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同黨劇團精挑劇本再認真詮釋的策略,已漸成其特色之一。《大家一起寫訃文》的後設手法相當精采,藉由寫訃文的過程,使阿嬤的死亡這件事被一遍一遍重新詮釋甚至杜撰,從而也使得阿嬤死亡的意義反覆在人心中咀嚼。抱著後設的距離,嘲諷的喜感,頗常見的台灣傳統家庭觀念在三代間的崩解圖譜逐漸裸裎,雖不欲深入卻細膩可感。
由不同年齡層的演員扮演一家人:奶奶、爸爸、媽媽、姑姑、哥哥、妹妹,在演員相當一致偏年輕的小劇場圈頗令人耳目一新。角色設計貼近演員特質而栩栩如生,尤其一家人忙寫訃文,奶奶卻還魂加入的荒謬,令人叫絕。「據說」個性傳統保守而表現很「放得開」的奶奶,把人生如戲、戲如遊玩的味道詮釋出來。現在式、過去式,及訃文虛構的超現實式,同時交在一個客廳空間,附加一個擴音器放送台和虛構的閣樓,空間集中,節奏流暢,表演生動,除了罐頭音效恕我不能同意以外,相當成功詮釋出「以『笑』來對抗死亡的『哀傷』」的味道,導演應該被記上一筆。
下半場整個翻轉,原本象徵家庭的客廳空間被夷平、摧毀,所有的角色換了服裝成為互不相識的陌生人:軍人、記者、難民,殖民者、被殖民者。彷彿是同一時空的未來式,又或在另一個星球上的平行時空,只是這些外星人奇異地講著鄉土台語。黑盒劇場無法成功呈現的科幻或未來質感,以噴煙氣掩飾;更尷尬的是劇情「崩解」得太厲害,以至於看不出與上半場的連結。若從中場休息對半切開,看成兩部戲亦無不可,猶如昔時的二輪戲院一張票看兩部片,上半場為帶黑色幽默的鄉土喜劇片,下半場是抽象而冷漠的科幻動作片。節目單上有解釋文學獎評審的解讀:「上半場是家庭的崩解,下半場是地球的崩解」,但整體來說符號性過重,象徵為指涉而存在,觀看過程成為冗慢蕪長的無聊解謎。匠心如此獨具若不是驚世創意就是不可能的任務,而從演出結果看來目前還是不可能的任務。
結尾以奶奶的口頭禪:「夭壽喔~阿彌陀佛」貫穿上下場達陣。原本哄小孩的誑語,變成荒謬時代唯一奏效安慰人心的古老咒語。若說上半場在以笑抵抗悲傷,那麼下半場便是在發洩巨大無邊的恐懼──然恐懼所由已被編成一道古怪的謎語。
《大家一起寫訃文》
演出|同黨劇團
時間|2012/10/25 19:30
地點|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