慾望已然匱乏《歐西打街》
7月
23
2014
歐西打街(索拉舞蹈空間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50次瀏覽
蔡欣洲(社會人士)

走進實驗劇場,拿到了一份不再那麼沉甸甸的節目單;雖然僅是由一頁紙張對摺的報章形式,首頁卻載滿了導演充滿企圖的自我報導:《歐西打街》──”Outsider Ave.”,這齣舞蹈作品的註腳是德勒茲(Deleuze)的遊牧學(nomadology)。舞臺成為了一種平滑空間,對比於所謂充滿生產秩序的層化空間;表演者成為存在於這條屬於域外之地的街民,他們將透過一種徒勞的重覆性動作,或許是勾勒出一個問號?抹去屬於日常生活的勞動意義原本該有的完滿句號。

一瞬間我以為看到了苦勞網上會出現的社論,引自德勒茲的話語背後是馬克思的幽靈正在高唱勞動價值的進行曲:噢!時隔兩百年了,勞動者還未解放嗎?資本主義的生產力還未到達盡頭嗎?

舞台裝置是一個雙層的鋼管積架,兩個樓梯一內一外、懶洋洋地搭肩在其上;它赤裸裸的骨架把自己和居民撐著即可,兩塊慘白的皮讓留給機械旋轉的影子;角落有塊方方的水泥肉塊,它是工業社會裡宏偉堅固的牆壁──之剩餘;只是讓人想起這是個讓我們塗塗抹抹的客體。

民族誌開始了:居民棲息在各處遊蕩,依然不忘記以一種置身局外的中性意識,彷彿人類學者不斷強調我們不應該用資本工業社會的眼光去看待另一個場域中的他者──但如果那不可理喻的存在卻無法再現,那就讓將自身原有的身體慣習向著生成理性之前的源頭回溯、再擬態,但依然沿著理性的邏輯之路回歸,因此方法與結果就是將存在樣態的複雜維度刪去進而歸零。

一段儀式的號角聲響起:音樂與舞蹈發生的一對一關係,依然是這片被應許的域外之地無法例外的定律。依循著中性而掏空存在差異性的居民起身、起舞,重複一連串乾淨、留白、直硬的動作,配合著投影在積架的白皮上的搗穀機和洗衣機的旋轉意象再三強調那徒勞的百般聊賴多麼不可理喻;德勒茲已隨著遊牧民遠去,查拉圖斯特拉從遠方傳話而來:原來這不是在生成(becoming)域外之民的邁步,昂揚的生命意志無法滲透進這些沉積百年的現代舞蹈莫可奈何的規訓與還原;這是投射一種域外之民的身體想像,再現資本與工業社會內的勞動的身體何其無奈與麻木。

於是一段群舞結束,另一段樂章響起。他想起來了,便帶著一股寂寥與沉重起身穿梭,呼喊著生命之火還未完全熄滅,只是綑縛於他自身的力量與流動之內。或許在他身上找到了最後的存在維度,但也是僅存的。除了吶喊孤寂與盼望遠方,身體還能走得多遠?他還要輪迴多少次沒有個性的群舞和痛苦的獨舞才能離去呢?

我還在想是否要將之聯想為流行的寂寞符號並放入同情的公式換算我的鼻酸值。但我的慾望卻指向一頂小圓花帽不合時宜的闖入,還有橫躺在砧板上手起刀落又被切得零碎然後吃掉的吐司:我也想帶上帽子,還有吃它一塊吐司後去玩耍。我開始想要離開這條街,局內人的歷經剩餘勞動後的想像剩餘,它橫豎陳列的線條說明這舞臺依然是塊層化空間。我要走向慾望得以留下蹤跡之處,而非歷史的沉積之處。或許臨走前,我會有衝動在那灰濛濛的剩餘肉塊上畫上一個發噱的鬼臉。

《歐西打街》

演出|索拉舞蹈空間
時間|2014/07/13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該如何看待出現於當代視覺與行為藝術領域關鍵字「徒勞」對劇場身體所激發的想像;以及,創作者們(潘大謙與程曉嵐)從舞作的身體處理帶出了甚麼樣的思考與辯證?《歐西打街》的創作者們明顯從舞蹈脈絡著手回應「徒勞」關鍵字。(樊香君)
7月
16
2014
對於無法即刻辨識的內容,筆者不斷地回想前一個畫面,重新檢視自己是否錯過了什麼——這樣的觀看狀態,更使筆者意識到:當我們渴望從當下中捕捉意義時,也正是我們被排除在「當下」之外的時刻。
4月
17
2025
不是所有場地都會說話,但舞者的身體常常能指出空間的沉默之處,或者還未被命名的裂縫。不是所有觀眾都能準備好進入場域,但身體感知會先抵達。
4月
16
2025
舞作成功地將舞台裝置轉化為可變動的地景,使身體成為穿梭於宇宙場域中的移動載體,並透過聲音與視覺的交織,形塑出一種超越傳統劇場框架的沉浸式觀演經驗。
4月
11
2025
發生於日常生活中的舞蹈,是否不乏可以因為舞者的某種非日常表現形式、於日常環境的各種移動手法,包括動用舞者身體能力的各種肢體動作創意表達,有機會將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慣性見聞經驗予以移動(翻轉)了呢?
4月
02
2025
素人出身的黃碩德不受限的創意,與科班生林衣翎的舞蹈專業,背景迥異、創意與技術相輔相成,才碰撞出《神聖爆胎》這齣奇特的作品;僅管作品仍在實驗階段,但作品廣涵的文化、社會層面值得繼續開發,未來發展可期。
3月
12
2025
此次北藝大的詮釋,不僅忠實再現碧娜・鮑許的編舞語言,亦展現了臺灣舞者的生命力。泥土、汗水與舞者的呼吸,使得這場重現充滿了屬於這片土地的獨特感性。
1月
28
2025
編舞家賀連華以《孤挺花》代表臺灣女性的溫柔與堅強,將母親—賀莊枝女士作為核心人物靈感,描述在平凡之下卻能擁有無止盡的愛,厚實且堅強的付出,看見母親與女兒間的情懷,無私的將愛奉獻於家庭。
1月
28
2025
北藝大舞蹈學院所演繹的《春之祭》展現了少男少女的稚嫩,和對傳統毫不質疑的信念,強而有力又精準扎實的肢體展現,替時代劃出一道嶄新的樣貌、讓經典保存得更加璀璨與深刻。
1月
2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