的平均分佈,但對演奏者卻是一種挑戰,在演奏過程時不僅需堅守自己的聲部,在交錯聲部時,更是需要改變自己的演奏力度,並發揮不同聲部的音響效果,而讓整體樂曲聲響平衡的傳達給觀眾。

從曲目的安排上可見谷方當代箏界對於推廣新作不遺餘力,此場音樂會共八首樂曲,卻發表了五首首演作品,且結合舞蹈、戲劇等跨界的元素,讓觀眾在欣賞箏樂合奏的同時,也多了不同的視聽感受。

相較於國樂合奏的豐富及完整性,古箏合奏仍在發展中,面臨的挑戰不僅是樂器自身的侷限,也有作曲家如何配置聲部,以及演奏者拿到曲譜後該如何詮釋樂曲,在筆者看來,谷方當代箏界以其自身專業為先天優勢,又讓團員多方涉獵不同風格的樂曲,或許古箏合奏仍需一段時間發展,但相信在谷方當代箏界的持續耕耘下,終會日漸成熟。

《箏漾年華》

演出|谷方當代箏界
時間|2018/11/25 15:00
地點|高雄市音樂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演奏者精心設計了樂曲的開頭,結尾自然也不會遜色;飛快的思緒在〈快速舞蹈〉( “Sebes” )層層堆砌,達到終點時,所有人的急促呼吸終於得到了舒緩,果斷而清晰的結尾彷彿軟木塞自香檳瓶噴飛的瞬間,清新、輕盈的氣息隨之呼出,像是三人同時舉杯相碰:「成功了!」
4月
18
2024
這個新的感知形式,從被動接收到主動組裝的變化,其實也是數位藝術的主要特徵之一。數位媒介向來有利於重複、剪貼、混音等行為(技術上或比喻上皆然),讓音樂作品變成了短暫(transitory)且循環(circulatory)的存在,形成一種不斷變動的感知經驗。有些學者也稱此為「機械複製」(mechanical reproduction)到「數位再製」(digital re-production)時代的藝術演進,是數位技術之於欣賞者/參與者的賦權。
4月
12
2024
如同本劇的英文標題《Or/And》,演出從第一景作曲家即自問出「或」與「和」的難題,隨著劇情推演,也道出我們時常用「或」來區分身份,但選擇這樣認同的人,其實同時也兼具著其他的身份或是立場,但「和」反而能將各種身份連結,這或許才是人生的普遍現象。劇情以排灣族的祭典、休士頓的示威遊行來說明作曲家的發現、用與女兒的對話來凸顯自己在說明時的矛盾。
4月
08
2024
雖然缺乏視覺與肢體「實質的互動」,憑著聲音的方向、特質給予訊號的方式並非所有人能馬上理解。但妥善規劃層次分佈,凸顯夥伴作為主體的演奏技巧,不受他人影響成為團隊中穩定的存在,正是鋼琴家仔細聆聽音樂本身,以及信賴合作者所做的抉擇。
4月
08
2024
第四樂章的開頭,在三個樂章的主題動機反覆出現後,低音弦樂示範了理想的弱音演奏,小聲卻毫不壓抑,可以明顯感受到樂器演奏的音色,皆由團員的身體核心出發,並能游刃有餘地控制變化音樂的方向感,而轉而進入歡樂頌主題的齊奏。
4月
04
2024
然而《給女兒的話》創作者卻是從親子關係、身分認同、社會正義議題進入,個人的思維與情感導致思維逆反理性邏輯運算法則,並且藉此找出一切掙扎衝突的解方——主角身為一位母親,擁有臺灣的血統,也長期居住生活在美國波士頓,最後捨棄兼顧的or、選擇堅持自己的and立場。
4月
02
2024
常見的音像藝術(Audio-Visual Art)展演形式,在於聽覺與視覺的交互作用,展演過程透過科技訊號的資料轉換、以及具即時運算特性讓視聽合一,多數的作品中,這兩者是無法被個別分割的創作共同體,聲音與影像彼此參照交互轉換的連動,得以構成音像雕塑的整體。
4月
01
2024
前三樂章樂團在小心翼翼之下,略少一分現今流行詮釋莫札特往往帶有的乾脆,而第四樂章,琉森室內弦樂團的演奏在以往的方正中多了一絲狂野,音樂更為緊湊,在弦樂的快速演奏與木管的長音舒緩之間,有相當理想的平衡與對話。
3月
27
2024
下半場齊瑪諾夫斯基(Karol Szymanowski)的《夜曲與塔朗泰拉舞曲》是相當成功的開場演出,Bomsori也明顯給予得比上半場更滿,與鋼琴的合作也是水乳交融。這首曲子以安靜開場轉至瘋狂,再從多消長沉澱,處處都是難題,也需要好的音樂設計,但也因為音樂家沒有打安全牌,每一個撥弦或是泛音、雙音都讓演出精彩奪目
3月
2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