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萬花筒,生命迴旋曲《青春》
12月
18
2024
青春(不二容戲劇工作室提供/攝影林筱倩)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2次瀏覽

文 楊美英(2022年度專案評論人)

「青春是什麼?」購票進場前,除了對此文學藝術恆久關注的創作主題感到興趣,也好奇劇場編導陳品蓉與二十至六十多歲不同年齡階段表演者共同完成的創作,是否會取材他們的青春年華記憶,描寫他們的年少時期,諸如愛情、友情、成長、憧憬、破滅等元素?同時,也是期待看到這六位不同背景脈絡、世代的表演者(其中包括舞台久違的劇場演員朱星朗、蔣薇華,近年漸露頭角的年輕表演者楊奇殷、劉俊德、賴思穎,以及資深國標舞者的劇場素人曲延化)將以何種形式完成這場演出,是否會類似近年各地常見、跨世代的生命故事劇場?

整個表演文本基本設定為一場舞會,然而,當演出開始,主持人一開口卻是「不好意思,很抱歉,還沒有開始」;接著,向觀眾正式表達歡迎蒞臨這場注滿青春、憂傷和喜悅的舞會活動後,卻又正經八百地宣佈,他保證這裡即將上演的戲碼將是千篇一律。這段話語之後也重複出現,當下讓我感覺到幾分自我解嘲,聯想起人生故事確實充滿太多缺乏新意的老生常譚之外,也像是創作者給觀眾的自報家門,自我揭露此次的創作手法,令人莞爾。

青春(不二容戲劇工作室提供/攝影林筱倩)

語言情境的流動與變奏

之後,整場演出內容採非線性敘事模式,主要分成兩大段:其一,從一段有如讀劇的呈現方式展開,旁白敘述:「燈亮。一男一女同時站在岸邊。想像他們的未來,風很大。沉默不語。沉默不語。兩人流下激動的淚水,熱烈擁抱,彷彿永遠不再分開」,後面以此模組為基礎,重複了多次,輪番換上不同的演員、語言(華語、廣東話),並讓角色們分次增加一點不同的對話,有如萬花筒一般折射出多種不同戲劇情景──從中,一開始,直接可理解為年輕男女約會的場景,後面增添了表現的差異和若干明確的年份數字,如:青澀的愛戀、生離死別的決絕、1949年的港口送別、高舉白布條抗議要回家的「沉默四十年」等等。

上述這段模組,讓人記憶深刻,在沒有完整寫實情節編撰的前提下,輪流現身的每個模組卻能堆疊出不同的角色情感想像,將此模組創造出有如萬花筒的豐富指涉;首先,或許是筆者的劇場觀演資歷使然,一開始直接對位至《暗戀桃花源》裡的「雲之凡、江濱柳」,然而後來發現可連結的戲劇情境不僅以愛情為核心起點,且穿越了上世紀的臺海兩岸情勢劇變、臺灣白色恐怖時期、開放兩岸探親前夕的老兵抗議現場等,可說敘事取材中歷史地理版圖的跨度不小,意圖展現的創作格局值得肯定;只是,在歷史巨輪快速輪番更迭前進的舞台上,與其連動的時代小人物的真實生命足跡和濃烈情感,是否會來不及清楚顯示給不同世代的觀眾們,應是我所擔心會發生的遺憾吧。

青春(不二容戲劇工作室提供/攝影林筱倩)

如果說前面的調性是悠緩的、懷舊的、浪漫的,那麼,表演文本的第二大段,相較顯得節奏快捷、混亂粗暴、變換強烈、又帶著哲思意味;表演進行過程,放入了許多數字的正數和倒數,像是年齡的遞增和剩餘生命的遞減,更以不同敘事形式重複著各種死亡方式,形同提供正視死亡課題的機遇;期間穿插著或短或長的故事,添上了更自由奔放的肢體起落和角色互動,例如:一位自稱二流演員的角色,一邊說著在各種類型電影中有一種怎樣都能活到最後的角色,同時和其他演員們以俐落精準的身體動作合拍共演出一個個有如格放的電影畫面。又如:一個在餐廳打工的年輕男人,長篇獨白說著自己住在潮濕的地下室,潮濕到床鋪被他經年累月躺出了一個人形,到最後,他和床上的人形躺在一起休息,輪流去打工。至此,劇場敘事內容回應了現實底層的辛苦疲憊,甚或觸及了生命存在的荒謬感。

青春(不二容戲劇工作室提供/攝影林筱倩)

凝視生命,打開劇場

作品進行至收尾,劇中女人長段抒情告白的最後一句:今天就是她所擁有的生命裡,最青春的一天。然後,全部表演者朝向舞台上一個草皮似的青綠區塊走去,風聲颯颯響起,接著涼風迎面吹來,是真實的涼風!因為,舞台前緣上方鎖定在支桿上的電風扇徐徐降下,朝著觀眾旋轉送風。備感涼爽之餘,也想到了第一場台詞中幾次提到的海邊離別、海邊的愛情、不知未來如何而吹著海風的角色們。於是,降桿這有如劇場拆台預備動作的技術設計,不僅回扣了語言敘事,更是掀開了表演敘事與日常經驗的隔膜,為此作品添增後設美感。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但,仍不禁期待假以時日推演,創作團隊有機會再次於劇場觀照生命記憶課題。

2024臺大劇場基地創作徵件計畫《青春》

演出|不二容戲劇工作室
時間|2024/11/10 14:30
地點|臺大藝文中心遊心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
從前作到此作,都讓人感到作品內裡含有一股很深的屈辱感,源自非常厚重、塵積的離散與剝奪,譬如當看到阿梅和Briggs在仿新村屋構的舞台上性交時,那是我們都有感的,殖民的傷痛。為什麼那麼痛的話要由女性來說?
12月
09
2024
讓我們能夠更進一步看清與推進思考,本劇所嘗試對話的當代難題:究竟什麼樣的「人」、「者」或者「眾」,才能夠在這個時代有效地統一起「沒有歷史」的主體形象,使之成為有效地置入歷史,乃至介入歷史的主角?
12月
09
2024
對導演來說,歷史事件的晦澀之處不只出自文化或歷史上的距離,更在於缺乏言論自由的討論正當性脈絡,就像大多數人明明知道這樣是有問題的,卻因為服膺於現實而陷入「雙重思想」(doublethink),導演也面臨了該不該解構議題的困境。
12月
09
2024
可惜的是,全劇收攏在計畫成果的樣板宣傳,無法深切開展劇中拋出諸多議題的辯證向度,像是身分認同、文化觀光、地方創生等,而是流於產官學體制交纏下的文化產品。
12月
06
2024
這並不是一齣攸關階級問題的社會寫實作品,相反地,在這個時時充斥著怪誕節奏與聲音的劇場空間中,支配著行動的並不是具體的物質條件,而是追求「正常/不正常」認同判斷而被抽空的精神狀態。
12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