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動如「∞」《浮.動》
3月
15
2013
浮動(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92次瀏覽
李時雍(2013年駐站評論人)

一個表面(例如紙帶)將其扭轉並頭尾相連,會形成一個像是「∞」的空間結構,在拓樸學(topology)中稱之為莫比斯帶(Möbius strip)。孫尚綺自陳《浮.動》的編舞起始於這樣一種通過「反轉」而成為的迷人的循環空間,既有邊界而又無限,此外從中裁剪而開非但不會破壞結構,反形成一個更大的環帶等特徵:「就是這個奇妙的概念,我想探討不斷變化的身體狀態,讓有形身體與無形精神相結合,如此,無論怎麼從中破壞,都只會爆發更強大的能量循環。」

作為延續著孫尚綺「身體三部曲」的獨舞《我不語》(Je sans paroles)和《穿越》(Traverse)回到對於身體動力和線條的思索,在此第三部《浮.動》中似乎進一步藉由莫比斯帶提供了抽象舞作中,身體性的「不語」或「難語」一個可供編舞者分析結構、或觀者觀看的概念想像,一個形式上的收束。突如震響的電子噪音與節奏(Jörg Ritzenhoff音樂設計)中,場亮彷彿恆已在台上的舞者身體,羅斯.馬丁森(Ross Martinson)橫躺在地,在蓄積的音頻中,自指尖緩慢地動作舒展,直到臂膀,而後是胸口隨呼吸大幅如氣囊般鼓脹伏落,一段獨舞隨後在他起身後連串地展開。在音樂結構中似無起始的作品的「起始」,或是有別於前兩部曲,為了構成分裂而又對稱的雙數空間以至三環結構,陸續加入《浮.動》台上的大衛.埃辛(David Essing)和孫尚綺,單人、雙人到三人,以至於動作上,帶有東方身體觀的下盤步行,如何連結上由肘臂帶起上半身旋動如「∞」的線條動作,從身體表象,到抽象的能量關係,對應著向度的有限和無限性的反轉、分隔,而又相連。

拓樸學關注著連續性,同時其中得以展開的異質空間。引人注意的因此更是《浮.動》的作品表面如何在從中切割「破壞」的裂口上,拉出另一意識或其慾望的環帶。在動作最富戲劇性的一段,羅斯似吻囓咬著孫尚綺自頸脖及至腕的過程,動作和主題似在逸離了《浮.動》連續性的同時,卻有意無意地拉出了創作者更先前於《屬輩》中對於身體到精神的形變,慾望的流動,以至動作抽象性和敘事性等問題的復現。羅斯身體展現的柔軟和速度線條,大衛.埃辛作為三者結構的重心,以及孫尚綺連結其中的關係,一段漢斯.方特(Hans Fründt)設計的「浮動」光線創造出地板上投下的身體暫留影像,旋止復旋起的電子噪音,是迴圈浮動,也是作品英文的「Uphill」浮動。

孫尚綺的《屬輩》自2011年發表於雲門2《春鬥》,去年發表結合了即時錄像的《早餐時刻》,探索當代劇場科技及身體複雜性的同時,另一方面展開「身體三部曲」的思考和創作;同一年在《春鬥》重演《牆》的鄭宗龍後來同樣經過《變》,而《裂》;發表《機械提琴》的黃翊在後來進行「庫卡」計劃的同時,在去年演出私語系列的《雙黃線》及重演了《低語》。像環帶兩面,對於身體的形式或跨域思考,和本質性的探索在他們幾人身上,展開創作歷程的對應空間,如何反轉,如何扭曲,如何精準的接合於一個作品的思考,像「∞」打開成複數空間,更其實是回到由身體所連接的那一個中心的點。

《浮.動》

演出|崎動力舞蹈劇場
時間|2013/03/10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聲音與燈光兩者以正交的方式分別在聽覺與視覺上創造了慾望與世界,所以讓觀眾在安排舞者行動序列的意義時,既不缺乏動機上的能量來源,也不怕沒有來自(作為視域界限的)世界的持續性與穩定性。(王柏偉)
3月
13
2013
《浮.動》所營造的能量,在我看的那一場的中後段之後,就有些力不從心,脫逸了向上迴旋(如英文標題「uphill」)的軌道,動作的施與受,攻與退之間失去了延續的主題動機,流動性與說服力大打了折扣。(盧健英)
3月
12
2013
要強調的是,《排彎動物園》不是蛇舞,而是以「彎」為方法,在蕭邦音樂與排灣原住民歌謠之間,彎進彎出,相當結實有力,交織成一齣值得探問的實驗舞劇,但是否如節目單所說的,是在「傳統與當代之間尋找平衡與新秩序」?
7月
01
2025
《親密近地》的編舞家奧萊・康詹拉與艸雨田製作團隊,成功將抽象的文化政治,轉化為極富張力的舞台視覺與身體語彙。
6月
26
2025
三人關係的穩定與不穩定的運作,是本作最具潛力的創作方向。相較於語言與符號的置入,這些從身體協作中生成的摩擦與裂縫,更能直接回應「三」所代表的符號,《三》最終不是在告訴「三是什麼」,而是在引導觀眾一起去思考「三可以是什麼」
6月
26
2025
比較可惜的是,《界》過於偏重高敏感人士「日常行為」模式的複刻,而限制了動作在劇場中可能的想像,在作品的敘事上,也少了「如何接納自己的特質」的描繪。
6月
25
2025
透過這種多重交織的敘事疊合,賴有豐試圖以自身的創作不僅只是回應土地給予自己的創作發想,更蘊含著帶領觀者進一步去探索更多關於這片島嶼上,不同地區的人們其所面對的議題以及當地的人們如何看待這些事物。
6月
16
2025
相較於傳統以旋轉、跳躍等作為芭蕾舞劇的高潮劇情橋段,阿喀郎.汗的編舞創意像是將舞者推入萬丈深淵,更考驗著舞者的舞蹈硬底與增進其芭蕾舞者其他少使用的肌肉核心的生成
6月
12
2025
從改編的手法來看,如果說《閉俗Pí-Sú》是屬於海棉吸水式的放大版,《搏筊》則大致保留原作的內容、並在作品的前後增加段落,屬於加載型的擴充版。
6月
0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