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更應貼近兒童心靈《巫頂的生活日記》
2月
07
2015
巫頂的生活日記(紙風車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05次瀏覽
許力夫 (社會人士)

紙風車劇團的年度製作《巫頂的生活日記》,是紙風車劇團巫婆經典系列的第十回作品,其作品的演出架構是藉由劇情的中角色人物「巫頂」,讓這位巫婆擔任起故事串場中的說書人,將幾個短小的戲劇故事串起,整合為一齣完整的戲劇。

演出作品在不同故事的拼貼與組合之下,讓兒童在觀賞《巫頂的生活日記》時,難以有一種完整參與劇情故事的情緒經驗,對於兒童來說,這部作品是屬於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百科全書式」兒童戲劇,屋頂的生活故事就像零碎的日記生活片段,並沒有統整的中心故事加以整合,因此對於兒童來說,兒童感受不到一個整體的戲劇主題,讓屋頂生活日記就像不同風格的小單元拼湊,以至於作品難以深刻與完整的進入兒童的內心世界。

兒童戲劇的觀眾主體是兒童,對於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他們思維是單純的,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因此他們容易感同身受並沉迷於故事中的角色人物,但是巫頂的生活日記並沒有以兒童的視角來說故事,劇情中處處顯現出以成人思維角度所製作的情節。

《藍騎士與白武士》改編自小野先生的文學作品,其故事的精神,是父親豁然領悟,對著孩子說故事的背後所蘊藏著濃濃父愛的情感意義,但劇中卻將父親願意對自己女兒說故事的精神仿效了汽車廣告的笑話來傳達,孩子不但無法理解這種幽默,對於現場的家長們來說,也喪失體會這故事中親情可貴的機會,實在缺乏了對原著作者創作理念的尊敬。兒童戲劇不論是不是以幻想的內容為基礎,都不應該以荒唐或不嚴肅的手法來呈現之。《迷宮怪獸》讓孩子心目中那喜愛冒險的精神,藉由戲劇的移情作用而得到抒發,在角色進入迷宮冒險的那一霎那,孩子們如癡如醉的墜入幻想的氛圍裡了,但是怪異的是,當怪獸終於出現在孩子眼前的那一刻,劇作家卻安排怪獸與孩子進行遊戲的互動,讓孩子醞釀已久的驚奇與幻覺,瞬間消失,這難道不是依附了父母親害怕孩子會受到驚嚇,所以才會讓劇情作這樣的妥協嗎。《後山天使》以傳記形式呈現外國醫生到台灣行醫的過程,英文語言與說書人的冗長翻譯,讓孩子難以感同身受劇中人物的心境轉折。兒童戲劇應該以符合兒童階段的思維認知為基礎,讓故事進入到孩子的思想中,《後山天使》其劇本的情節與語言是適合青少年的故事作品,但對於兒童觀眾的心智年齡來說,這段戲所訴諸的主題卻會讓兒童因為故事焦點的不明確而坐立不安。最後的《神奇黑光劇》,以豐富變化的線條、繽紛的色彩帶領孩子進入奇幻的異想世界,牢牢抓住了孩子的專注力,是全劇最輕易取得孩子喜愛的片段。

台灣兒童劇場的近期發展,在兒童文學作家、劇團創作者的努力之下,脫離了早期以成人思維角度來創作的兒童戲劇演出風格,其劇本在角色刻畫、劇情發展,皆已採用孩子的視角來發展劇情。紙風車劇團是國內深具代表性的兒童劇團,成功塑造出屬於台灣兒童劇場的經典風格,歷年演出的戲劇也深受大人與兒童的喜愛。既然劇團已有製作高水準兒童戲劇的軟硬體實力,希望紙風車劇團其創作的作品,可以更審慎與真誠地對待兒童心靈中的那份純真的幻想,將其戲劇的創作更貼近兒童心靈的主體,並且再創兒童戲劇的經典。

《巫頂的生活日記》

演出|紙風車劇團
時間|104/01/17 14:30
地點|中壢藝術館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_下工後的修羅場》在舞台上創造了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型,有相當豐富的細節,卻少了些粗糙的真實感,主人翁的際遇,令人感傷,卻難有深切的同感,如果有社會批判的意圖,也稍顯失焦。
6月
30
2025
本次演出試圖以魔術與戰爭這兩個規模懸殊的想像間交織張力,輔以演員的生命經驗敘事,直面觀眾並揭露出關於世界鮮為人知、或眾所皆知的秘密與真相。
6月
23
2025
相對於《騷動之川》以精密的當代語言,攪動邏輯,最後發現暴力最深沉處,無言可表;《落頭氏》則從古老東方傳奇中提煉身體與聲音,創作全新的意象,調動感官,超越語言邏輯的限制,開啟觀眾隱匿的記憶與經歷。
6月
18
2025
當天現場的大量互動,幾位演員親切平易,通過劇情設計和美食雙管齊下,鬆動了無形的觀演界線,純粹的觀眾設定已經消失,成為兩批各有不同任務的參與者
6月
16
2025
挽回人世間的正義,理當如此——但死者能否有?《騷動之川》便是意圖把它昇華到神思境界,召喚萬物齊運的感素;端看首幕的女神到幕終的女童,一個令人矚目的美學扣環。
6月
12
2025
而在本屆作品中,我們得以從中反思作為一個表演藝術工作者,回歸到表演藝術的本質,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先以演員為中心的基礎,如何真心面對、真實挑戰關於表演這個行為所應具有的思索。
6月
11
2025
《一炷香的時間》以乩身緣起的乖舛、白水演員間關係的來往交錯,和突如機械神降的末世災難形成三條敘事線,這三者並非各自發散互爭光輝,而是交互拼貼卻不失戲劇質量的彼此相襯、緊扣著。
6月
1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