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戲以戲保人,打磨演員成角──明華園戲劇總團青年軍《經典折子》
12月
10
2020
索魂(明華園戲劇總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06次瀏覽
許美惠(特約評論人)

有感於臺灣的歌仔戲團面臨人才斷層,從台灣戲曲學院畢業的學生進入就業市場中間有銜接困難的問題,近幾年政府單位從政策面祭出許多鼓勵方案,無論是臺北市藝文推廣處官立的大稻埕青年歌仔戲團及鼓勵青年創作演出的大稻埕戲苑青年戲曲藝術節、文資局重要傳統表演藝術暨傳統工藝傳習計畫、高雄春天藝術節少年歌子培育展演計畫,以及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在戲曲中心系統下辦理的承功、駐團演訓等育成計畫,都是為了培育下一代的戲曲接班人;【1】而近年來各劇團也紛紛成立青年團,提供給更多年輕演員表演的平台。

十一月二十七日晚上在臺灣戲曲中心戶外廣場上演的,是明華園戲劇總團青年軍於傳藝中心「109年傳統藝術接班人─駐團演訓計畫」的「育成聯合展演」,性質上屬於習藝生的成果展,分為五個折子呈現,習藝生分別為吳米娜、姜琬宜、吳建淵、吳建緯、陳彥名、吳侑庭六人,其中有五人是台灣戲曲學院的畢業生。雖然是成果展,但劇團因人設戲,挑選了適合演員表演的角色與橋段做培訓,並有不少優秀的團員傍戲或協演,輔以明華園擅長的群戲編排,整段演出熱鬧豐富,再加上當家小生孫翠鳳全程擔綱解說員,可謂全無冷場,即使在下雨的夜晚,仍能牢牢吸住滿場觀眾。

劉子奇水戰(明華園戲劇總團提供)

五個折子中第一個登場的是由吳建淵擔綱劉子奇的〈劉子奇水戰〉,並由王婕菱擔任對手演員(飾演張文瑞)共同演出。劉子奇以短打武生應功,從搭船、破釜沉舟、潛入敵營直到遇見仇人張文瑞為止。吳建淵清亮的嗓音與俐落的身手都表現得頗為稱職,順利引領觀眾隨景轉境,進入哀兵必勝的情感之中;與張文瑞見面後從雙刀到單刀、短刀對打,節奏緊慢之間也都能掌控得宜,可見苦練的功夫與默契。在出場大段獨唱時雖無明顯走音,但咬字呈現的旋律則略見不穩,而後與張文瑞對打之隙,有許多文戲層次,從堅定復仇的決絕到不忍下手躊躇,欲知細節的逼問及面對真相的震驚,情緒的張弛掌握則較顯生硬,應是可再加強之處。

白蛇驚變(明華園戲劇總團提供)

第二折由姜琬宜擔綱白蛇的〈白蛇驚變〉,則是複合了白蛇飲下雄黃酒後的變身情節及獨上仙山盜仙草的橋段,分別呈現白蛇的文武戲。姜琬宜自台灣戲曲學院畢業後即常以武旦有亮眼表現,在大稻埕青年歌仔戲團時即曾數次挑戰打出手,較以武戲見長。然此次在文白蛇的獨角戲中,大段唱念與長水袖表現亮眼,嗓音已逐步練出厚度與聲情,雖在戶外場長水袖容易隨風飛揚,但她節奏不亂,配合樂句準確亮相,已見穩健台風。〈盜仙草〉中以雙劍套路舞動劍與拂塵力戰鶴鹿雙童、盜得仙草後側翻下桌等身段,都能穩定得分,但最後盜得仙草大笑收場,則可見對角色掌握尚缺創造力,如何突破則是成角路上的重要功課。

華容道(明華園戲劇總團提供)

第三段緊接著上場的是分由吳建緯與陳彥名擔綱關羽及曹操的〈華容道〉中關羽捉放曹橋段。在劇團聘請眾多師資的雕琢下,花臉們足顯氣度派頭,但在角色形象與情感表現的掌握度則較顯不足,畢竟曹操一代梟雄能屈能伸的奸滑並非只表現於害怕陪笑,而關羽恩義兩難的抉擇也不會輕輕放下。相較於吳建緯的聲質穩定,陳彥名的唱腔則顯得氣韻不足,尤其粗角唱戲曲,若無「肩膀」、拎不清句首咬字,即使不算走音,也會讓唱段顯得含混不清,因此二角色以漢調對答之情節失去張力,殊為可惜。第四折則是由吳侑庭擔綱章邯的〈鉅鹿之戰〉,是明華園成名作之一《逐鹿天下》中的一段,由李郁真出演項羽與章邯對戲。章邯一角是在白馬道上暗殺項羽叔父後,遭到項羽追殺,然又因秦王派宋義與楚王議和故遭背叛,因而腹背受敵;吳侑庭應是因舞台經驗不足,演起這段文武戲勉力為之,程度較顯青澀。

鉅鹿之戰(明華園戲劇總團提供)

壓軸登場的是由吳米娜擔綱李玄、亦出自明華園經典之作《蓬萊大仙》的〈索魂〉。吳米娜從小在戲曲學院坐科,畢業後參與大稻埕青年歌仔戲團時即有亮眼表現,不論外型、唱腔與身段均可謂條件俱佳,此回演出孫翠鳳代表作之一的李玄〈索魂〉橋段,背後自是背負著劇團打磨成角的企圖。在被拘提的橋段之中,唱念作打與群戲搭配的節奏都能掌握得分,在表現角色的外放情感張力上,聲情也已足以承載情緒,接下來需要再琢磨的反倒會是在「收斂」的情感表現,畢竟要使情緒收放自如,才能進一步深化角色形象,帶動觀眾看戲的感受。吳米娜若能持續修習演員功課,將來的發展則相當令人期待。

