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三十,譜寫台灣《藝號人物—盧亮輝》
7月
16
2019
藝號人物-盧亮輝(臺灣國樂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72次瀏覽
陳姵霖(專案評論人)

學國樂的人大部分都演奏過作曲家盧亮輝的曲子,就算沒演奏過也能哼出幾段旋律,甚至身為國樂演奏家們會說:「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首盧亮輝」。如著名合奏樂曲《春》、《夏》、《秋》、《冬》、《宮商角徵羽》、《酒歌》、《鬧花燈》、《節慶歡舞》,協奏曲(小提琴)《西子灣之戀》、(嗩吶)《樂》、(二胡協奏)《貴妃情》等都是國樂團和音樂比賽常演奏的曲子,其中鋼琴協奏曲《愛河暢想曲》於美國林肯中心首演。【1】今年也是作曲家八十大壽,2019 台南國樂節就由臺南市民族管絃樂團策畫「輝煌年代」音樂會向盧老師致敬。

盧亮輝,福建永定縣人,畢業於天津音樂學院作曲系,1986年移居台灣,在台灣創作國樂曲將近三十年,曾任台北市立國樂團演奏組副組長、副指揮及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助理教授,其兼具演奏家、指揮家以及作曲家多重角色於一身。台灣國樂團近日製作了盧亮輝先生的演出作品《藝號人物—盧亮輝》兩場音樂會,於高雄、台北分別舉行,均演出首演國樂作品《管風琴藝》,特邀管風琴家Jonathan Scott。台北場以「春夏」為主題,安排《春》、《春風夜雨情》、《夏》、《電貝斯激情》、邀請鋼琴嚴俊傑、電貝斯盧斌、爵士鼓黃瑞豐等多位重量級演奏家協奏演出。每首樂曲幾乎都是作曲者的經典之作,更是當代國樂共同的情感與回憶的連結。

《管風琴藝》由台灣國樂團委託創作,盧亮輝以八十高齡再次展現旺盛創作力。此曲以管風琴為主奏、國樂團協奏,運用戲曲曲牌旋律線條為素材,融入金屬打擊樂器特色,再引入管風琴深沉、宏亮、空靈、甜美的聲響風味,兩種中西樂合併中,迴旋式的管風琴主旋律不斷前進,和著熱鬧歡樂的北管聲響,跨文化色彩十分強烈。

《愛河暢想曲》鋼琴協奏曲,全曲分成三段,第一段「愛河情」運用弦樂低音聲響,微波蕩漾起伏,營造一段美妙華彩的旋律,鋼琴大量運用琶音形式與和弦,生動地點綴著對愛河深愛之情,曲末鋼琴詮釋像是如歌地吟唱走在愛河旁欣賞浪漫的夜景。第二段「愛河樂」開頭以快板形式登場,國樂團與鋼琴以興高采烈的顫音流水式滾動琶音,相互交織引出活潑熱鬧的主題旋律,表現人們在愛河遊船、郊遊的快樂歡樂之情。第三段「愛河讚」鼓聲鏗鏘有力,引領鋼琴奏出一段澎湃的序奏,使觀眾關注在鋼琴的難度技巧上,隨後樂隊以快速的前奏引進,最後鋼琴在快速的尾聲中以五聲音階上下進行,大跳的和弦結束全曲。這首曲子由榮獲多項國際大獎的鋼琴演奏家嚴俊傑擔任協奏,除了精準的技巧外,情感表達與張力都具個人特色,與指揮家劉江濱擅長營造樂曲磅礡氣勢正好相輔相成。在第一段「愛河情」慢板樂章部分,鋼琴表現柔美細緻線條,表情豐富,令人陶醉。

《電貝斯激情》也非常精彩,以電貝斯、爵士鼓和國樂團協奏的方式,企圖嘗試搖滾樂與國樂合作。當初從節目單看到這首作品,筆者思考作曲者最初的構想是否是中西樂兩者間旋律的輪替,但是全曲聽起來既有動感的搖滾風,在中音域部分運用拉弦和吹管樂的聲響充分共鳴,使這段音樂充滿表現力,快板部分炒熱整個音樂廳,慢板部分則充滿溫暖抒情,曲風像是六零年代的慢搖滾形式【2】,調味了國樂曲的多元性。

