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身而行,不再需要置之死地-《鬼島學苑進修部》
10月
18
2023
鬼島學苑進修部(栢優座提供/攝影徐欽敏)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53次瀏覽

文 白斐嵐(2023年度駐站評論人)

「事到如今──許許多多紛雜的念頭在罔市腦海裡起伏、激盪。雖然也有幾分是因為運氣不好⋯退一步看,在蔑視丈夫無能之前先想想自己,過去這些日子自己不也是任由對方予取予求、一籌莫展嗎?」 【1】

呂赫若筆下《暴風雨的故事》女主角罔市,受到地主脅迫性交、丈夫忍氣吞聲,在性別與階級的雙重壓迫下無路可走,最終對自己的無所作為有了這樣的體悟。如果頓悟帶來的是行動,那麼罔市的選擇是──如同古早時代無數名女子──自殺。

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但古早台灣女鬼/人不是這麼相信的,這讓女鬼成為神怪傳說中很特別的存在。栢優座2023年臺北藝術節《鬼島學苑進修部》由周玉軒編劇,許家銘擔任音樂總監,蔡志驤、禤宇皓作曲與編曲,發展自2021年北藝中心「音樂劇人才培訓計畫—創作工作坊進階班」成果,以戲曲音樂劇形式彷彿跟上了近年台灣音樂劇的「鬼故事」。無論是天作之合改編何敬堯妖怪小說的《阿堯》、躍演以牽亡度親情的《勸世三姊妹》、延續電玩動漫以喪屍預示末日光景的《跑跑殭丙仁》,甚至是A劇團穿梭大腦靈魂與網路虛擬世界的《茉娘》,「另一個世界」為音樂劇帶來突破現實的路徑,在此同時,卻又以鬼怪回應現實。而在之中形形色色的魂魄、亡靈與妖怪,要屬「女鬼」最具台灣獨特的社會意義。


鬼島學苑進修部(栢優座提供/攝影徐欽敏)

首先要先澄清,《鬼島學苑進修部》女主角孔福芝(後以小名「芝芝」稱之),並非一般常見的自殺女鬼;但她在人間時,的確有著無能為力、留待陰間解決之事。作為孔家代代為人師表的N代傳人,當了老師卻還是忘不了小時候看見朋友被老師(也是芝芝之父)不當管教,受不了霸凌而跳樓自殺,自己卻未能挺身而出的往事。車禍後昏迷來到地獄的她,因為尚未完成家族期待,獲得優良教師證,於是來到鬼島學苑「補課」,等待還魂。在陰間的她,遇見了民間流傳之各種神靈鬼怪,如孟婆、閻羅王(以上是基本款),學生組成更是充分發揮群鬼相之特性,如山魅小紅愛玩手機直播(呼應紅衣小女孩多在登山相片中現身,似乎只能為鏡頭捕捉)、殭屍的皇族身分與特殊身體動作等,當然還有傳統戲曲最迷人的飄逸女鬼。至於始終讓芝芝耿耿於懷的心魔,意即童年友人曹夜遊,如今也在陰間擔任管理學生的主任。 

平心而論,《鬼島學苑進修部》創作企圖涵蓋過多議題(雖可以「教育現場」一言以蔽之),多名角色、穿梭陰陽的多線敘事也顯得過有野心,而少了點角色動機與陰間世界觀的鋪陳,導致許多事件轉折略顯突兀──如芝芝為何改變教學方針?學生又是為何改變態度?就連怨靈曹夜遊為何放棄復仇,也未見其心境轉化。即便篇幅有限,難以交代完整,實也可藉由音樂推進,讓音樂在豐富場景之外,也能有前後動機之延續性。然而,撇除喧鬧之群鬼相,卻是「女鬼」這件事深深吸引了我。

女鬼在傳統戲曲可以代表一種伴以水袖甩髮的鬼姿身段,這在京劇為本體、音樂劇為變形的《鬼島學苑進修部》也有充分發揮。同時,女鬼在意義上展現了女性過往不被賦予的「能動性」。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建構的「臺灣女人」資料庫,特別為「臺灣女鬼」建立一條目:「陽界女性的無奈與屈服無處伸展,但女鬼做為他界女性…與在世性格產生顛覆性的轉變;且由於鬼魅無形無法捉摸,具有神祕超驗的陰性力量。鬼魅的反撲在文學上對女性不僅帶有心理補償作用,更帶有兩性平等意涵。」【2】 在那個女性被壓制的年代,走投無路的女子,能對自己人生行使的最後(唯一)一絲主權,是選擇一個好地方、穿上合適的衣服,結束生命,期望死後化為厲鬼報仇。如果說鬼故事是要呼人間現實,短暫昏迷成為女鬼的福芝,卻讓我們看見「面對壓迫體制,我們依然能多做點什麼」的行動力。

傳統故事裡的女鬼,是自受害者轉變為反抗者的角色。《鬼島學苑進修部》女主角芝芝,則站在更為曖昧不明的位置上。當年面對霸凌事件選擇袖手旁觀的她,正因為無作為而成了加害體制的一部分;但又因為內心深受折磨,同時成了體制的受害者。劇中歌詞多次重覆「非一事,非一人,非一冤孽,非一仇恨」正說明了體制並非全然自外於個人,而是一種集體建構與集體選擇。我們不再是無能力者,只能等待化身女鬼聲張正義,而能意識到自身的主動性。

於是,原先芝芝的感嘆「建築師興建的錯誤會倒塌,設計師製作的錯誤會下架,醫師治療的錯誤會死去啊,唯有老師的錯誤,會蔓延生根發芽,會一天天長大」,後續在歌曲重現時化為正面積極意義。劇中以鬼喻人,對老師身分的討論既有批判也有自省,不八股而動人,更能套用至教育之外的其他領域,讓其他深受「體制」所苦、曾與「體制」奮鬥過的人都心有戚戚焉。


