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萬花筒,生命迴旋曲《青春》
12月
18
2024
青春(不二容戲劇工作室提供/攝影林筱倩)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83次瀏覽

文 楊美英(2022年度專案評論人)

「青春是什麼?」購票進場前,除了對此文學藝術恆久關注的創作主題感到興趣,也好奇劇場編導陳品蓉與二十至六十多歲不同年齡階段表演者共同完成的創作,是否會取材他們的青春年華記憶,描寫他們的年少時期,諸如愛情、友情、成長、憧憬、破滅等元素?同時,也是期待看到這六位不同背景脈絡、世代的表演者(其中包括舞台久違的劇場演員朱星朗、蔣薇華,近年漸露頭角的年輕表演者楊奇殷、劉俊德、賴思穎,以及資深國標舞者的劇場素人曲延化)將以何種形式完成這場演出,是否會類似近年各地常見、跨世代的生命故事劇場?

整個表演文本基本設定為一場舞會,然而,當演出開始,主持人一開口卻是「不好意思,很抱歉,還沒有開始」;接著,向觀眾正式表達歡迎蒞臨這場注滿青春、憂傷和喜悅的舞會活動後,卻又正經八百地宣佈,他保證這裡即將上演的戲碼將是千篇一律。這段話語之後也重複出現,當下讓我感覺到幾分自我解嘲,聯想起人生故事確實充滿太多缺乏新意的老生常譚之外,也像是創作者給觀眾的自報家門,自我揭露此次的創作手法,令人莞爾。

青春(不二容戲劇工作室提供/攝影林筱倩)

語言情境的流動與變奏

之後,整場演出內容採非線性敘事模式,主要分成兩大段:其一,從一段有如讀劇的呈現方式展開,旁白敘述:「燈亮。一男一女同時站在岸邊。想像他們的未來,風很大。沉默不語。沉默不語。兩人流下激動的淚水,熱烈擁抱,彷彿永遠不再分開」,後面以此模組為基礎,重複了多次,輪番換上不同的演員、語言(華語、廣東話),並讓角色們分次增加一點不同的對話,有如萬花筒一般折射出多種不同戲劇情景──從中,一開始,直接可理解為年輕男女約會的場景,後面增添了表現的差異和若干明確的年份數字,如:青澀的愛戀、生離死別的決絕、1949年的港口送別、高舉白布條抗議要回家的「沉默四十年」等等。

上述這段模組,讓人記憶深刻,在沒有完整寫實情節編撰的前提下,輪流現身的每個模組卻能堆疊出不同的角色情感想像,將此模組創造出有如萬花筒的豐富指涉;首先,或許是筆者的劇場觀演資歷使然,一開始直接對位至《暗戀桃花源》裡的「雲之凡、江濱柳」,然而後來發現可連結的戲劇情境不僅以愛情為核心起點,且穿越了上世紀的臺海兩岸情勢劇變、臺灣白色恐怖時期、開放兩岸探親前夕的老兵抗議現場等,可說敘事取材中歷史地理版圖的跨度不小,意圖展現的創作格局值得肯定;只是,在歷史巨輪快速輪番更迭前進的舞台上,與其連動的時代小人物的真實生命足跡和濃烈情感,是否會來不及清楚顯示給不同世代的觀眾們,應是我所擔心會發生的遺憾吧。

青春(不二容戲劇工作室提供/攝影林筱倩)

如果說前面的調性是悠緩的、懷舊的、浪漫的,那麼,表演文本的第二大段,相較顯得節奏快捷、混亂粗暴、變換強烈、又帶著哲思意味;表演進行過程,放入了許多數字的正數和倒數,像是年齡的遞增和剩餘生命的遞減,更以不同敘事形式重複著各種死亡方式,形同提供正視死亡課題的機遇;期間穿插著或短或長的故事,添上了更自由奔放的肢體起落和角色互動,例如:一位自稱二流演員的角色,一邊說著在各種類型電影中有一種怎樣都能活到最後的角色,同時和其他演員們以俐落精準的身體動作合拍共演出一個個有如格放的電影畫面。又如:一個在餐廳打工的年輕男人,長篇獨白說著自己住在潮濕的地下室,潮濕到床鋪被他經年累月躺出了一個人形,到最後,他和床上的人形躺在一起休息,輪流去打工。至此,劇場敘事內容回應了現實底層的辛苦疲憊,甚或觸及了生命存在的荒謬感。

青春(不二容戲劇工作室提供/攝影林筱倩)

凝視生命,打開劇場

作品進行至收尾,劇中女人長段抒情告白的最後一句:今天就是她所擁有的生命裡,最青春的一天。然後,全部表演者朝向舞台上一個草皮似的青綠區塊走去,風聲颯颯響起,接著涼風迎面吹來,是真實的涼風!因為,舞台前緣上方鎖定在支桿上的電風扇徐徐降下,朝著觀眾旋轉送風。備感涼爽之餘,也想到了第一場台詞中幾次提到的海邊離別、海邊的愛情、不知未來如何而吹著海風的角色們。於是,降桿這有如劇場拆台預備動作的技術設計,不僅回扣了語言敘事,更是掀開了表演敘事與日常經驗的隔膜,為此作品添增後設美感。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但,仍不禁期待假以時日推演,創作團隊有機會再次於劇場觀照生命記憶課題。

2024臺大劇場基地創作徵件計畫《青春》

演出|不二容戲劇工作室
時間|2024/11/10 14:30
地點|臺大藝文中心遊心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
在本劇中,表演竟又成了拉起虛構劇本與現實的等號,使得原先試圖拆散的符號,再一次被叢集在了一起,亦即:外省人主導的政治暴力,閹割了本省男人、威壓著本省女人。
1月
09
2025
以被拆除的台南秋茂園遺址為發想,《萬象園》讓消失的景點融合被隱藏的回憶,闡述一段無法輕言的曾經,由主角找尋並走入回憶,開啟這段以記憶和情感為核心的集體創傷過往。
1月
03
2025
這齣作品,輕巧地提醒觀眾,面對巨大的社會壓抑與標準,或突如其來的離別,生存的另一種可能姿態,以公車抵達安放。
1月
03
2025
「既然不在了,就去找一個新的地方,新的入口。」是否正是藉由俊廷這個角色的塑造,《萬象園》昭示了一種主體應對創傷的可能策略——天網無常下,一種調和「命定論」與「自我抉擇」的自我和解技術?
1月
0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