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構作的日常《男事》
8月
22
2016
男事(夫舞者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13次瀏覽
汪俊彥(2016年度駐站評論人)

晚間為了參加一場《男事》婚宴,出了捷運站後,穿過鄰近台北101的福德街市場,結束營業後的夏日市場,生活與歇息的味道特別濃重。緩步爬上虎山,背向盆地讓城裡夜間的光度減低成山間的視覺。沿途經過大大小小的宮廟,經過以瑠公圳為名的學校和傾力向空氣與草木吶喊的卡拉OK聯誼會,一場婚禮竟辦在大城角落,卻人煙罕至的地方?太容易錯過的步道叉路,路口也沒有張燈結彩的喜悅,喜宴會場是座由廢棄宮廟重新修建而成的表演空間,廟埕成了早到的賓客匯聚的地方。一如臺灣大多的喜宴,這場婚禮也沒有準時開始,即使婚禮進行時,都仍有遲到的賓客無視作為主角新人們的終身大事,大落落經過眾人的視覺焦點。(想來婚禮新人也無暇管這麼多?還是台式婚禮一向你好我就好?)

一場舉行在創意空間的婚禮,賓客觀眾就坐在昔日神明的位子上,新人們則朝著神明台表演;屋頂上暮鼓晨鐘仍在,大門上也仍有秦叔寶和尉遲恭,石柱仍是攀龍,只是今日廳堂添了灰色。神明已順勢退位,而今眾生得勢。除了最後一場多了一隻狗的參與,全場演出由五位男舞者加一位女舞者共同呈現。全場七位舞者斷斷續續、分分合合地敘述了情感相處的關係,肢體的運用除了偶而稍縱即逝較為精鍊過的舞蹈語彙與符碼之外,許多以日常生活的行動與慣習姿勢發展而來的呈現。雖然後者並非不能登大雅之堂成為正式的演出(畢竟這是場公開的事啊),但沒有來得及結構成完整的敘事,僅僅只是不斷的小發想、小動作、小確幸是不夠成為吸引觀眾目光停駐的。以熟知的碧娜鮑許為例,她大量以日常生活的觀察與姿勢作為成就完整編舞的符碼基礎,但如果不能發展成完整的身體與動作訊息,就可能流於瑣碎而僅有編舞者自己樂在其中。換句話說,透過身體符碼成結構出的表演,關鍵之處正在於編舞(choreograph)。將動作與姿勢符碼組裝成一系列連續(或是「不連續」也是同樣需要透過組裝)的意旨,發展成完整的敘事或是任何試圖的溝通。如果缺乏了最後的完整性,則瑣碎、日常性的姿勢只能停留在動作本身,而無法成為具有解讀的深刻性;或是,就只是拆解背後的索然。

這一點無法組裝的問題,同樣也出現在少數寫實表演的片段。寫實的表演也絕對不是「就像平常台下那樣說話就好」,因為當像平常台下那樣說話但放上台時,就已經完全不一樣。咬字、口條、節奏、眼神、聲音的強度與傳遞等全都是寫實表演的基礎。在台下的說話可能以對方聽得懂為主要溝通目的,理解是重點;換句話說,聽者忽略了太多的其他。但台上的表演卻不只是觀眾對於表演者的理解或是體諒,而更是檢視概念、分析語彙、批評與交換想法的時刻;換句話說,觀者非常介意所有的其他。台下的說話,對方可以在下一句話馬上回嘴;但台上的表演,卻是透過不斷地嚴格閱讀、仔細分析與感受作為回應。舞者(除了張可揚與狗以外)不夠自信的身體表演,成了演出溝通最大的障礙,也掃了賓客的興致。

音樂與燈光的整體呈現也不甚和諧。從演出開始類似bossa nova的節奏性音樂,到演出中段所有舞者突然合唱張學友的〈祝福〉與〈朋友我永遠祝福你〉,舞者的聲音並不算差,但突如其來的開口演唱(正好呼應山上的卡拉OK?)更大量地消抵原本已經不夠穩固的身體敘事結構,還是令人詫異。燈光顏色近似詭異的使用,也無法輔助或補強舞者的身體情緒;唯一可以猜想的,可能是陳福榮的角色,近似無法安置的孤魂,強披著婚禮的帳簾,在所有日常寫實的敘事空間之外飄盪。在郊山荒棄重建的空間裡,這個身份可能是這場婚禮的真正主角。而賓客虛晃一招地見識了喜宴的熱鬧與時下流行喜宴前新人生平的簡報,卻沒有注意到真正的新娘/郎藏在祝福之外。

《男事》

演出|夫舞者
時間|2016/08/16 19:30
地點|微遠虎山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發生於日常生活中的舞蹈,是否不乏可以因為舞者的某種非日常表現形式、於日常環境的各種移動手法,包括動用舞者身體能力的各種肢體動作創意表達,有機會將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慣性見聞經驗予以移動(翻轉)了呢?
4月
02
2025
素人出身的黃碩德不受限的創意,與科班生林衣翎的舞蹈專業,背景迥異、創意與技術相輔相成,才碰撞出《神聖爆胎》這齣奇特的作品;僅管作品仍在實驗階段,但作品廣涵的文化、社會層面值得繼續開發,未來發展可期。
3月
12
2025
此次北藝大的詮釋,不僅忠實再現碧娜・鮑許的編舞語言,亦展現了臺灣舞者的生命力。泥土、汗水與舞者的呼吸,使得這場重現充滿了屬於這片土地的獨特感性。
1月
28
2025
北藝大舞蹈學院所演繹的《春之祭》展現了少男少女的稚嫩,和對傳統毫不質疑的信念,強而有力又精準扎實的肢體展現,替時代劃出一道嶄新的樣貌、讓經典保存得更加璀璨與深刻。
1月
28
2025
編舞家賀連華以《孤挺花》代表臺灣女性的溫柔與堅強,將母親—賀莊枝女士作為核心人物靈感,描述在平凡之下卻能擁有無止盡的愛,厚實且堅強的付出,看見母親與女兒間的情懷,無私的將愛奉獻於家庭。
1月
28
2025
此刻舞者的肢體語彙不再是技巧的展現,而是自我與文化之間的對話,流暢又矛盾的動作軌跡,引出舞者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面臨的身分困惑與內心掙扎。觀者也深切的感受到舞作對臺灣舞蹈教育的反思,究竟是在塑造一種融合的美學,還是在培養無根的雜糅?
1月
20
2025
編舞者賀連華將佛朗明哥的激昂與臺灣女性文化的溫柔堅韌巧妙融合,從中闡述了親情愛的真諦和情感交織的過程,這樣的雙重結構不僅是對佛朗明哥精神的致敬,也在舞台上展開了一段關於母親、女性與愛的故事。
1月
19
2025
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1月
02
2025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