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更應貼近兒童心靈《巫頂的生活日記》
2月
07
2015
巫頂的生活日記(紙風車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85次瀏覽
許力夫 (社會人士)

紙風車劇團的年度製作《巫頂的生活日記》,是紙風車劇團巫婆經典系列的第十回作品,其作品的演出架構是藉由劇情的中角色人物「巫頂」,讓這位巫婆擔任起故事串場中的說書人,將幾個短小的戲劇故事串起,整合為一齣完整的戲劇。

演出作品在不同故事的拼貼與組合之下,讓兒童在觀賞《巫頂的生活日記》時,難以有一種完整參與劇情故事的情緒經驗,對於兒童來說,這部作品是屬於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百科全書式」兒童戲劇,屋頂的生活故事就像零碎的日記生活片段,並沒有統整的中心故事加以整合,因此對於兒童來說,兒童感受不到一個整體的戲劇主題,讓屋頂生活日記就像不同風格的小單元拼湊,以至於作品難以深刻與完整的進入兒童的內心世界。

兒童戲劇的觀眾主體是兒童,對於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他們思維是單純的,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因此他們容易感同身受並沉迷於故事中的角色人物,但是巫頂的生活日記並沒有以兒童的視角來說故事,劇情中處處顯現出以成人思維角度所製作的情節。

《藍騎士與白武士》改編自小野先生的文學作品,其故事的精神,是父親豁然領悟,對著孩子說故事的背後所蘊藏著濃濃父愛的情感意義,但劇中卻將父親願意對自己女兒說故事的精神仿效了汽車廣告的笑話來傳達,孩子不但無法理解這種幽默,對於現場的家長們來說,也喪失體會這故事中親情可貴的機會,實在缺乏了對原著作者創作理念的尊敬。兒童戲劇不論是不是以幻想的內容為基礎,都不應該以荒唐或不嚴肅的手法來呈現之。《迷宮怪獸》讓孩子心目中那喜愛冒險的精神,藉由戲劇的移情作用而得到抒發,在角色進入迷宮冒險的那一霎那,孩子們如癡如醉的墜入幻想的氛圍裡了,但是怪異的是,當怪獸終於出現在孩子眼前的那一刻,劇作家卻安排怪獸與孩子進行遊戲的互動,讓孩子醞釀已久的驚奇與幻覺,瞬間消失,這難道不是依附了父母親害怕孩子會受到驚嚇,所以才會讓劇情作這樣的妥協嗎。《後山天使》以傳記形式呈現外國醫生到台灣行醫的過程,英文語言與說書人的冗長翻譯,讓孩子難以感同身受劇中人物的心境轉折。兒童戲劇應該以符合兒童階段的思維認知為基礎,讓故事進入到孩子的思想中,《後山天使》其劇本的情節與語言是適合青少年的故事作品,但對於兒童觀眾的心智年齡來說,這段戲所訴諸的主題卻會讓兒童因為故事焦點的不明確而坐立不安。最後的《神奇黑光劇》,以豐富變化的線條、繽紛的色彩帶領孩子進入奇幻的異想世界,牢牢抓住了孩子的專注力,是全劇最輕易取得孩子喜愛的片段。

台灣兒童劇場的近期發展,在兒童文學作家、劇團創作者的努力之下,脫離了早期以成人思維角度來創作的兒童戲劇演出風格,其劇本在角色刻畫、劇情發展,皆已採用孩子的視角來發展劇情。紙風車劇團是國內深具代表性的兒童劇團,成功塑造出屬於台灣兒童劇場的經典風格,歷年演出的戲劇也深受大人與兒童的喜愛。既然劇團已有製作高水準兒童戲劇的軟硬體實力,希望紙風車劇團其創作的作品,可以更審慎與真誠地對待兒童心靈中的那份純真的幻想,將其戲劇的創作更貼近兒童心靈的主體,並且再創兒童戲劇的經典。

《巫頂的生活日記》

演出|紙風車劇團
時間|104/01/17 14:30
地點|中壢藝術館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故事將外省老兵、孤兒、移工、計程車司機,以及酒店勞動者及其子女等邊緣群體的經歷編織在一起,提供了想像或提問多重生命樣態的視角。然而,戲中戲的結構難以迴避的問題是:是誰擁有決定「家」的權力?諷刺的是,答案不是源自於角色們的實踐,而是戲中戲如機械降神般的編劇。
10月
14
2025
總結來講,規齣戲上值得思考的部分,毋是無國籍移工囡仔的困境有偌艱難,顛倒是無仝創作者/團體怎樣展現怹家己討論議題的角度。《囡仔,哪會看bē著你?》佇頭前的部分已經共這个層次的討論帶予逐家,可惜後壁的部分煞改做目前弱勢題材戲劇定定使用的手路
10月
14
2025
戲劇裡面有它自身的行動可能、實踐想像的美學空間,甚至引我們進一步擴展對於這個世界的思想。可惜的是,《噤。濤聲》 跨島計畫放掉了一次「跨」的契機。
10月
03
2025
簡言之,即使相關細節已被檢驗紀錄,無論政治人物如何宣示「這是我們共同的歷史」,左右、統獨、分合的不同立場,仍然影響了民眾對誰是「我們」、有無「共同」、「歷史真實」的思考
10月
01
2025
《噤。濤聲》中,演員的表演細膩深刻,直搗人心。然而,語言的高度詩化,讓我僅能沉浸在角色的狀態和整體的氛圍,對於其中所指涉的真實歷史事件,則難以辨認出具體細節,進而拼湊出全貌。
10月
01
2025
這部作品不僅對「器官買賣」有所批判,更指向現代社會裡「人被工具化」的現實狀態:在我們每天經歷的日常中,我們究竟擁有多少真正的選擇?
9月
30
2025
必須承認,群體確實共享某些社會性與制度性的排除處境,但劇作將新住民、新二代與移工的創傷經驗一次性並置,雖具野心,卻模糊了三者在身分上的眾多差異:婚姻移民、跨國婚姻家庭子女與勞動移工本就屬於不同脈絡,更遑論不同來源國之間的內部差異。
9月
26
2025
《一個公務員的意外死亡》最可貴之處,在於它把制度批判落在人身上。它不是抽象的權力結構圖譜,而是一張張被擠壓到極限的面孔。筆者認為,布萊希特式的間離手法讓我們不至於陷於同情的淚水,而是被迫帶著清醒去思考行動
9月
25
2025
在多重尺度與維度的探索之中,她的身體如同一道不合時宜的縫隙,擾動了原本被數位粒子維繫的感官秩序。然而這縫隙隨即被填平,她又迅速地消融,回歸於粒子的均質之中。於是問題不僅是「舞者在何處」,而更是「舞者是什麼」。
9月
2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