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笛聲訴說的故事《菲利普・永特長笛獨奏會》
2月
24
2020
編輯製圖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28次瀏覽
葉柏增(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碩士)

2020農曆新年的大年初五,國家演奏廳迎來了瑞士長笛演奏家菲利普・永特(Philipp Jundt)初於台灣登場的長笛獨奏會,攜手鋼琴家吳湘婷與台灣知名中生代長笛演奏家林薏蕙一同為新春帶來新氣象。

音樂之所以迷人,在於聽眾在聽見樂音的同時,能夠透過演奏家的樂音,在腦中幻想出音樂的畫面,將時而靈動、時而婉轉的樂音幻化成一幅幅屬於樂曲多姿多彩的故事,因此在音樂會曲目安排上,永特為台灣樂迷帶來長笛音樂中耳熟能詳的曲目外,更帶來由小提琴及藝術歌曲改編而成的長笛樂曲,並以長笛的精湛技巧與柔美笛聲訴說不同的音樂故事。

經典長笛曲目中的音樂故事

在巴哈《E大調長笛奏鳴曲》(Bach: Sonata in E-Major, BWV 1035)中,永特音樂的靈動是源自於清澈的音色,在乾淨且流暢的旋律中,一切是反璞自然,歸真純淨,將巴哈音樂中的沉穩,昇華成不失活潑的安定,作為音樂會開場曲,能夠吸引聽眾進入屬於永特的音樂故事中D8;而在普羅科菲夫《長笛奏鳴曲》(Prokofiew: Flute Sonata D-Major, Op.94)中,永特清亮溫暖的長笛樂音,將樂曲中略帶戲謔的音樂旋律與充滿俄式風格的和聲結構,在四個樂章中,以獨具一格的演繹風格,分別呈現出屬於每個樂章的色彩。

藝術歌曲中的音樂故事

永特作為長笛演奏家,致力於將藝術歌曲改編為長笛演奏曲,2016 年便改編布拉姆斯的藝術歌曲成長笛演奏曲,並灌錄CD,由Sony Classical Korea 發行,而此次獨奏會,永特也為台灣聽眾帶來其中五首演出(Brahms: 5 Songs, arr. P. Jundt)。在藝術歌曲的演唱中,演唱者能夠以歌詞演唱,聽眾情緒或許能隨歌詞中的意境起伏,但改編為器樂演奏曲後,聽眾並無歌詞輔佐,僅憑演奏家的樂音,理解每首樂曲中所帶來的故事;而永特在演奏此五首曲目時,皆會以演奏家與編曲家的身份,將每首樂曲中的愛的故事講述予聽眾,因此聽眾聽到樂音時,能夠更直觀地進入每首歌曲不同的意境中。

歌劇音樂中的音樂故事

永特在演奏塔法奈爾改編自韋伯歌劇的《魔彈射手主題幻想曲》(Taffanel: Freischütz Fantasie)時,在各段不同的樂曲片段,樂曲一氣呵成,但情緒並不如一般演奏家,會以極為誇張且強烈的情緒,將各段旋律中的感情濃烈表達,則以平淡卻引人入勝的穩定情感,漸漸堆疊,直到樂曲最後一個高音結束時,能夠延續自一開始的情感,沒有爆炸性的結尾,選擇以清亮且柔美的笛音,為樂曲故事畫下完美的句號。

薩拉沙泰改編自比才歌劇的《卡門幻想曲》(Sarasate: Carmen Fantasie),原為小提琴而作,樂曲中許多小提琴的艱澀演奏技法,在移植至長笛後,技巧中更為艱難,如小提琴的雙音,在長笛演奏中則須演奏雙吐大跳樂音,呼吸點更需依照不同樂段旋律調整,在氣息的運用上極度考驗演奏者的調配,因此演奏者的的演奏能力,在此樂曲上可見一斑,也讓聽眾聽見不同於小提琴版的音樂故事。

音樂會的最後一首曲目,由永特與台灣長笛家林薏蕙演奏自小提琴樂曲所改編成雙長笛版本的薩拉沙泰《流浪者之歌》(Sarasate: Zigeunerweisen for 2 Flutes and Piano),原由一把小提琴演奏移植到雙長笛上,對於樂曲中三大段不同樂段的開展,能夠在雙聲部旋律上,讓和聲織體更為豐富,增加聽覺上對於和聲的滿足感,而在雙長笛的對位中,也能夠更加增強聽眾對於樂曲的音樂印象,體現出不同於小提琴的音色與和聲體驗,也能從音樂中,聽見於不同以往的音樂故事。

安可返場-技巧絕倫的帕格尼尼

音樂會的安可返場曲目,永特帶來帕格尼尼為小提琴所做的無伴奏《24首隨想曲》中的第24首(Paganini: 24 Caprices, Op.1 No.24),耳熟能詳的急版旋律中,主題加上八段變奏及尾奏,用長笛展現不同於小提琴音樂表現,主題以兩個不同八度演奏兩次,簡潔明朗且活潑,而後的八段變奏,以多種氣息與高超的長笛演奏技巧,展現小提琴多種高難度技巧。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也因時因地制宜,不同的時空環境與演奏者與聽眾組合,就能譜寫出不同的音樂故事,在永特首次登台的此場音樂會中,永特透過長笛,將音樂的意境與畫面傳達給聽眾,在聽眾腦海中浮現出屬於永特笛音與聽眾印象中的音樂故事。

《菲利普・永特長笛獨奏會》

演出|菲利普・永特(Philipp Jundt)、吳湘婷、林薏蕙
時間|2020/01/29 14:30
地點|國家兩廳院演奏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