戲曲演員的養成實屬不易,除了長年坐功的累積,培養基本的唱腔念白與基本身段,尚得練習刀槍把子、撲跌滾翻,才能勉強邁入戲曲表演的窄門;踏上舞台,進而更需在套路之中飽滿角色的戲感、發展屬於自身特色的唱韻,將各種寫意的表演程式內化輸出,才能稱得上「演員」一詞。然而戲曲觀眾並不滿足於僅看到稱職的演員,能夠吸引票房場場爆滿的,無非是具備明星魅力的「角兒」,故「成角」可謂是戲曲演員養成的終極目標。

華容道(明華園戲劇總團提供)

以往演員習得基本功後,便面臨日日上演的演出,演出是市場機制,對應的是求生存的能耐,因此一場演出勝卻十場、百場的排練,在舞台上直面觀眾的淬鍊,便易打磨演員成角。但戲曲環境今非昔比,以歌仔戲來說,再也不只是廟口街頭賣藝維生的表演,常民生活中可以沉浸欣賞的表演藝術,而公演場或劇場演出更似成為年輕歌仔戲演員的主要擅場。更多的劇場技術加入,豐富了觀演的感受,卻也削弱了表演以演員為中心的特質,雖然不變的是觀眾對於角兒的期待,但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演員養成卻是相對困難。為此須得先給予願意持續投資演員培訓的主辦單位與劇團肯定,雖然不是立竿見影的政策,卻是在復育臺灣文化的進程中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

整體而言,此次明華園戲劇總團青年軍的成果展,以文武戲做為培訓成果的呈現,雖然複合了刀槍把子與唱腔念白,難度較高,但因青年演員多擅長武戲,出場便可先得基本分,若在文戲表現上打磨表現,某種程度上算是「以戲保人」的策略。然而文武戲之所以好看,並非拆開單看武戲、文戲的分項表現,而是在武戲套路之中不脫離「戲」的呈現,因此在演員熟悉武打、唱腔、套路之後,如何習得作魁骸、緊打慢唱、創造角色,則是未來可以再著力之處。

註釋

1、【編按】大稻埕戲苑青年戲曲藝術節、文資局重要傳統表演藝術暨傳統工藝傳習計畫,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在戲曲中心系統下辦理的承功、育成計畫、駐團演訓等計畫,並非只針對歌仔戲演員進行培育,亦有京劇、客家戲、布袋戲、傳統工藝等項目。

明華園戲劇總團青年軍《經典折子》

演出|明華園戲劇總團青年軍
時間|2020/11/27 19:0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戶外廣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類型經典新製的演出,勢必面臨「技藝傳承-戲曲文本-觀眾品味」三者孰輕孰重?該如何重新取捨建構?筆者認為《漁樵歌》為經典嶄頭新詮釋,做了極大化的提煉與平衡。
4月
15
2025
《若沒有你,我還會是關羽?!》從命題可知這齣戲的靈魂人物除了名垂千古的武聖關公外,更加進了關羽的坐騎赤兔馬和隨身誅敵兵器青龍偃月刀兩個角色;這後二角的真實存在形體,乃吾人可以用感官感知到的「器」或「物」,是屬於哲學家所謂的「形而下」者
4月
11
2025
整個作品可以說是立意良善,也達成了將物件擬人化,並以此解構英雄神話的目標,但是在演出結構的安排上,或許還有調度完善的空間,使演出在戲中戲的架構中,能夠得到更密切的呼應
4月
11
2025
大量且不斷穿插的說書,明確切斷了情節的延續性,同時也斷裂了演員對於劇中人物的揣摩,於是演員成為「立體化」的繪本,隨「說書的語言」展開所有動作,成為服務說書的狀態。而這樣的形式多少也拖沓了整體節奏
4月
10
2025
團隊過往對於戲曲身段的承襲或化用著力甚深,不論是接聽杖頭飛鴿傳書,或是化趟馬程式為現代機車的騎乘,都是極具巧思的創發。可惜本劇的表演採取較隨性自在的形式,藏身在華麗服飾的身段,不復見獨出心裁的精彩。
3月
28
2025
《暗夜花香來》以懸疑推理作為核心,結合歌仔戲傳統,表述了對現代社會的關懷視角,儘管命題論述未臻完善,但戲劇語彙成熟、演員表現亮眼,實不失為一齣出色的歌仔戲懸疑小品。
3月
26
2025
碎片化的情節,各懷心事的人物,鋪陳及意外躍進躍出,聯手將兇殺案推上前線;情節提供的事實指向特定伏線:暴政必亡、惡者伏誅。散落的懸缺訊息形成一齣「推理群像劇」。若問起作品脈絡和歌仔戲在戲裡意味著什麼?兩者同樣幽微。
3月
26
2025
當一齣家庭倫理悲喜劇的抒情段落,唱唸少了情感力度,重在身段執行、場面調度,而培訓藝生與資深演員同台對戲之際又顯生澀;不免令人有些疑惑:青年演員們的角色刻畫思路是什麼?他們如何理解自身演出角色以及整體劇情的關係?
3月
25
2025
在角色眾多、人物性格鮮明,情節為戲曲觀眾所熟悉的水滸戲中,筆者看見的是新世紀京劇人才培育的成果,卻也不禁反思,好漢齊聚、老幹新枝的背後,「復興」京劇團是否能夠繼往開來?重現「復興」風華?
3月
1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