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京劇中的影像運用《狐仙》
5月
10
2021
狐仙(國光劇團提供/攝影劉振祥)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99次瀏覽

劉亭汝(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表演藝術碩士班)


科技與傳統的碰撞,或許一直是背道而馳的,誰也不讓,不是科技的強勢壓過戲曲的風貌,也不是戲曲的直接戳破科技的假面,國光劇團旗艦製作的《狐仙》,科技影像與傳統戲曲創作相輔,著實為彼此增添不少風采。透過狐仙與三世的人物關係轉折、情感交錯,各種未能圓滿、缺憾的過往,表達成全與放下的主題,在敘事上跳脫傳統京劇的線性描述,以交織的人物關係與男女的性向、心境,表達新編京劇的樣貌,為臺灣戲曲開啟另一新視野。

戲曲的表象是虛幻又寫實的,亦是不著邊際的想像與描繪——想像是透過演員的身段與做工,描繪則是通過情節與編排,讓人在虛幻的戲曲中感受情節中的真實。科技結合在劇場中應該是屢見不鮮了,而早期的投影與戲曲的結合,因投射的光源產生的影子,在舞台的視覺上產生一種怪異的感受,既無法感受到戲曲舞台的寫意,也無法產生真實舞台所呈現的效果,這樣的科技結合上一直被視為詬病。

此次的《狐仙》科技影像與戲曲相結合,明顯是以戲曲為主體,而影像退而次去輔助,影像的運用可以略分三種樣貌:

一、為景製像:劇中表達青石山場景隨著人物不同的地點而有所變化,因地制造了不同的空間,如京城與青石山等地的變化,而其作法也並不破壞戲曲體驗,如:京城場景並非廣大實景,而是以線條交織製造空間感、以間隔與圓弧的設計為戲曲舞台製造更多意象,表達不同空間。美中不足、可惜的是,較前面的場次,透過音樂去銜接各場轉換,換景時卻沒有活用到影像。

二、為角製像:獨特的影像出場方式,能見影像設計的心思獨到,宛若魔術一般,將狐仙變化出來,亦或者是製造幻象來表現雜技團的技藝、鬼怪的奇異,再再都精彩。之前被詬病單純雜技的部分,亦處理的恰如其分;這樣的角色出場與變化,的確讓這樁新編,更顯特色。


狐仙2021版本(國光劇團提供/攝影劉振祥)

三、為境製像:狐仙除劇中場景外,角色的內心情境也透過影像變化,來讓觀眾感受差異,如思念的孤涼、戀愛的喜悅——其變化使人物的情感更豐富,如:塵封記憶化作新月的意象。影像將角色情感炫化出更高層次的意境,提升了美感的體現——但另一方面,境像的產生也壓縮了戲曲表演,這是否刻意為之?仍有待討論。不論如何,此作所呈現出的美,讓我看見科技影像與戲曲兩種敘事手法可以不那麼衝突,而也有機會使戲曲本身的意境更加放大。

新與舊之間從來就不是對立,而是對話。如何從對話中找到彼此間的彈性,造就藝術不同的樣貌呢?不論是壞或好,都是藝術的再創造,這些都可以呈現給大眾,使大眾一再看見藝術作品的風貌。如何能像這次製作一樣,端出新舊之間的共同對話,再次創造藝術新風貌,或者是回歸傳統保持藝術的質性,每個創作者都應當要省思。

《狐仙》

演出|國光劇團
時間|2021/04/25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儘管影視電玩已有大量人與非人之戀的作品,但在傳統戲曲中仍有待開拓,《狐仙》自〈封三娘〉(《聊齋誌異》)萃取出封三娘與狐仙的DNA,再植入日本漫畫魔木子《除妖怪譚》(《うらめしや》)的「消執念」基因,培養成一部人與精怪之戀,開拓新材,與2000年後諸部新編京劇相較,確為獨特。
4月
18
2023
然而,在纏綿悱惻的人妖戀框架下,狐仙故事出現了斷裂與迷思。京劇《狐仙》大量化用古典小說元素,「封三娘」名字應源自《聊齋誌異》中〈封三娘與范十一娘〉,敘述狐狸修煉成的人間女子封三娘,與祭酒之女范十一娘在水月寺相遇,二人同床共枕,耳鬢廝磨的親密情感。而收妖道士跟《白蛇傳》的法海一樣,以佛法為名,道貌岸然的撲殺異類,不分是非善惡,實則以善為惡,醜態畢現。還有「青石山下的縹緲村」和「不周山」的典故,呼應《紅樓夢》青梗峰上的一塊石頭,來自水神共工怒撞不周山,女媧補天所遺之石。這些古典小說元素片片斷斷地出現在不同場景,宛如後現代主義的拼貼,將《狐仙》的故事分解成四分五裂。
4月
07
2023
此劇原題為《狐仙故事》、在2009年時進行首演,當時即以「奇幻京劇」作為宣傳賣點,挖掘《聊齋誌異》中的精怪。但時至2021年,時空的變換、審美價值也隨之轉換,同樣的宣傳方式恐難起效用,因此賣點轉換成「京劇×科技×影像」,在實際演出上,也與2009年時大有不同。(蘇恆毅)
5月
10
2021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
許生在劇中是引發荒謬的關鍵。角色被設定成因形色出眾備受喜愛的文弱士子。在許生的選角設定上,相較於貌美的乾生/男性生行演員,由坤生/女性生行演員進行跨性別扮演更形貼切。坤生/女性生行演員擁有介於兩性光譜間的溫朗氣質,相對容易展現出唯美質感;也因生理女性的先天優勢,與歌仔戲主要受眾女性群體有著更深刻的連結。
4月
18
2024
青春版《牡丹亭》刪修版的三本27齣,在20年來的不斷演繹之下,儼然成為當代崑曲作品的經典代表。一方面它有別於原著的質樸鋪陳,其加入現代美學的藝術概念,包含舞台設計展現輕巧變化,投影背景增加環境轉化,華美服飾提升視覺美感,舞隊互動帶來畫面豐富⋯⋯
4月
12
2024
以演員而言,現今二十週年的巡演仍舊為沈豐英和俞玖林,或許與當年所追求青春氣息的意義已然不同,但藝術的沈澱與累積,也讓崑曲藝術能真正落實。上本戲對沈豐英而言相當吃重,幾乎為杜麗娘的情感戲,前幾折的唱念時⋯⋯
4月
12
2024
然而,該劇在故事的拼接敘事呈現得有些破碎、角色的情緒刻畫有些扁平,沒有足夠的時間,展現整體故事表現的豐富程度。《1624》試圖再現歷史故事,並用不同族群進行故事發展,值得肯定,但本文希望針對歷史時間與觀點拼接、表演形式的拼接、與巨大美感的運用方面,進一步的提出以下的思考。
4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