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水,水就是你《那些記得的—城市訊息》
10月
21
2016
那些記得的—城市訊息(安娜琪舞蹈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12次瀏覽
錢苾先(國中表演藝術教師)

醫生說,人體百分之七十由水組成;科學家說,地球百分之七十由水組成。水之於我們的生活,是多麼重要而不可或缺──這是具象的形容;也是抽象的隱喻。因為水,它可以不只是水。

這是一場關於水的表演。

演出這一天,天空飄起細細的雨,好幾架直升機就這麼巧地,在空中盤旋,此起彼落的聲響,就像事先安排好的環境音效,融洽地進入表演。提早到的觀眾,早早選了適合的座位,好似越先搶到的位置,觀賞視角就越好;但事實卻相反,這場演出根本就沒有所謂「適合」的位置。

音樂終於響起,幾位身穿灰色素T、淺藍色長褲的舞者,從走廊、從樓梯、從圍觀的人群間,穿梭而過。他們急著找尋某樣東西,是什麼東西?一瓶瓶水從二樓、從三樓被丟了下來,他們接住,投以堅定的眼神作為回報。就在這樣拋與接的過程裡,不論是水瓶、亦或眼神,都能讓觀眾感受到,人們所要尋找的不只是水瓶,而是那個人與人間溫暖的流動。

我們能不能解構水?當二十世紀人們開始解構文本時,水同樣能被解構。水是由一粒粒微小分子所組成,就像牽著手的舞者,互相拉扯、而後分離,那是分子與分子間的牽動,也是人與人間的愛恨情仇。

或許是水的重量太難被量化,他們只能透過「雨露」,呈現水的優雅──是的,舞者就是雨露──他們從樓梯的頂端,慢慢、慢慢地擴散,再慢慢、慢慢地流到地面,他們的身體,幾乎和天上下的小雨融合為一,那樣流動著、擴散著,好似有股源源不絕的能量,在體內發酵著。

你就是水;水就是你。儘管你們多想合而為一,但事實卻是:水的透明,襯出人的不透明。

這場水的嬉戲,就像世故的遊戲。當舞者透過身體的不同部位,玩起接觸即興,把水瓶傳送到這裡、那裡,再靜靜地傾瀉而下、流入水溝,觀眾所感受到的,盡是一段段關係的相遇與結束,就像城市裡的鴛鴦,從情人變成陌生人;然而,「水能覆舟,亦能載舟」。透過水瓶的拋與接,舞者與觀眾開始有了互動,他們在水的牽引下,在空中劃出隱形的軌跡,在心中搭起溫暖的橋樑,他們的關係,像極了他們的身體,柔軟而延綿。所以說,水是透明的、中性的,它的好與壞,透過不透明的我們,為它上色。

環境劇場不同於鏡框式舞台,它有多變、多方位的焦點,觀眾永遠猜不準哪裡才是最「適合」的觀賞位置,所以眼神必須跟著表演者,從三樓看到一樓、從大草皮看到落地窗。那是一塊乾淨得發亮的透明落地窗,據說工作人員在表演前,可是努力擦拭過。在它的透亮背後,是舞者們的身體,他們正貼在落地窗上,緩慢地蠕動,彷彿露珠。天上的雨越下越大,我的視線越來越模糊,漸漸分不清誰是雨、誰是露;誰透明、誰不透明。但這一點也不重要了。此時此刻,你就是水;水就是你。

表演終於到了尾聲,舞者們排成一列,從樓梯頂端直奔而下,他們本是要謝幕的,卻像極了一陣洪水,傾瀉而下,直搗人們心中。

《那些記得的—城市訊息》

演出|安娜琪舞蹈劇場
時間|2016/10/09 16:30
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舞大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這個作品裡面,看到許多純真的好奇心,表演者彷若在提問:該如何在開放空間中使用身體?在一個平常系所教室外的中庭迴廊與樓梯走道,我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讓自己在這些空間裡面移動呢? (張懿文)
10月
11
2016
《親密近地》的編舞家奧萊・康詹拉與艸雨田製作團隊,成功將抽象的文化政治,轉化為極富張力的舞台視覺與身體語彙。
6月
26
2025
三人關係的穩定與不穩定的運作,是本作最具潛力的創作方向。相較於語言與符號的置入,這些從身體協作中生成的摩擦與裂縫,更能直接回應「三」所代表的符號,《三》最終不是在告訴「三是什麼」,而是在引導觀眾一起去思考「三可以是什麼」
6月
26
2025
比較可惜的是,《界》過於偏重高敏感人士「日常行為」模式的複刻,而限制了動作在劇場中可能的想像,在作品的敘事上,也少了「如何接納自己的特質」的描繪。
6月
25
2025
透過這種多重交織的敘事疊合,賴有豐試圖以自身的創作不僅只是回應土地給予自己的創作發想,更蘊含著帶領觀者進一步去探索更多關於這片島嶼上,不同地區的人們其所面對的議題以及當地的人們如何看待這些事物。
6月
16
2025
相較於傳統以旋轉、跳躍等作為芭蕾舞劇的高潮劇情橋段,阿喀郎.汗的編舞創意像是將舞者推入萬丈深淵,更考驗著舞者的舞蹈硬底與增進其芭蕾舞者其他少使用的肌肉核心的生成
6月
12
2025
從改編的手法來看,如果說《閉俗Pí-Sú》是屬於海棉吸水式的放大版,《搏筊》則大致保留原作的內容、並在作品的前後增加段落,屬於加載型的擴充版。
6月
06
2025
舞動的身體與河水的影像交疊形塑為流動地景,是一幕幕內心情感的獨白,又像是一場儀式性的淨化歷程,形成多變的符號意象,將觀眾帶入一場關於失語、記憶與存在的經驗世界。
6月
04
2025
為何最深刻的顛覆仍由男性完成?女性是否仍被期待回歸那個柔弱而寬容的敘事角色?浪漫的芭蕾舞意象。形式的當代,是否尚未真正撼動情感結構與角色邏輯的深層秩序?
5月
2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