整場音樂會的曲目安排,能從很多細節中看出樂團的用心,舉凡選曲中樂協奏與西樂協奏交換輪替、協奏者麥克風的擺放位置與樂團聲響均衡,帶給觀眾沉思在聽覺的洗禮,觀眾也像是音樂會的參與者,推敲、思索、追憶,緩緩地喚起樂迷、國樂學子們心中樸實的記憶味道。作曲家盧亮輝的作品陪伴很多學國樂的學子與樂迷,聆聽整場音樂會時心中滿是感動,國樂團的演出觸動人心,證明音樂能讓人心情感再次凝聚與共鳴。

註釋:

1、參考《藝號人物盧亮輝》節目單整理盧亮輝作品資料。

2、慢搖滾:又稱軟搖滾,出現於70年代,部分原因是作為60年代末期極端音樂的反向形式存在,有人說,這樣子的音樂是一種溫和的商業音樂模式,它傳承了搖滾樂歌手和創作者的作品框架,卻柔和了搖滾樂的界限。

《藝號人物—盧亮輝》

演出|臺灣國樂團 指揮劉江濱
時間|2019/06/21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場音樂會的每首曲目,皆猶如時間印記,串連起疫情期間共同經歷的情感與記憶,反映著人生中的高低潮片段,並揭露著陰霾與悵惘終會過去,同時,演奏家亦欲在在後疫情時代背景下,透過薩克斯風的溫暖樂音,引領著聽眾在音樂陪伴下,勇敢邁向更加明亮、堅韌的未來
2月
12
2025
《琴.情》全曲採用類意識流與音色旋律的手法創作,藉由將閔老師多首代表作品的旋律鑲嵌,和趙劍華傳承自閔老師的厚實技藝,勾起聽者懷想閔老師當年的演奏風采與動人的音樂詮釋。
2月
12
2025
麥考伊.泰納快速切換和弦的手法,對於林奕銘領軍的樂團並不構成障礙,在爬過困難的山頭之後,團員們像是海闊天空般地自由,他們的演奏展現了輕鬆快意的氣氛。
1月
24
2025
若忽略掉擁有高度庶民美學的民戲,打造一個觀眾無法接近的舞台,又如何讓演員真正在觀眾流動性高的場域中,展現表演魅力?而在春美歌劇團一齣賞金極高的演出中,看見的是演員為觀眾創造效果,為自己創造表演空間。
1月
23
2025
在臺灣自由爵士場景尚未完全成熟的時代,原田依幸四重奏為本地樂迷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自由爵士並非是無序的狂熱,而是經年累月琢磨出來的創作,同時也是一套高度風格化,有完整價值體系的藝術語言。
1月
19
2025
而到了下半場,樂團與指揮之間合作得愈發有默契,指揮對於樂團的掌控得宜,樂曲風格分明,將這些歌劇的序曲演奏得十分精彩,細緻又脫俗。可以聽見飽滿豐沛的情感從樂團中宣洩而出,甚或是從團員演奏的表情中,都可以感受到大家與指揮一同盡心也盡興地融入在音樂之中。
1月
17
2025
今晚的土撥鼠室內樂群全員齊聚於舞台上,以他們多年深耕於台灣舞台的經驗,將不同的室內樂形式:四手聯彈、三重奏、四重奏……等等的多樣性呈現,為台灣觀眾量身訂製了這樣一場在聽覺上有著多重享受的「伊比利花園之夜」。
1月
13
2025
今晚所演唱浦契尼的《光榮彌撒》,在指揮吳曜宇細膩的音樂處理下,精彩地詮釋了這部美好的作品。就像是吳曜宇偕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和台北愛樂合唱團,用他們青春洋溢的音樂向那曾經青春的浦契尼致意。
1月
07
2025
透過對女性作曲家作品的演繹,《Lucy & Girls’ Melody 女作之韻 III》帶領樂迷重新認識長久以來被爵士樂圈忽略的創作,藉此啟發更多人留意音樂裡的「女性」,為臺灣爵士演出帶來更多元的策展視角,以及鼓勵創作的可能性。
1月
0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