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身而行,不再需要置之死地-《鬼島學苑進修部》
10月
18
2023
鬼島學苑進修部(栢優座提供/攝影徐欽敏)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81次瀏覽

文 白斐嵐(2023年度駐站評論人)

「事到如今──許許多多紛雜的念頭在罔市腦海裡起伏、激盪。雖然也有幾分是因為運氣不好⋯退一步看,在蔑視丈夫無能之前先想想自己,過去這些日子自己不也是任由對方予取予求、一籌莫展嗎?」 【1】

呂赫若筆下《暴風雨的故事》女主角罔市,受到地主脅迫性交、丈夫忍氣吞聲,在性別與階級的雙重壓迫下無路可走,最終對自己的無所作為有了這樣的體悟。如果頓悟帶來的是行動,那麼罔市的選擇是──如同古早時代無數名女子──自殺。

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但古早台灣女鬼/人不是這麼相信的,這讓女鬼成為神怪傳說中很特別的存在。栢優座2023年臺北藝術節《鬼島學苑進修部》由周玉軒編劇,許家銘擔任音樂總監,蔡志驤、禤宇皓作曲與編曲,發展自2021年北藝中心「音樂劇人才培訓計畫—創作工作坊進階班」成果,以戲曲音樂劇形式彷彿跟上了近年台灣音樂劇的「鬼故事」。無論是天作之合改編何敬堯妖怪小說的《阿堯》、躍演以牽亡度親情的《勸世三姊妹》、延續電玩動漫以喪屍預示末日光景的《跑跑殭丙仁》,甚至是A劇團穿梭大腦靈魂與網路虛擬世界的《茉娘》,「另一個世界」為音樂劇帶來突破現實的路徑,在此同時,卻又以鬼怪回應現實。而在之中形形色色的魂魄、亡靈與妖怪,要屬「女鬼」最具台灣獨特的社會意義。


鬼島學苑進修部(栢優座提供/攝影徐欽敏)

首先要先澄清,《鬼島學苑進修部》女主角孔福芝(後以小名「芝芝」稱之),並非一般常見的自殺女鬼;但她在人間時,的確有著無能為力、留待陰間解決之事。作為孔家代代為人師表的N代傳人,當了老師卻還是忘不了小時候看見朋友被老師(也是芝芝之父)不當管教,受不了霸凌而跳樓自殺,自己卻未能挺身而出的往事。車禍後昏迷來到地獄的她,因為尚未完成家族期待,獲得優良教師證,於是來到鬼島學苑「補課」,等待還魂。在陰間的她,遇見了民間流傳之各種神靈鬼怪,如孟婆、閻羅王(以上是基本款),學生組成更是充分發揮群鬼相之特性,如山魅小紅愛玩手機直播(呼應紅衣小女孩多在登山相片中現身,似乎只能為鏡頭捕捉)、殭屍的皇族身分與特殊身體動作等,當然還有傳統戲曲最迷人的飄逸女鬼。至於始終讓芝芝耿耿於懷的心魔,意即童年友人曹夜遊,如今也在陰間擔任管理學生的主任。 

平心而論,《鬼島學苑進修部》創作企圖涵蓋過多議題(雖可以「教育現場」一言以蔽之),多名角色、穿梭陰陽的多線敘事也顯得過有野心,而少了點角色動機與陰間世界觀的鋪陳,導致許多事件轉折略顯突兀──如芝芝為何改變教學方針?學生又是為何改變態度?就連怨靈曹夜遊為何放棄復仇,也未見其心境轉化。即便篇幅有限,難以交代完整,實也可藉由音樂推進,讓音樂在豐富場景之外,也能有前後動機之延續性。然而,撇除喧鬧之群鬼相,卻是「女鬼」這件事深深吸引了我。

女鬼在傳統戲曲可以代表一種伴以水袖甩髮的鬼姿身段,這在京劇為本體、音樂劇為變形的《鬼島學苑進修部》也有充分發揮。同時,女鬼在意義上展現了女性過往不被賦予的「能動性」。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建構的「臺灣女人」資料庫,特別為「臺灣女鬼」建立一條目:「陽界女性的無奈與屈服無處伸展,但女鬼做為他界女性…與在世性格產生顛覆性的轉變;且由於鬼魅無形無法捉摸,具有神祕超驗的陰性力量。鬼魅的反撲在文學上對女性不僅帶有心理補償作用,更帶有兩性平等意涵。」【2】 在那個女性被壓制的年代,走投無路的女子,能對自己人生行使的最後(唯一)一絲主權,是選擇一個好地方、穿上合適的衣服,結束生命,期望死後化為厲鬼報仇。如果說鬼故事是要呼人間現實,短暫昏迷成為女鬼的福芝,卻讓我們看見「面對壓迫體制,我們依然能多做點什麼」的行動力。

