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動如「∞」《浮.動》
3月
15
2013
浮動(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85次瀏覽
李時雍(2013年駐站評論人)

一個表面(例如紙帶)將其扭轉並頭尾相連,會形成一個像是「∞」的空間結構,在拓樸學(topology)中稱之為莫比斯帶(Möbius strip)。孫尚綺自陳《浮.動》的編舞起始於這樣一種通過「反轉」而成為的迷人的循環空間,既有邊界而又無限,此外從中裁剪而開非但不會破壞結構,反形成一個更大的環帶等特徵:「就是這個奇妙的概念,我想探討不斷變化的身體狀態,讓有形身體與無形精神相結合,如此,無論怎麼從中破壞,都只會爆發更強大的能量循環。」

作為延續著孫尚綺「身體三部曲」的獨舞《我不語》(Je sans paroles)和《穿越》(Traverse)回到對於身體動力和線條的思索,在此第三部《浮.動》中似乎進一步藉由莫比斯帶提供了抽象舞作中,身體性的「不語」或「難語」一個可供編舞者分析結構、或觀者觀看的概念想像,一個形式上的收束。突如震響的電子噪音與節奏(Jörg Ritzenhoff音樂設計)中,場亮彷彿恆已在台上的舞者身體,羅斯.馬丁森(Ross Martinson)橫躺在地,在蓄積的音頻中,自指尖緩慢地動作舒展,直到臂膀,而後是胸口隨呼吸大幅如氣囊般鼓脹伏落,一段獨舞隨後在他起身後連串地展開。在音樂結構中似無起始的作品的「起始」,或是有別於前兩部曲,為了構成分裂而又對稱的雙數空間以至三環結構,陸續加入《浮.動》台上的大衛.埃辛(David Essing)和孫尚綺,單人、雙人到三人,以至於動作上,帶有東方身體觀的下盤步行,如何連結上由肘臂帶起上半身旋動如「∞」的線條動作,從身體表象,到抽象的能量關係,對應著向度的有限和無限性的反轉、分隔,而又相連。

拓樸學關注著連續性,同時其中得以展開的異質空間。引人注意的因此更是《浮.動》的作品表面如何在從中切割「破壞」的裂口上,拉出另一意識或其慾望的環帶。在動作最富戲劇性的一段,羅斯似吻囓咬著孫尚綺自頸脖及至腕的過程,動作和主題似在逸離了《浮.動》連續性的同時,卻有意無意地拉出了創作者更先前於《屬輩》中對於身體到精神的形變,慾望的流動,以至動作抽象性和敘事性等問題的復現。羅斯身體展現的柔軟和速度線條,大衛.埃辛作為三者結構的重心,以及孫尚綺連結其中的關係,一段漢斯.方特(Hans Fründt)設計的「浮動」光線創造出地板上投下的身體暫留影像,旋止復旋起的電子噪音,是迴圈浮動,也是作品英文的「Uphill」浮動。

孫尚綺的《屬輩》自2011年發表於雲門2《春鬥》,去年發表結合了即時錄像的《早餐時刻》,探索當代劇場科技及身體複雜性的同時,另一方面展開「身體三部曲」的思考和創作;同一年在《春鬥》重演《牆》的鄭宗龍後來同樣經過《變》,而《裂》;發表《機械提琴》的黃翊在後來進行「庫卡」計劃的同時,在去年演出私語系列的《雙黃線》及重演了《低語》。像環帶兩面,對於身體的形式或跨域思考,和本質性的探索在他們幾人身上,展開創作歷程的對應空間,如何反轉,如何扭曲,如何精準的接合於一個作品的思考,像「∞」打開成複數空間,更其實是回到由身體所連接的那一個中心的點。

《浮.動》

演出|崎動力舞蹈劇場
時間|2013/03/10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聲音與燈光兩者以正交的方式分別在聽覺與視覺上創造了慾望與世界,所以讓觀眾在安排舞者行動序列的意義時,既不缺乏動機上的能量來源,也不怕沒有來自(作為視域界限的)世界的持續性與穩定性。(王柏偉)
3月
13
2013
《浮.動》所營造的能量,在我看的那一場的中後段之後,就有些力不從心,脫逸了向上迴旋(如英文標題「uphill」)的軌道,動作的施與受,攻與退之間失去了延續的主題動機,流動性與說服力大打了折扣。(盧健英)
3月
12
2013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10月
09
2024
於是乎《我.我們》第二部曲也一如首部曲般,意味著全新的布拉瑞揚舞團正在萌芽,同時尋覓到了一個獨立的中心點,而不單僅是繼承,以及向傳統學習。他們開始進一步發展、定義此時此刻的當代原民文化,對筆者而言,更點出了新的演化與反思:這樣「原住民」嗎?
10月
08
2024
全場觀眾呆呆坐著,面對著是否該積極地去理解這些流動的刺眼與挑釁究竟意味著什麼而無動於衷?又或是令人岔題雜想,編舞家當真要三部曲翻了你個底朝天:莫非這裡的音樂是用來看的,視覺是通過震動方可見,而舞蹈本身就是飛蚊症?難道這是一個新的山神巨獸神話傳奇的懸絲傀儡戲?果真眼前的都不是眼前,唯有鳴謝支持我們繼續跳舞是真?真的是這樣?政治正確就是理所當然?
10月
08
2024
《我忘記舉手》藉由樂齡族群、青年族群及青壯年族群,讓觀眾重新反思人生階段所面臨的議題,具教育意涵以及人生觀,探討人生哲理……
10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