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戲以戲保人,打磨演員成角──明華園戲劇總團青年軍《經典折子》
12月
10
2020
索魂(明華園戲劇總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53次瀏覽
許美惠(特約評論人)

有感於臺灣的歌仔戲團面臨人才斷層,從台灣戲曲學院畢業的學生進入就業市場中間有銜接困難的問題,近幾年政府單位從政策面祭出許多鼓勵方案,無論是臺北市藝文推廣處官立的大稻埕青年歌仔戲團及鼓勵青年創作演出的大稻埕戲苑青年戲曲藝術節、文資局重要傳統表演藝術暨傳統工藝傳習計畫、高雄春天藝術節少年歌子培育展演計畫,以及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在戲曲中心系統下辦理的承功、駐團演訓等育成計畫,都是為了培育下一代的戲曲接班人;【1】而近年來各劇團也紛紛成立青年團,提供給更多年輕演員表演的平台。

十一月二十七日晚上在臺灣戲曲中心戶外廣場上演的,是明華園戲劇總團青年軍於傳藝中心「109年傳統藝術接班人─駐團演訓計畫」的「育成聯合展演」,性質上屬於習藝生的成果展,分為五個折子呈現,習藝生分別為吳米娜、姜琬宜、吳建淵、吳建緯、陳彥名、吳侑庭六人,其中有五人是台灣戲曲學院的畢業生。雖然是成果展,但劇團因人設戲,挑選了適合演員表演的角色與橋段做培訓,並有不少優秀的團員傍戲或協演,輔以明華園擅長的群戲編排,整段演出熱鬧豐富,再加上當家小生孫翠鳳全程擔綱解說員,可謂全無冷場,即使在下雨的夜晚,仍能牢牢吸住滿場觀眾。

劉子奇水戰(明華園戲劇總團提供)

五個折子中第一個登場的是由吳建淵擔綱劉子奇的〈劉子奇水戰〉,並由王婕菱擔任對手演員(飾演張文瑞)共同演出。劉子奇以短打武生應功,從搭船、破釜沉舟、潛入敵營直到遇見仇人張文瑞為止。吳建淵清亮的嗓音與俐落的身手都表現得頗為稱職,順利引領觀眾隨景轉境,進入哀兵必勝的情感之中;與張文瑞見面後從雙刀到單刀、短刀對打,節奏緊慢之間也都能掌控得宜,可見苦練的功夫與默契。在出場大段獨唱時雖無明顯走音,但咬字呈現的旋律則略見不穩,而後與張文瑞對打之隙,有許多文戲層次,從堅定復仇的決絕到不忍下手躊躇,欲知細節的逼問及面對真相的震驚,情緒的張弛掌握則較顯生硬,應是可再加強之處。

白蛇驚變(明華園戲劇總團提供)

第二折由姜琬宜擔綱白蛇的〈白蛇驚變〉,則是複合了白蛇飲下雄黃酒後的變身情節及獨上仙山盜仙草的橋段,分別呈現白蛇的文武戲。姜琬宜自台灣戲曲學院畢業後即常以武旦有亮眼表現,在大稻埕青年歌仔戲團時即曾數次挑戰打出手,較以武戲見長。然此次在文白蛇的獨角戲中,大段唱念與長水袖表現亮眼,嗓音已逐步練出厚度與聲情,雖在戶外場長水袖容易隨風飛揚,但她節奏不亂,配合樂句準確亮相,已見穩健台風。〈盜仙草〉中以雙劍套路舞動劍與拂塵力戰鶴鹿雙童、盜得仙草後側翻下桌等身段,都能穩定得分,但最後盜得仙草大笑收場,則可見對角色掌握尚缺創造力,如何突破則是成角路上的重要功課。

華容道(明華園戲劇總團提供)

第三段緊接著上場的是分由吳建緯與陳彥名擔綱關羽及曹操的〈華容道〉中關羽捉放曹橋段。在劇團聘請眾多師資的雕琢下,花臉們足顯氣度派頭,但在角色形象與情感表現的掌握度則較顯不足,畢竟曹操一代梟雄能屈能伸的奸滑並非只表現於害怕陪笑,而關羽恩義兩難的抉擇也不會輕輕放下。相較於吳建緯的聲質穩定,陳彥名的唱腔則顯得氣韻不足,尤其粗角唱戲曲,若無「肩膀」、拎不清句首咬字,即使不算走音,也會讓唱段顯得含混不清,因此二角色以漢調對答之情節失去張力,殊為可惜。第四折則是由吳侑庭擔綱章邯的〈鉅鹿之戰〉,是明華園成名作之一《逐鹿天下》中的一段,由李郁真出演項羽與章邯對戲。章邯一角是在白馬道上暗殺項羽叔父後,遭到項羽追殺,然又因秦王派宋義與楚王議和故遭背叛,因而腹背受敵;吳侑庭應是因舞台經驗不足,演起這段文武戲勉力為之,程度較顯青澀。

鉅鹿之戰(明華園戲劇總團提供)

壓軸登場的是由吳米娜擔綱李玄、亦出自明華園經典之作《蓬萊大仙》的〈索魂〉。吳米娜從小在戲曲學院坐科,畢業後參與大稻埕青年歌仔戲團時即有亮眼表現,不論外型、唱腔與身段均可謂條件俱佳,此回演出孫翠鳳代表作之一的李玄〈索魂〉橋段,背後自是背負著劇團打磨成角的企圖。在被拘提的橋段之中,唱念作打與群戲搭配的節奏都能掌握得分,在表現角色的外放情感張力上,聲情也已足以承載情緒,接下來需要再琢磨的反倒會是在「收斂」的情感表現,畢竟要使情緒收放自如,才能進一步深化角色形象,帶動觀眾看戲的感受。吳米娜若能持續修習演員功課,將來的發展則相當令人期待。

