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三重奏:南台灣鋼琴三重奏》:在技能迥異的夥伴間,找到命中率最高的作戰方式
11月
08
2023
情迷三重奏:南台灣鋼琴三重奏(財團法人奇美博物館基金會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907次瀏覽

文 陳旻鈺(專案評論人)

《情迷三重奏》由南台灣鋼琴三重奏演出,焦元溥作為本次奇美音樂節策劃人,也一同到現場作為導聆亮相。上半場帶來德國作曲家布拉姆斯及舒伯特的三重奏作品樂章選曲,下半場則專情於法國作曲家拉威爾。首先以布拉姆斯《B大調第一號鋼琴三重奏》第一樂章開場,鋼琴家吳亞欣彷彿手握曬得金黃的太陽捧花,慎重且含蓄的掀開帷幕,大提琴家高炳坤筆直地踏入,氣息渾厚綿延,而小提琴家薛志璋宛如一陣清幽涼風,吹過芬芳原野,讓金色花瓣在空間中旋轉。三人共構出欣欣向榮的美景,邀請聽者大步跨入這明亮世界,觀看浮萍在水面擺盪,是一幅既柔韌又平靜的景色。 

舒伯特《降E大調第二號鋼琴三重奏》第二樂章開始,鋼琴家即奏出短小有規律的步伐,琴音如製錶多年的師傅般精細,大提琴家則化身為處之泰然,帶著些許粗獷低沈聲線的孤高旅人,一心嚮往隱居的他,決定與鐘錶師父相伴同行,但就在這時,又有一名新成員加入旅途,原來是步伐輕盈,懷抱浪漫與幻想的漂浮法師。團隊裡的三位主角極具個性,每人對於事件該怎麼處理保持著不同看法;看似優柔寡斷的法師害怕紮營時間太晚,想要呼喚後頭的兩人快步前進,但鐘錶師肩負大量精密零件行囊,旅人則意外中了菇毒。 

當三人半拉扯半跟隨,音樂行進間猶如三條平行線般筆直,尋覓真心的期待逐漸冷卻。 

在室內樂合作中,我們因為想要和氣地與別人完成排練,不願「吵架」而拿掉個人的情緒,試著控制自己的想法,遵循別人的意見,好讓關係維持在理性的表象。但當音樂缺乏對話,它的靈魂也就枯竭了。演奏過程備受舞台四面八方力場威脅,若其中一位演奏者不小心真情流露,在毫無彈性的殘酷空間,便注定成為他人眼中的脫序演出。鋼琴家為了配合兩把弦樂不同的聲響,將自己音量削弱,樂句與樂句之間也接續過快;弦樂爭先恐後拉進和弦,或在找對點的地方停滯太久,失去了音樂在時間裡的自然脈動。少了喘息的空間,空氣逐漸凝結,聲響終在不斷重複的樂段間變得像是機械一般僵化,如越拉越緊的橡皮筋般失去彈性。 

但是,每個人法力深厚、武功高強,各自帶有不同屬性。搭配和諧,必能在每一次的任務出勤時完勝夢魘,更在旅途中培養深厚信任感,與彼此的呼吸與律動並肩作戰。 

拉威爾《A小調鋼琴三重奏》便是音樂會的最終大魔王。血條超長、難度破表,殘酷又暴戾的格律要求,彷彿為三人打了雞血,絞盡腦汁地為樂譜解碼,想出彼此合作無間的戰力技法。當三位演出者看清了聲響的來龍去脈,在舞臺上表現出高度的專注,縝密配合終於迎來了勝利。 

不像聲樂曲擁有文字,器樂曲本身是抽想情感的藝術,失去對畫面的共構設計,猶如迷失在偌大的黑暗森林。如何調整目光,彙整樂譜的蛛絲馬跡;在收集情報時,培養技能迥異的夥伴間找到彼此協和的時刻,投注熱情、放出絕招?最給力的作戰方式,是當孤高舞台上就算只有三個人,也能呈現三加三大於三的強大才氣。 

《情迷三重奏:南台灣鋼琴三重奏》

演出|鋼琴:吳亞欣、大提琴:高炳坤、小提琴:薛志璋
時間|2023/10/28 14:30
地點|臺南奇美博物館奇美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王群婷的音樂語彙不拘泥傳統,著重的是聲響結構和情感氛圍。透過簡潔但深刻的旋律、自由而具彈性的即興、營造出精緻而具詩意的聆聽效果。這使她的創作既保有個人特色,也能和當代即興音樂對話。
5月
06
2025
這些年輕的演奏家組成的「衛武營當代樂團」與指揮路博曼合作出一場完美而專業的現代音樂演出,讓人對台灣的當代音樂發展前景不禁充滿了樂觀的期待。
5月
05
2025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所有的當代意象詮釋在事後回想都十分有韻味,但在觀演當下感受到的無趣與疏離卻也真實存在;而這一份不適,恐怕不是「前衛劇場」、「意象表演」等術語能夠輕筆帶過的。
4月
30
2025
好似漢普森用他內心的柔軟,在一連串末世的戰爭、死亡與分離之後,對這組作品注入了對人性的關懷;最終將人性領到了神性的終點,主人翁的靈魂終得上帝的拯救,進入上帝的國,得著永恆的安息。
4月
29
2025
趙方豪在這部貫穿了二十四首不同主題歌曲的作品中,忠實地詮釋出富有層次的情緒,再加上劇場新形態的演出方式,趙方豪今晚的演出,確實展現出他音樂中卓越的藝術性,可謂其為相當成功的演唱!
4月
28
2025
無論名稱上被歸類為舞蹈劇場、作曲劇場或其他名稱,這些作品真正扣合的,是當代音樂劇場「去分類化」的本質:跨領域媒材的融合、聽覺與視覺的並置、以及由觀眾自由感知所構成的美學場域。
4月
23
2025
演奏家們並不只是「世界級演奏家」,更是探索聲響可能性的旅人,在此場音樂會中,改編與原創、平衡與衝突、嚴謹與幽默,都在細膩的演繹之下,展現出無限的音樂可能性,而此正亦為室內樂最動人的地方。
4月
09
2025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