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三重奏:南台灣鋼琴三重奏》:在技能迥異的夥伴間,找到命中率最高的作戰方式
11月
08
2023
情迷三重奏:南台灣鋼琴三重奏(財團法人奇美博物館基金會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255次瀏覽

文 陳旻鈺(專案評論人)

《情迷三重奏》由南台灣鋼琴三重奏演出,焦元溥作為本次奇美音樂節策劃人,也一同到現場作為導聆亮相。上半場帶來德國作曲家布拉姆斯及舒伯特的三重奏作品樂章選曲,下半場則專情於法國作曲家拉威爾。首先以布拉姆斯《B大調第一號鋼琴三重奏》第一樂章開場,鋼琴家吳亞欣彷彿手握曬得金黃的太陽捧花,慎重且含蓄的掀開帷幕,大提琴家高炳坤筆直地踏入,氣息渾厚綿延,而小提琴家薛志璋宛如一陣清幽涼風,吹過芬芳原野,讓金色花瓣在空間中旋轉。三人共構出欣欣向榮的美景,邀請聽者大步跨入這明亮世界,觀看浮萍在水面擺盪,是一幅既柔韌又平靜的景色。 

舒伯特《降E大調第二號鋼琴三重奏》第二樂章開始,鋼琴家即奏出短小有規律的步伐,琴音如製錶多年的師傅般精細,大提琴家則化身為處之泰然,帶著些許粗獷低沈聲線的孤高旅人,一心嚮往隱居的他,決定與鐘錶師父相伴同行,但就在這時,又有一名新成員加入旅途,原來是步伐輕盈,懷抱浪漫與幻想的漂浮法師。團隊裡的三位主角極具個性,每人對於事件該怎麼處理保持著不同看法;看似優柔寡斷的法師害怕紮營時間太晚,想要呼喚後頭的兩人快步前進,但鐘錶師肩負大量精密零件行囊,旅人則意外中了菇毒。 

當三人半拉扯半跟隨,音樂行進間猶如三條平行線般筆直,尋覓真心的期待逐漸冷卻。 

在室內樂合作中,我們因為想要和氣地與別人完成排練,不願「吵架」而拿掉個人的情緒,試著控制自己的想法,遵循別人的意見,好讓關係維持在理性的表象。但當音樂缺乏對話,它的靈魂也就枯竭了。演奏過程備受舞台四面八方力場威脅,若其中一位演奏者不小心真情流露,在毫無彈性的殘酷空間,便注定成為他人眼中的脫序演出。鋼琴家為了配合兩把弦樂不同的聲響,將自己音量削弱,樂句與樂句之間也接續過快;弦樂爭先恐後拉進和弦,或在找對點的地方停滯太久,失去了音樂在時間裡的自然脈動。少了喘息的空間,空氣逐漸凝結,聲響終在不斷重複的樂段間變得像是機械一般僵化,如越拉越緊的橡皮筋般失去彈性。 

但是,每個人法力深厚、武功高強,各自帶有不同屬性。搭配和諧,必能在每一次的任務出勤時完勝夢魘,更在旅途中培養深厚信任感,與彼此的呼吸與律動並肩作戰。 

拉威爾《A小調鋼琴三重奏》便是音樂會的最終大魔王。血條超長、難度破表,殘酷又暴戾的格律要求,彷彿為三人打了雞血,絞盡腦汁地為樂譜解碼,想出彼此合作無間的戰力技法。當三位演出者看清了聲響的來龍去脈,在舞臺上表現出高度的專注,縝密配合終於迎來了勝利。 

不像聲樂曲擁有文字,器樂曲本身是抽想情感的藝術,失去對畫面的共構設計,猶如迷失在偌大的黑暗森林。如何調整目光,彙整樂譜的蛛絲馬跡;在收集情報時,培養技能迥異的夥伴間找到彼此協和的時刻,投注熱情、放出絕招?最給力的作戰方式,是當孤高舞台上就算只有三個人,也能呈現三加三大於三的強大才氣。 

《情迷三重奏:南台灣鋼琴三重奏》

演出|鋼琴:吳亞欣、大提琴:高炳坤、小提琴:薛志璋
時間|2023/10/28 14:30
地點|臺南奇美博物館奇美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本文論及的演出中,白濟豪和《無言書》都呈現強烈的儀式性格,而黃葻和金亀伊織更注重在肌理的質感和身體線條的雕塑。相對的,Junkyard Shaman與曾薇熹的音樂之於作品,皆扮演著啟動儀式、調度乩身的腳色。而林子寧和李紀辰則是在具體的描繪對象底下,依附著黃葻的身體敘事開展。
9月
08
2025
在整場演出聲樂家幾乎是無間斷地接續出場,從他們的如同真光般的歌聲、樸質無華的音樂詮釋、充滿戲感與韻律的肢體呈現,和充滿情緒地交替的轉場,使得這整場音樂會的聲聲與步步,都真摯地走在馬勒的音樂哲思之中。
8月
27
2025
如此龐大的合唱團陣容,即便面對音樂中四聲部繁複的花腔樂句,台北愛樂暨節慶合唱團的歌手們,依舊整齊精確地完美詮釋出韓德爾的音樂中的華彩段落。更不用說那些韓德爾使用垂直和聲的配置段落,合唱團唱來如夏夜風中的梔子花香濃而不俗,巨大中依然能窺見韓德爾音樂中的細節。
8月
15
2025
儘管演奏精彩,它實際上卻脈絡模糊、欠缺引導,使觀眾有些走馬看花,並未真的讓人「聽懂」什麼;更多的是,表演團隊對於現代音樂的一腔熱血與盲目投入,而這份熱情未能化作音樂推廣的動力。
8月
08
2025
阿雷西的演奏看來始終帶有一種輕鬆感;長號的音域寬廣,但發聲、變化音域時的準確度,有極大的挑戰度,阿雷西看來彷彿毫不費吹灰之力,輕易地就登上了喜馬拉雅山。
7月
30
2025
NSO這次如此完整又精確的音樂呈現,搭配上目前看來是最能掌握音樂廳舞台的歌劇導演和製作團隊,必須說NSO的歌劇音樂會,終於突破了以往因為音樂廳場地受限的魔咒
7月
22
2025
我不會認為,這種混雜不定的演奏(唱)風格是不妥的,因為究其根本,《荷蘭人》自身便是一齣重組秩序、雜異且流動的作品。《荷蘭人》作為華格納邁入成熟期的分水嶺之作,它上承序曲—宣敘—詠嘆調—合唱等分段鮮明的傳統編碼歌劇(number opera),下啟連貫流動的樂劇(Musikdrama)形式,是對於歌劇傳統秩序的鬆動
7月
21
2025
2025《打擊樂與他的好朋友們》 為一場融合古典、探戈、爵士、原住民、印度、搖滾、流行多元風格的跨界音樂會,展現打擊樂豐富的表現力及具有包容性與融合性的特質
7月
20
2025
在觀看《寄聲之廟》的體驗裡,聲音和樂曲非客亦非主,而是藝術家理解並重構信仰的意志體現。在這個虛構且高度意象化的民俗現場,觀眾和藝術家彼此共鳴。
7月
0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