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水,水就是你《那些記得的—城市訊息》
10月
21
2016
那些記得的—城市訊息(安娜琪舞蹈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26次瀏覽
錢苾先(國中表演藝術教師)

醫生說,人體百分之七十由水組成;科學家說,地球百分之七十由水組成。水之於我們的生活,是多麼重要而不可或缺──這是具象的形容;也是抽象的隱喻。因為水,它可以不只是水。

這是一場關於水的表演。

演出這一天,天空飄起細細的雨,好幾架直升機就這麼巧地,在空中盤旋,此起彼落的聲響,就像事先安排好的環境音效,融洽地進入表演。提早到的觀眾,早早選了適合的座位,好似越先搶到的位置,觀賞視角就越好;但事實卻相反,這場演出根本就沒有所謂「適合」的位置。

音樂終於響起,幾位身穿灰色素T、淺藍色長褲的舞者,從走廊、從樓梯、從圍觀的人群間,穿梭而過。他們急著找尋某樣東西,是什麼東西?一瓶瓶水從二樓、從三樓被丟了下來,他們接住,投以堅定的眼神作為回報。就在這樣拋與接的過程裡,不論是水瓶、亦或眼神,都能讓觀眾感受到,人們所要尋找的不只是水瓶,而是那個人與人間溫暖的流動。

我們能不能解構水?當二十世紀人們開始解構文本時,水同樣能被解構。水是由一粒粒微小分子所組成,就像牽著手的舞者,互相拉扯、而後分離,那是分子與分子間的牽動,也是人與人間的愛恨情仇。

或許是水的重量太難被量化,他們只能透過「雨露」,呈現水的優雅──是的,舞者就是雨露──他們從樓梯的頂端,慢慢、慢慢地擴散,再慢慢、慢慢地流到地面,他們的身體,幾乎和天上下的小雨融合為一,那樣流動著、擴散著,好似有股源源不絕的能量,在體內發酵著。

你就是水;水就是你。儘管你們多想合而為一,但事實卻是:水的透明,襯出人的不透明。

這場水的嬉戲,就像世故的遊戲。當舞者透過身體的不同部位,玩起接觸即興,把水瓶傳送到這裡、那裡,再靜靜地傾瀉而下、流入水溝,觀眾所感受到的,盡是一段段關係的相遇與結束,就像城市裡的鴛鴦,從情人變成陌生人;然而,「水能覆舟,亦能載舟」。透過水瓶的拋與接,舞者與觀眾開始有了互動,他們在水的牽引下,在空中劃出隱形的軌跡,在心中搭起溫暖的橋樑,他們的關係,像極了他們的身體,柔軟而延綿。所以說,水是透明的、中性的,它的好與壞,透過不透明的我們,為它上色。

環境劇場不同於鏡框式舞台,它有多變、多方位的焦點,觀眾永遠猜不準哪裡才是最「適合」的觀賞位置,所以眼神必須跟著表演者,從三樓看到一樓、從大草皮看到落地窗。那是一塊乾淨得發亮的透明落地窗,據說工作人員在表演前,可是努力擦拭過。在它的透亮背後,是舞者們的身體,他們正貼在落地窗上,緩慢地蠕動,彷彿露珠。天上的雨越下越大,我的視線越來越模糊,漸漸分不清誰是雨、誰是露;誰透明、誰不透明。但這一點也不重要了。此時此刻,你就是水;水就是你。

表演終於到了尾聲,舞者們排成一列,從樓梯頂端直奔而下,他們本是要謝幕的,卻像極了一陣洪水,傾瀉而下,直搗人們心中。

《那些記得的—城市訊息》

演出|安娜琪舞蹈劇場
時間|2016/10/09 16:30
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舞大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這個作品裡面,看到許多純真的好奇心,表演者彷若在提問:該如何在開放空間中使用身體?在一個平常系所教室外的中庭迴廊與樓梯走道,我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讓自己在這些空間裡面移動呢? (張懿文)
10月
11
2016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10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