鬼島學苑進修部(栢優座提供/攝影徐欽敏)

周玉軒的劇本文學性極高,除了上述引述之幾段歌詞之外,福芝小名芝芝,最終帶出「知之為知之」的體悟(暗指面對霸凌事件明明知情卻裝不知),是劇中令人心中一顫的動人時刻。當然,如此一來也大幅左右了音樂曲調之發展,是侷限卻也是突破。咬文嚼字的歌詞配上旋律,不像一般音樂劇得以直接聽覺辨識,而需字幕輔助。然而當「嗚呼哀哉」這般古文感嘆詞,搖身一變化為Big Band節奏律動的虛詞,卻也見其自文字驅動音樂的巧思。戲曲與音樂劇的結合,在今年台灣音樂劇並非新鮮事。相較於莎妹與明華園《無題島》的塊狀拼貼、抑或尚和音樂劇的彼此妥協,《鬼島學苑進修部》更像是彼此在自身路徑上更往前走一步,尋找可能的交集,穿梭串起相異的音色曲式,而不願折衷其一。雖然有時頻率音域略顯怪異,但也不失驚喜。

慶幸我們皆不再活在需要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年代,個人與體制不再是分立的主動或被動,有了更多縫隙得以使力與行動。無論是不是女性、是不是教師,是戲曲還是音樂劇,我們都(還)可以努力活下去,同時改變些什麼。


註解

1、《呂赫若集》,張恆豪編輯(前衛出版社:1991,台北)。

2、https://women.nmth.gov.tw/?p=20039。

《鬼島學苑進修部》

演出|栢優座
時間|2023/09/22 19:30
地點|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球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除此之外,《劈棺驚夢》本質上也有「頭重腳輕」的問題。京崑的演法,大致上切成前半思春、重逢、假死,後半試妻、劈棺、自刎,且融入紙紮人的演出,強化驚悚氛圍。但《劈棺驚夢》將群戲與多數看點集中於上半場,下半場則留予主演進行內心敘事,無論是視覺畫面或情節調度,都有明確的不均衡感。
7月
26
2024
本齣戲看似按演義故事時間軸啟幕,卻無過多三國人物出場,一些重要事件,甚至是赤壁之戰,都僅用荀彧唱段或幕後合唱轉場,虛寫歷史,去脈絡化明顯。如此濃縮主題核心,觀眾視域下的時空感會稍顯模糊,也較無法先入為主。對此,編劇在唱詞上大量打破傳統歌仔戲七字正格,擴大情感空間,潛入角色幽微,跳脫傳統三國戲框架,卻也成功襯托出曹操得意與懷疑自身之對比。
7月
25
2024
劇作原型《徐庶下山》出自外台民戲劇碼。搬進室內劇場後,選擇將演義故事轉換為武俠類型。武俠風格釋出較為寬闊的抒懷空間,民弱官強的亂世無奈、剷奸除惡的情義雙股糾纏,武俠本身混合感官刺激及抒情浪漫,淡化了演義戲碼的歷史色彩,趨近大眾娛樂形式。
7月
24
2024
劇團準確地將有限資源投注在最關鍵的人才培育,而非華麗服裝、炫目特效或龐大道具。舞台設計雖無絢麗變景,卻見巧妙心思。小型劇場拉近了觀演距離,簡單的順敘法則降低了理解故事的門檻,發揮古冊戲適合全家共賞的優勢。相對於一些僅演一次便難以為繼的巨型演出,深耕這樣的中小型製作,當更能健全歌仔戲的生態。
7月
16
2024
歌仔戲是流動的,素無定相;由展演場所和劇團風格共同形塑作品樣貌。這齣《打金枝》款款展示歌、舞、樂一體的古典形式;即使如此,當代非暴力觀點可以成為古路戲和解的下台階,古路陳套歡快逆轉後,沾染胡撇氣息,不見胡亂。為何一秒轉中文的無厘頭橋段可以全無違和?語言切換的合理性,承載著時空及意念盤根錯節構成的文化混雜實景。
7月
15
2024
《巧縣官》在節目宣傳上標舉的是一齣「詼諧喜劇」,於現代高壓的工作環境下,若能在週末輕鬆時刻進入劇院觀賞一場高水準的表演,絕對是紓壓娛樂的最佳選擇,也是引領觀眾接觸京劇表演藝術的入門佳作。
7月
12
2024
當然,《凱撒大帝》依然有當代傳奇劇場多年來的戲曲與聲樂、歌劇等表演形式結合的部分。吳興國演出賈修斯、凱撒、安東尼,各自使用了老生(末)、淨、武生、丑的行當,以聲腔與表演技巧詮釋三個角色,恰如其分,也維持《李爾在此》、《蛻變》的角色聲腔多重變化的設計。
7月
09
2024
從歌仔戲連結到西方劇本、德國文學、波蘭電影導演或法國文學批評,《兩生花劫》的故事起於江南恩怨,卻在台灣釋放和解。我們當然可以從《兩生花劫》關注且重探本土戲劇的本質,但也不妨將它置於世界文學的脈絡下思考。傳統必須走向世界,而傳統也永遠在當代重生
7月
03
2024
或許老戲新編不若以往跨文化的豫莎劇、取材本土小說系列、或實驗性質系列等劇目的開創與新意,現今的傳承與復刻路線讓豫劇團近幾年的劇目走向較為保守,但在經典劇目不斷重演的過程中,新一代的觀眾看見豫劇團在演員與劇目傳承中的成果亦是打磨功夫的必經過程。
7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