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的節奏《我在這裡》
9月
07
2020
我在這裡(滯留島舞蹈劇場提供/攝影陳啟瑞)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51次瀏覽

劉俊德(臺北市立大學舞蹈系學生)


當今舞蹈進入美術館,對我們而言已經不是件陌生的事情;而作品本身的空間與建築提供的空間如何產生碰撞或聯動,我想是值得觀者去探索的部分。

《我在這裡》是由編舞家張忠安所帶領的滯留島舞蹈劇場之作品,並於臺北市立美術館當期展覽《藍天之下|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中展出,且此作品為單純現場演出,每場演出內容也不盡相同。在《藍天之下|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文宣品上的描述「想表現出活展覽具一種激活性。」我想表演是名副其實「活展覽」;至於「激活性」,就得看作品是否能從觀者之間的對話產生出來。

演出時間一到,舞者一列出來,面向落地窗,牆壁貼著一張告示「觀眾可調整舞者的肢體」呈現出時針與分針,可惜告示於空間中顯得渺小,一開始觀眾就讓出整個走道給舞者,似乎沒人發現,因此多數人是由現場工作人員說明,才得知如何參與。而告示也清楚寫出「舞者會依照觀眾調整的時間,做出他們在這個時間下的日常。」當舞者「跳」完一段日常後即回原位,等待下一位觀眾互動,才會再開始。

這場演出裡面,多數是由小孩去「調撥時間」但也感受到小孩沒有完全理解指示,已經將舞者雕塑成各種樣子,卻也形成一個有趣的反射:「我們如何控制時間?」、「我們如何想像時間?」、「我們如何做時間?」……等。因此,也增添一些幽默感在這個作品當中。

我在這裡(滯留島舞蹈劇場提供/攝影陳啟瑞)

回到作品結構中,我當下觀看的角度多半放在作品重複形式、舞者的即興及空間與作品的關係。重複這件事放在此作品中,我認為只是歸零的符號,並無太多強調的表現,但因為重複疊加了舞者表演的安全感,因此可以發現舞者的動作越來越接近作品本身想傳達的「日常」,也能在每一次的結構即興中越來越自由,觀眾便能更輕鬆的進入。再來想談作品與空間的對話。當此作品放入美術館中,在冰冷且挑高的長廊、大理石地板與大面落地窗之上,創作者選擇用色彩鮮明的服裝先將舞者(素材)放置上去,故開頭即製造出一片相對的空間,卻也直接的畫出舞台與觀眾的區域,直到觀眾得知能與作品互動後才逐漸打破;但除了互動之外,觀眾的位置、如何觀看是否有被放進作品中?這部分對我而言稍嫌沒有太多的處理。不過有趣的是,這樣的感受反而巧妙的把作品放在美術館,我可以經過它,我也可以認真的觀看它,更顯現觀者個人的喜好與自由,以及如同我們看靜態作品時的好奇與直接的主觀。然而若要看見作品與建築本身空間的呼應,我認為較無產生出特別的摩擦。

簡而言之,在創作這件事上,多數創作者都期待作品本身可以與觀者有所對話,無論是現場表演,抑或是靜態畫作、裝置、影像等等各種類型的作品。回到身為觀者的我,保持開放與好奇是重要的,但也莫忘懷疑也是重要的對話方式之一。笛卡爾曾說「懷疑是智慧的源泉」,當觀者對於接收到的訊息有所疑惑,便會有所提問,「對話」進而開始。

《我在這裡》

演出|滯留島舞蹈劇場
時間|2020/08/25 13:30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透過這種多重交織的敘事疊合,賴有豐試圖以自身的創作不僅只是回應土地給予自己的創作發想,更蘊含著帶領觀者進一步去探索更多關於這片島嶼上,不同地區的人們其所面對的議題以及當地的人們如何看待這些事物。
6月
16
2025
相較於傳統以旋轉、跳躍等作為芭蕾舞劇的高潮劇情橋段,阿喀郎.汗的編舞創意像是將舞者推入萬丈深淵,更考驗著舞者的舞蹈硬底與增進其芭蕾舞者其他少使用的肌肉核心的生成
6月
12
2025
從改編的手法來看,如果說《閉俗Pí-Sú》是屬於海棉吸水式的放大版,《搏筊》則大致保留原作的內容、並在作品的前後增加段落,屬於加載型的擴充版。
6月
06
2025
舞動的身體與河水的影像交疊形塑為流動地景,是一幕幕內心情感的獨白,又像是一場儀式性的淨化歷程,形成多變的符號意象,將觀眾帶入一場關於失語、記憶與存在的經驗世界。
6月
04
2025
為何最深刻的顛覆仍由男性完成?女性是否仍被期待回歸那個柔弱而寬容的敘事角色?浪漫的芭蕾舞意象。形式的當代,是否尚未真正撼動情感結構與角色邏輯的深層秩序?
5月
28
2025
《永恆回歸》不是一次對單一文化的回望,也非純然的個人返鄉敘事,而是一場藉由舞蹈身體展開的複數對話:關於傳承與創新、個體與群體、離散與歸屬。
5月
15
2025
全部大約三十餘分鐘的演出,已達特定場域的表演創作思維,不僅妥善使用了整宅公寓的走道,後半段的處理,更是連動了天橋上下的空間,為作品瞬間拉開了所在城市線地的景深
5月
14
2025
在舞作中有許多節奏上的空拍、舞蹈動作的靜止和舞台空間的留白,這種編排手法讓整個作品更富韻味,也為觀眾留下一片想像的空間。
5月
14
2025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