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只是一個起點——NSO《開季音樂會》
10月
05
2021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79次瀏覽
劉馬利(專案評論人)

萬分感謝,能在睽違多日後欣賞到國家交響樂團(以下簡稱NSO)開季音樂會熱鬧滾滾的登場。NSO會選擇以三首柴可夫斯基的經典曲目,無非是希望藉由大眾較為熟知的曲目,發揮管絃樂團聲響的魅力,以饗觀眾。也期許用第五號交響曲的「命運主題」,象徵戰勝命運的凱歌,很符合現階段「同島一命」共同對抗Covid-19的情景,也以此慶賀NSO新樂季的開始。

NSO新任藝術顧問準‧馬寇爾(Jun Märkl)是享譽國際的指揮家,能精確詮釋德奧音樂家作品,而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無論是在結構、配器、旋律很多都承襲了德奧樂派的技法,從他的指揮可看出對於結構性的強調,以及力度對比的要求。此外,小提琴家林品任在國際小提琴比賽屢獲佳績,早已是一位成熟的職業演奏家了,這次受邀與NSO共同挑戰技術性與藝術性兼具的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又是馬寇爾以藝術顧問的身份首次帶領NSO的開季音樂會,從曲目安排與演出陣容來看,自然吸引了不少NSO的舊雨新知,可見得這場音樂會的意義重大。

盱衡整首《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的音樂處理是流暢的,馬寇爾的詮釋的確引人入勝,林品任的拉奏也幾乎處處到位,完整度很高。但就細節端看,筆者非常能理解馬寇爾試圖要讓樂團支撐獨奏者的演繹,也深知柴可夫斯基是以交響性來勾勒出整首作品,因此除了強調獨奏者的炫技之外,樂團也非僅「綠葉」,作曲家屢屢「做球」讓木管有單獨表現的機會,賦予木管立體鮮活的角色,可惜卻無法遊刃有餘的「接球」。可謂激情有餘,但力有未逮。

最明顯的地方就在第一樂章的小提琴獨奏的第二主題第三次出現時,作曲家特地設計小提琴低八度演奏,讓單簧管與低音管表現,但似乎在演出中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還有第二樂章短歌-行板(Canzonetta)的開頭,照理說應是要出現靜謐溫暖的和聲,但總覺得整體聲音的融合度不夠、聲部的平衡感不足,不知是否為樂手之間的隔板所造成彼此間的聽覺隔閡,似乎出現「各自為政」的聲響。

但進入輪旋曲的終樂章,開始漸入佳境,不論是速度變化、小提琴技巧、音色力度對比等等,都非常具有挑戰性,雖然樂團與獨奏者還是出現些許失誤,但瑕不掩瑜,感受到台上的演奏家們的默契越來越密切,是很精彩的收尾。

開場的《尤金・奧涅金》的波蘭舞曲,似乎大家還在熟悉演出的氣氛,雖感覺的到馬寇爾想要營造出富麗堂皇、歡慶愉悅的效果,但在聲音上卻略顯僵化,少了些許優雅且靈巧的節奏性,聲部之間的平衡性也略顯不足,徒留熱情有勁的熱鬧滾滾。

下半場的《第五號交響曲》,整體的狀況比上半場穩定很多,在力度與音色也較有層次感,尤其第三樂章的圓舞曲,低音管在連續的切分節奏上吹奏出靈巧俏皮的旋律,洋溢出牧歌風格的幸福感,相當迷人。進入到終樂章,更是氣勢如虹,全體士氣高昂的奏出勝利的凱歌,也像是為上半場扳回一城。

音樂會最後在溫馨的氣氛中歡送即將退休的首席吳庭毓,感謝他三十多年來為NSO努力奉獻,而緊接著的那首安可曲-蕭泰然《來自福爾摩沙的天使》,或許是依依不捨,也或許是音樂會最挑戰的任務完成了,木管終於出現了最溫潤的音色,著實感動了讓不少觀眾。

但話說回來,音樂會的選曲是一門學問,一旦決定要演出眾所熟知的經典作品,又是NSO曾經演奏過的曲目,難免會讓人用更嚴格的標準來檢視,勢必要承受一些壓力。再者,NSO目前並不是處於最理想的狀況,因疫情所帶來的「空窗期」必定稀釋了一些合奏的能量,樂團與馬寇爾的默契也都還在磨合中,還要面對人員的流動等等,這種種現象對現階段的團員與行政團隊都是嚴峻的考驗。

不論如何,我們都應該要珍惜並感謝台上演奏家的辛苦付出,演出其實就像是一趟冒險之旅,充滿著各式各樣的可變因子,但演奏家們都情願冒著這個風險,只為了追求那完美的當下。這場音樂會絕對只是一個起點,交響樂團的永續經營,講求的是長久的團隊精神。在熱鬧與激情以外,尚有更多努力的空間,相信這也是NSO與所有舊雨新知,對於未來共同的願景。

《開季音樂會》

演出|國家交響樂團主辦、指揮|準・馬寇爾(Jun Märkl)、小提琴|林品任
時間|2021/09/24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筆者接連欣賞兩場NSO與馬寇爾的演奏,認為相互還欠缺了些默契,彼此的真本領才能完全展現。(徐韻豐)
10月
05
2021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