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戲的難題 -《第貳零貳壹號饅頭幻想曲》
1月
08
2022
第貳零貳壹號饅頭幻想曲(左撇子工場提供/攝影 光舟影像工作室陳資涵)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61次瀏覽

謝淳清(專案評論人)


《第貳零貳壹號饅頭幻想曲》藉由一種突顯「扮演」的手法,彰顯社會框架的牽制、人際關係中的自我表演性。劇情描述辦公室政治的一個典型,通過中學校長、家長會長、創科班導師、輔導室主任,及應邀前來洽談校園活動主持的藝人「饅頭姊姊」等五名角色【1】的互動,呈現群體中的權力關係,人事與利益上的衝突較勁。


交替演出披露結構惡性

體制下的連鎖效應、人性缺陷,在劇中被言及。如資源受限(學校經費與人員短缺、招生困難等老問題)、虛偽意識(校長與主任表面抬舉家長會長,卻私下嘲笑其炫富與裝模作樣的偽善行徑)、職場性騷擾(饅頭姊姊在拍照時遭受其他人的刻意身體碰觸)、無意義的消耗與花費(會長的餽贈匾額、主任的團購成癮)、公務系統的荒謬(簽到單的行政程序),或是「官二代」的絕對優勢(一本正經又正派的留美導師,原來是校長不敢觸怒的董事長公子)等刻板印象與現象,一一披露現形。


第貳零貳壹號饅頭幻想曲(左撇子工場提供/攝影 光舟影像工作室陳資涵)

有如短劇風陳設的單一場景,且無中場間斷的線性情節裡,五名角色的每個人物,皆由兩位演員於舞台進出之間對調交替演出(如饅頭姊姊一角,首先由柯念萱飾演,之後轉由呂俊翰反串飾演,最終段再返回由柯念萱飾演)。劇本的人物性格設定、衣著服飾、情節走向,並無依據交替演出的演員外型或性別而改變。猶如讓同一張代表社會化象徵意義的面具,經由不同演員的演繹,通過其語言、姿態、服裝等外在元素,浮現特定人物形象所具備的社會歸屬性,如性別、年齡、地位等面向的標籤。或許就近似於高夫曼【2】筆下,受符號喬裝的個體,在如同自我表演的社會關係裡,受制於內化的人際結構因襲。


第貳零貳壹號饅頭幻想曲(左撇子工場提供/攝影 光舟影像工作室陳資涵)

饅頭的靜態質地在此劇被賦予一種戲謔的演技,於開場即現身於照明的中心,自此扣合著劇中人物的無謂喧囂、尷尬處境。如藝人「饅頭姊姊」,姿態親和、順從、略帶傻氣,但勇於自我開創,然而真實身份是名千金。僅以對話道出的一樁校園霸凌,關於創科班學生強迫普通班學生以嘴銜住饅頭,拍攝「豬公照」的惡行,讓「饅頭」成為一個屈辱的代名,卻隨著話題的繼續始終無法觸及事件核心,使真相始終遭受輕忽、扭曲,就像在現實生活光景。而科學實驗〈多孔隙食品的結構〉將饅頭置於假牙間以觀察組織反應力的設定,營造荒唐可笑的視覺情境,更影射體制裡潛在的結構惡性。


扮演所突顯的框架侷限

尤其,刻意突顯的扮演行為,讓劇中人物受詮釋的當下,同時傳達出「社會上的各種角色乃是因社會場景及在其中的表演而成立」這樣的訊息。換句話說,個體對其存在狀態的意識,並不先於對社會中各種角色關係的經歷。因而,正是透過扮演表現刻板印象與成見,演員與觀眾得以演出並識破劇中默許的共犯關係和被常態化的扭曲處境。特別是演員的性別反串,展現出社會文化過程所構成的性別特質和慣例。如在一段眾人合照的橋段裡,分別皆由生理男性演員反串的女性會長與生理女性演員飾演的饅頭姊姊,提及關於女性開車和家庭重男輕女的觀點分歧。為了讓照片更添「孕味」,會長以及由女性反串的男性主任,要求饅頭姊姊將一頂安全帽藏入衣內以便展示腹部鼓起。這場語調滑溜,論點偏頗,權力不對等的社會縮影,揭露男女二元結構的過度簡化,及其導致的扁平社會認識與踐行。再者,藉由一名跨性別男性(FTM)【3】演員,交替分飾兩位在角色設定上皆為男性的主任與導師,更加問題化性別印象的刻板和性別框架的侷限。


第貳零貳壹號饅頭幻想曲(左撇子工場提供/攝影 光舟影像工作室陳資涵)

在這名為「饅頭幻想」的諷刺作品裡,一種另類「劇中劇」的對照效果,藉著反映現實的劇情和強調交替反串的演繹,兩者的結合而成形。為原本就已不平靜的主導情節,注入一股衝撞之力,突顯日常行為中的自我表演性與性別刻劃僵局,複雜化「人生如戲」的命題。


註釋

1、五名角色分別設定為男性中學校長、女性家長會長、男性創科班導師、男性輔導室主任,及女性藝人「饅頭姊姊」。
2、Erving Goffman (1959).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Anchor.
3、跨性別男性,英語為 Transman,簡稱 FTM 或 F2M(female-to-male) 。

《第貳零貳壹號饅頭幻想曲》

演出|左撇子工場
時間|2021/12/03 19:3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二樓藝文空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
《流經歲月》整齣戲可說充分做到「是展場也是劇場」──在長方形偏狹窄的甬道式空間裡,表演敘事內容緊密地搭配著展覽單元的時空軸線;而且,演員和觀眾的距離十分接近,容易產生聽故事的親密感,也不難認同劇中角色傳達的情感,憧憬未來幸福或是悲憤抵抗等等。
8月
02
2025
然而劇場的演出畢竟產生了一個新的文本,因而阮劇團的剪裁與重製,就不僅僅只是關係到在劇場條件下,如何為代言原作而調整敘事策略,同時也創造出了劇團對於「鄉土」的閱讀態度。
7月
25
2025
該劇倫理預示趨向某一劇場重要議題:情感的處理是否一定要走向極端的宣洩?劇場能否承擔「情緒節制」的美學創作?
7月
18
2025
小狐狸這一段從原鄉到陌生地的遷移歷程,彷若當代高移動率、移工人口與北漂的狀態,使得《還沒有名字的故事》不只是一齣成長童話,更像一面折射現實的萬花筒。
7月
10
2025
與其說《你說的我不相信》談論被掩藏的歷史,更像是因歷史而觸發的記憶,藉由演員一再重複扮演,呈現「開槍那瞬間」的角色演繹與心境模擬。
7月
0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