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麼作為賭注《大世界娛樂場II》
12月
24
2015
大世界娛樂場II(陳藝堂 攝,窮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11次瀏覽
楊書愷(台灣大學戲劇研究所劇創組)

「既然想活下去,我就要全部贏回來。」

走進賭場,換注下注。假如你下了一萬塊的注,隨著賠率的遞嬗,你的獲利也就不同:一賠一,你不賺不贏;一賠五,收走五萬,淨賺四萬;一賠十,轉手之間你就翻了將近十倍。這是賭的魅惑力,總是讓人願意把希望懸在牌桌上,一把一把的把金錢、時間,甚至身體當作賭本。那是我們身處環境的縮寫,關於資本主義將我們訓練成精良獵犬的手段,它讓你面對自己的慾望,然後讓你看到可能獲得的巨大利益。其中當然也伴隨著危機,但誰在乎,只要本事夠好,只要本錢夠多,只要下一把再贏回來,危機永遠都是轉機。

《大世界娛樂場II 》講述的是關於賭場與賭客的故事,或者更精確的說法,關於賭博的故事。足跡長期於澳門活動,對於生根於港澳的賭場文化,有著相當程度的了解與詮釋:賭場裡的時間不像我們習慣二十四小時的線性時間,一小時可以是一分鐘,一分鐘可以是一秒。賭場形成一個獨立於世界之外的空間,沒有晝夜的分野,既然進來了,就沒辦法輕易的離去。到了最後,你來此的目的也模糊了,賭變成是意志與意志之間的角力。只是《大世界娛樂場II 》不只是要讓我們理解賭場與賭博的樣貌,而是進一步從賭這件動作,轉移到人與自己,人與生活之間的關係。而這些都在演出中被歸結為,人為什麼離不開賭的提問。

高俊耀在節目手冊中引用了塞爾維亞詩人米爾傑科維奇(Branko Miljkovic)的詩句:「我們竭力用言辭傳達一切,但我們永遠難以超越自我;無論怎麼也逃避不了自身,我們話越多,我們越孤獨。」回到《大世界娛樂場II 》所提出的問題,其實人都是孤獨的。「賭」是先於賭場出現,而不是有了賭場才創造出了「賭」。大世界娛樂場,其實整個世界就是一座最大的賭場。人活在其中,我們的生命,就是一場賭局,用時間與健康作為賭本。可以這樣說,戲劇中呈現的賭場,不只是簡單的澳門縮影而已,更是全體人類所處的境地。我們對於生活毫無目的,而在背後,還有我們與他者之間的斷裂。似乎只有處在賭這樣的過程中,我們才能在百無聊賴的生命中,召喚出激情,並且將與世界確定關係的過程持續下去。

正因為這次演出重點在於人的問題,作為導演,高俊耀過去強調的演員肢體表現,在這次演出中依然運用得甚是出彩。嚴格遵守葛羅托夫斯基系統的肢體訓練,以及貧窮劇場的概念,從過去《死亡紀事》、《饕餮》、《忿怒》到如今的《大世界娛樂場II 》,都特別重視肢體上的敘事性。演員的身體不是表現文本能量的場所,而是將身體化成切開文本理路的利刃。為了要達到肢體呈現的最大化,我們可以看到全劇將舞台簡化成四面木板與一盤沙,其他的就只靠演員的肢體表現:四個演員,各自以在相當程度上挑戰肉體極限的動作,或者演出全程腳跟不落地,皆以腳尖行走;或者維持半蹲的姿態,將肉體撐到極限以表現賭桌上的緊繃。同時,演員身體的力度多重,也展現在他們的聲口表情上。某段收幕時的四人同時跪趴在沙池裡,或挖或扒,滿天飛舞的沙塵伴隨各種高亢的尖叫、怒吼,成功將演出的穿透力提高到了足以震懾他者的強度。

除了演員肢體以外,還有燈光的設計也恰如其分的替整部戲打下基底。由於舞台的簡化,燈光的設計便負起將觀眾帶入舞台世界的責任。《大世界娛樂場II 》的燈光最讓我印象深刻之處,在於燈光隨著演員的位置而移動。這很容易讓聯想到輪盤的概念,例如賭場中常見的角子老虎機。燈光像是在轉輪上滾動的指針,而在燈光之中移動的演員,就有如賭桌上的籌碼,一旦燈光停止移動,就像指針停下的瞬間,輸贏勝負一次分曉。賺的人決定再下一注,欲要贏得更多;賠的人也決定再下一注,拚著一口氣也要翻盤。於是人物繼續移動,燈光也繼續輪轉,賭局不斷的重開,就像生命不斷的重複一樣。

也許賭局總會有結束的時候,一如人生終有盡頭。再厲害的賭客也無法一生都坐在賭桌前。當燈光亮起,舞台上的演出結束,觀眾又重新回到各自的賭局之中,或者發牌,或者下注。每個人終又回到現實面對各自的困境,而那種困境從來未曾解決。

《大世界娛樂場II》

演出|窮劇場(臺灣)、足跡(澳門)
時間|2015/12/19 19:3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
草草強化了阮劇團「回到地方與扎根地方」的屬性,相得益彰地站穩了其於台灣劇場、節慶生態的位置,也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於穩定基礎裡產生質變。
4月
2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