傳統故事裡的女鬼,是自受害者轉變為反抗者的角色。《鬼島學苑進修部》女主角芝芝,則站在更為曖昧不明的位置上。當年面對霸凌事件選擇袖手旁觀的她,正因為無作為而成了加害體制的一部分;但又因為內心深受折磨,同時成了體制的受害者。劇中歌詞多次重覆「非一事,非一人,非一冤孽,非一仇恨」正說明了體制並非全然自外於個人,而是一種集體建構與集體選擇。我們不再是無能力者,只能等待化身女鬼聲張正義,而能意識到自身的主動性。

於是,原先芝芝的感嘆「建築師興建的錯誤會倒塌,設計師製作的錯誤會下架,醫師治療的錯誤會死去啊,唯有老師的錯誤,會蔓延生根發芽,會一天天長大」,後續在歌曲重現時化為正面積極意義。劇中以鬼喻人,對老師身分的討論既有批判也有自省,不八股而動人,更能套用至教育之外的其他領域,讓其他深受「體制」所苦、曾與「體制」奮鬥過的人都心有戚戚焉。


鬼島學苑進修部(栢優座提供/攝影徐欽敏)

周玉軒的劇本文學性極高,除了上述引述之幾段歌詞之外,福芝小名芝芝,最終帶出「知之為知之」的體悟(暗指面對霸凌事件明明知情卻裝不知),是劇中令人心中一顫的動人時刻。當然,如此一來也大幅左右了音樂曲調之發展,是侷限卻也是突破。咬文嚼字的歌詞配上旋律,不像一般音樂劇得以直接聽覺辨識,而需字幕輔助。然而當「嗚呼哀哉」這般古文感嘆詞,搖身一變化為Big Band節奏律動的虛詞,卻也見其自文字驅動音樂的巧思。戲曲與音樂劇的結合,在今年台灣音樂劇並非新鮮事。相較於莎妹與明華園《無題島》的塊狀拼貼、抑或尚和音樂劇的彼此妥協,《鬼島學苑進修部》更像是彼此在自身路徑上更往前走一步,尋找可能的交集,穿梭串起相異的音色曲式,而不願折衷其一。雖然有時頻率音域略顯怪異,但也不失驚喜。

慶幸我們皆不再活在需要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年代,個人與體制不再是分立的主動或被動,有了更多縫隙得以使力與行動。無論是不是女性、是不是教師,是戲曲還是音樂劇,我們都(還)可以努力活下去,同時改變些什麼。


註解

1、《呂赫若集》,張恆豪編輯(前衛出版社:1991,台北)。

2、https://women.nmth.gov.tw/?p=20039。

《鬼島學苑進修部》

演出|栢優座
時間|2023/09/22 19:30
地點|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球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儘管具備武作之形,《文王食子》終究是極重抒情的大文戲。論文戲,除卻雕琢與情節呼應的身段演繹,藉由唱唸和面表,構築與身段形式同在的真實情感基底,應是演員進行角色創造的核心。
11月
18
2024
梁祝故事與孟婆客棧之間那股微妙動態張力,其實是主、客體對應關係飄忽產生的不和諧投射。有意致敬經典,終究必須回歸作品的本質定調,去思考經典、創作與時代的三方關係。
11月
14
2024
長久以來臺灣京劇人才青黃不接,本以為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沒料到近十多年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湧現出一波波優秀的後浪,而前浪們也溫柔地為後浪推波助瀾,期待前浪、後浪共同為臺灣的京劇之海激發出更多的浪潮。
11月
13
2024
當傳習藝生多半亦有歌仔戲、客家戲演員身份,也顯現出在現今戲曲環境下,北管藝師無法以北管演出作為全職之問題,那麼未來北管戲傳習計畫是否成為僅是一門演員訓練課程?
11月
13
2024
今次為第八屆,筆者在同一場次中,觀賞了慶美園亂彈劇團新秀張雅涵主演的《洛花河》暨正明龍歌劇團新秀張燕玲主演的《韓信設窖安軍心》兩齣折子戲。
11月
12
2024
本劇可見劇團在親子劇的用心之處,以臺灣地景為故事地、融合原漢兩族的神話故事,音樂曲調以輕快帶有童謠的趣味讓聽覺性相當悅耳動聽,主演的口白方面也充分表現各個角色的特質差異
11月
11
2024
發自庶民性的市場空間表演雖未必不好,還原來自民眾純然的欣賞習慣也有道理,但總期盼能朝向精緻度更顯著的面向提升。就演出內容而言,除了延續過往擅長的《白馬風雲傳》系列連本戲之外,建議劇團應可大膽創作新的故事劇本,嘗試新的表演模式
11月
11
2024
在一個結合異國史詩、舞蹈和新馬戲的舞台上,短短的四十分鐘演出,許多元素如東南亞舞蹈特有尖頂頭飾、面具,柬埔寨的木琴、皮鼓,以及各種高難度的馬戲特技,帶給觀眾許多新奇的感受。
11月
08
2024
雖說兒童戲曲對一般長期演出大戲的戲曲演員及編創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卻是新生代戲曲演員最好發揮的場域。若前輩藝師能從幕後根據戲曲本質進行雕琢;新生代能夠從自己出發,將自身成長過程經驗,創發屬於新世代的兒童戲曲作品
11月
0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