戲曲演員的養成實屬不易,除了長年坐功的累積,培養基本的唱腔念白與基本身段,尚得練習刀槍把子、撲跌滾翻,才能勉強邁入戲曲表演的窄門;踏上舞台,進而更需在套路之中飽滿角色的戲感、發展屬於自身特色的唱韻,將各種寫意的表演程式內化輸出,才能稱得上「演員」一詞。然而戲曲觀眾並不滿足於僅看到稱職的演員,能夠吸引票房場場爆滿的,無非是具備明星魅力的「角兒」,故「成角」可謂是戲曲演員養成的終極目標。

華容道(明華園戲劇總團提供)

以往演員習得基本功後,便面臨日日上演的演出,演出是市場機制,對應的是求生存的能耐,因此一場演出勝卻十場、百場的排練,在舞台上直面觀眾的淬鍊,便易打磨演員成角。但戲曲環境今非昔比,以歌仔戲來說,再也不只是廟口街頭賣藝維生的表演,常民生活中可以沉浸欣賞的表演藝術,而公演場或劇場演出更似成為年輕歌仔戲演員的主要擅場。更多的劇場技術加入,豐富了觀演的感受,卻也削弱了表演以演員為中心的特質,雖然不變的是觀眾對於角兒的期待,但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演員養成卻是相對困難。為此須得先給予願意持續投資演員培訓的主辦單位與劇團肯定,雖然不是立竿見影的政策,卻是在復育臺灣文化的進程中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

整體而言,此次明華園戲劇總團青年軍的成果展,以文武戲做為培訓成果的呈現,雖然複合了刀槍把子與唱腔念白,難度較高,但因青年演員多擅長武戲,出場便可先得基本分,若在文戲表現上打磨表現,某種程度上算是「以戲保人」的策略。然而文武戲之所以好看,並非拆開單看武戲、文戲的分項表現,而是在武戲套路之中不脫離「戲」的呈現,因此在演員熟悉武打、唱腔、套路之後,如何習得作魁骸、緊打慢唱、創造角色,則是未來可以再著力之處。

註釋

1、【編按】大稻埕戲苑青年戲曲藝術節、文資局重要傳統表演藝術暨傳統工藝傳習計畫,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在戲曲中心系統下辦理的承功、育成計畫、駐團演訓等計畫,並非只針對歌仔戲演員進行培育,亦有京劇、客家戲、布袋戲、傳統工藝等項目。

明華園戲劇總團青年軍《經典折子》

演出|明華園戲劇總團青年軍
時間|2020/11/27 19:0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戶外廣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回《棄老山傳奇》以傳統歌仔戲敘事回應現代議題,讓新編戲也能用歌仔戲自身的語彙來說故事,可視為胡撇仔精神的一種延續,維持歌仔戲的主體性外,也展現了歌仔戲在時代變遷中的適應力。
5月
07
2025
古冊戲往往罩著一層名為秩序的紗幕,在生死別離的決絕場景中,模糊了角色初心,呈現集體至上的凜然正義。《棄老山傳奇》掀開秩序之幕,自歌仔戲格律挖掘可鬆動空間另闢蹊徑,化用現代事物置於古典;悄悄佔據觀眾腦海一方。
5月
07
2025
或許在短影音興起的世代,唐版擔心原劇本拖沓、冗長,將緊湊當成第一要務,但失去了綠葉的故事架空在社會關係之上,這種抽離或許反映了現代人的不安與茫然。
5月
04
2025
然換成在自由開放的公民社會,反抗的代價何其輕微,甚至可以毫無代價地表演反抗,偷換概念,亂人耳目,相應的思辯變得相形重要。正如日前集結總統府凱達格蘭大道前的先後兩個社群,皆稱自己反抗獨裁政權,熟真孰偽、難道皆是「赤子」?
5月
02
2025
然而儘管技藝狀似在此種失智的殘餘中,彷彿取得了對於歷史舞台的詮釋權,卻在這種歷史智性與技藝身體的對立下,喪失了歷史能夠寓居於肉身內的可能性。於是,技藝最終反而可以說是被剝奪了承載歷史的能力,被吸收為當代的一種失憶形式。
5月
01
2025
滿台人物,看似人人都可以是歷史一員,倥傯如逝水。但,如果這是消解歷史人物與真相的設定,在得不到歷史真相意義的背後,《女王的名字》最終完成了什麼?
5月
01
2025
然而看似結構陳舊,筆者卻認為此情節設計,能夠正視新生代演員如何在舊有情節或其他劇目相似的段落中,不依靠過於飽滿的表演功法包裝肢體,而是能自然地流露表演力,精準營造舞台畫面與氣氛。
4月
30
2025
此次,「國光30:春分啟動」系列中的《江流無間道》、《金玉奴》雖是盛演已久的經典劇目,但國光團隊沒有陳陳相因,照本宣科,而是細加調整雕琢,為經典注入新的活力。
4月
29
2025
《楚漢相爭:韓國城風雲》的呈現手法素樸,從天上壽宴轉進人間戰禍,取站頭刻劃時代氛圍,平實直述歷史人物融入民間想像之後的模樣。有文有武的簡約戲碼,滿足觀眾對演義故事的嚮往,也展現外台歌仔戲順勢而變的靈活身段。
4月
1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