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的方式《是的,關於從前從前…我們清醒了,現在!》
12月
24
2019
是的,關於從前從前⋯我們清醒了,現在!(可揚與他的快樂夥伴提供/攝影林哲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39次瀏覽
劉俊德(臺北市立大學舞蹈系學生)

身體博物館,我們怎麼看?

《是的,關於從前從前…我們清醒了,現在!》是「可揚與他的快樂夥伴」創團作,在這個稱之為「身體博物館系列」的作品中,由八個身體作品,呈現十八個表演作品。沒錯!我們的身體就是一個宇宙,當你遇見另一個宇宙時,就不得不被影響、改變。

作品演出在溼地Venue B1,工業風的空間,觀眾一走進去,即可看見表演者如雕塑般分散於各個角落,表演沒有明確的開始點,但我們知道開始了,正如去博物館我們不會等待「開始」,故此觀眾轉換了以往欣賞表演的方向,主動參與,開始選擇他要怎麼「觀看」這件事。我必須說,在這個作品裡,主動是需要的,同時觀眾是可自由地重複進出場,因而「選擇」變得更重要。

一個人的存在與樣子,我想是創作者張可揚最開始希望觀眾看到的,而如何看到這個人的形成或是未來的可能,是觀眾能夠從作品中去想像、感受的。在我們稍微認識表演者後,他們將交匯一連串的流動表演,並設計部分片段與觀眾互動。值得一提的是,中途安排新觀眾入場的橋段,透過表演者引導,入場觀眾成為表演的一部份,在你不知、我不知的狀況下構成荒謬、好笑的喜劇性。

再來,關於空間使用與視覺聚焦的地方,並不會讓觀眾有太渙散的焦點,也因為牆壁貼著如博物館介紹作品的標籤,所以我們清楚現在正發生什麼事。而燈光使用,是數十串LED閃爍燈條,隨著作品不同與整體表演的進展,配合著顏色與明暗變化,強烈構成當下氛圍的調度。在演出裡,也放置一整面影像設計來呼應作品,當中包含即時投影,都在營造觀眾的視覺感受──因為「視覺」是我們最仰賴,也最容易對於當下有體會的感官之一,所以在這部分比起聲音感染觀眾的程度大了一些。在服裝上,八位表演者則是以全黑色調體現,並非中性設計,而是個性剪裁,凸顯了表演者本身的氣質。

整晚演出為循環式表演,共分為五段,而我看了四段,即便是重複的演出內容,我們也都知道時間是唯一不重複的東西。於此,我想談談時間對於作品的疊加。當在同一個時刻看表演者表演兩次相同的橋段,表演者狀態會有些許不同,你會去比較、去思考有什麼不一樣,也鑑於觀眾觀看的狀態、角度不同,可見感受上也有所差異,這些都是我認為時間上最直接的影響。但由於「不同」,所以我們品嚐到的新鮮感並無減少,反倒是我們更有時間與機會去回應作品所要傳達的意義。

「不要就是不要,說可以才是可以。」這句標語張貼在空間中各個地方,甚至填寫觀後問卷也送你一張。如同上述我所寫「主動是需要的」這件事,當我們更有意識的去觀看、選擇,作品就與我們更貼近了。柏拉圖說:「拒絕參與統治的人,會被更糟糕的人統治。」在現今民主自由中對於反抗,我們還能有所練習。所以回到作品裡,我想可以重新看待自己、檢視自己,對於這個世界我們有什麼話想說;或是,就把自己當作一件作品去雕刻,無論好壞、美醜,我想總會有人欣賞,也會因此在當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

《是的,關於從前從前…我們清醒了,現在!》

演出|可揚與他的快樂夥伴
時間|2019/12/20 19:20
地點|濕地Venue B1沼澤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透過現代社會的視野進行挪用與重新賦予意象涵義的作品,不只是對傳統藝能的技藝層面的反思,也是同時對於演出者自身,甚至是透過演出意象──蹺鞋的束縛、黑子的性格等要素,以身體來回應社會。
4月
23
2025
那麼從「我」的殊異到「我們」的共性,是否也是編舞家在勇於追求個人風格之後,回轉族群光譜的必然路徑?於是儘管整體而言,《我們2》仍提不出一套洞悉自身文化的編舞語彙,並大量仰賴量聲光元素堆砌的「自我異國情調化」
4月
22
2025
對於無法即刻辨識的內容,筆者不斷地回想前一個畫面,重新檢視自己是否錯過了什麼——這樣的觀看狀態,更使筆者意識到:當我們渴望從當下中捕捉意義時,也正是我們被排除在「當下」之外的時刻。
4月
17
2025
不是所有場地都會說話,但舞者的身體常常能指出空間的沉默之處,或者還未被命名的裂縫。不是所有觀眾都能準備好進入場域,但身體感知會先抵達。
4月
16
2025
舞作成功地將舞台裝置轉化為可變動的地景,使身體成為穿梭於宇宙場域中的移動載體,並透過聲音與視覺的交織,形塑出一種超越傳統劇場框架的沉浸式觀演經驗。
4月
11
2025
發生於日常生活中的舞蹈,是否不乏可以因為舞者的某種非日常表現形式、於日常環境的各種移動手法,包括動用舞者身體能力的各種肢體動作創意表達,有機會將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慣性見聞經驗予以移動(翻轉)了呢?
4月
02
2025
素人出身的黃碩德不受限的創意,與科班生林衣翎的舞蹈專業,背景迥異、創意與技術相輔相成,才碰撞出《神聖爆胎》這齣奇特的作品;僅管作品仍在實驗階段,但作品廣涵的文化、社會層面值得繼續開發,未來發展可期。
3月
12
2025
編舞家賀連華以《孤挺花》代表臺灣女性的溫柔與堅強,將母親—賀莊枝女士作為核心人物靈感,描述在平凡之下卻能擁有無止盡的愛,厚實且堅強的付出,看見母親與女兒間的情懷,無私的將愛奉獻於家庭。
1月
28
2025
北藝大舞蹈學院所演繹的《春之祭》展現了少男少女的稚嫩,和對傳統毫不質疑的信念,強而有力又精準扎實的肢體展現,替時代劃出一道嶄新的樣貌、讓經典保存得更加璀璨與深刻。
1月
2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