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電光火石」挑動耳目《三太子救HAKKA─收妖降魔》
10月
12
2020
三太子救HAKKA─收妖降魔(五洲園掌中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66次瀏覽
林慧真(專案評論人)

在鹽水永成戲院這座全木造戲院裡,台上架起了鏡框式戲棚,螢光色的看板上,右側寫著「祖父黃海岱」,左側寫著「家父黃俊卿」,下方大大的「黃文郎」三字,一面戲棚看板,譜出五洲園掌中劇團的家族傳承,也象徵著布袋戲過往的風華。但即使是看板上掛出「薪傳獎」牌子以彰顯藝術受到肯定,但似乎無法成為招攬觀眾的保證,戲台上矗立著五尊戲偶,作為觀賞完畢的摸彩活動,在布袋戲逐漸走下坡時,許多劇團也透過摸彩抽獎以吸引觀眾。

三太子救HAKKA─收妖降魔(五洲園掌中劇團提供)

近日五洲園掌中劇團推出不少教育性質的戲齣,如環保議題《史艷文與海龜奶奶》、《北極熊武士》與《會報恩的石虎》,或是進入校園進行反毒宣傳演出,有「命題演出」的意味,亦即配合政府機關政策作宣導。此次演出《三太子救HAKKA─收妖降魔》則以客家題材為主,其他「客家典故系列」尚有《客家武師徐才》與《石母陳蓮英》等,相較於以往大量的武俠戲,現今似乎以在地故事以及機關宣傳為導向。在正戲演出前,先演一段史豔文與藏鏡人打鬥片段,而後以小丑醫生戲偶宣揚反毒。史豔文一角為黃海岱所創作的經典角色,幾乎與「布袋戲」意象連結緊密,因此把史豔文與藏鏡人段落作為開場戲,也有藉此「招牌」招攬觀眾之意。至於小丑醫生宣揚反毒,則大約是近年來配合機關宣導的演出作品。

此次演出《三太子救HAKKA─收妖降魔》為前幾年推出的製作,期間也在校園進行巡迴演出。這齣戲主打族群融合與邪不勝正,而精彩處主要落在神怪打鬥。故事以臺中新社七分庄流傳三太子故事為背景,七分庄張阿虎至霧峰請回三太子恭奉保佑地方安全。張阿虎與客家姑娘李明珠兩人情投意合,一日明珠聽聞原住民族人將要來強搶糧草,她擔心阿虎安危便去向阿虎母親吳氏告知。另一方面,頭目因山上有妖精不敢上山打獵,只得至七分庄搶糧草維持生活。頭目與手下遇明珠與吳氏,打算強搶民女,幸賴三太子現身救命,將頭目二人趕落溪中。三太子知道兩方衝突來自山上有妖精、故而爭奪糧食,便要阿虎與頭目同心協力合作開墾七分山,由祂親自前往山上收拾蛇精。蛇精作亂、法力高強,連上清真人也不是對手,三太子與蛇精一番激鬥,最後以乾坤袋收服蛇精。頭目與阿虎感謝三太子救命之恩,並劃定好界線各自開墾、互不侵犯。

這齣戲看似要談客、原族群的衝突與合作,實則重心放在三太子的神威顯赫。在客、原族群的描繪方面,以一種淺薄印象的拼貼族群,例如李明珠一角出場時,背景音樂播放客家民謠《天公落水》,以此象徵客家女性;至於原住民頭目出場時,則播放原住民古調合聲作為身份的象徵。這樣的音樂的拼貼自然是比較粗糙的表現方式,並未細緻地刻畫族群特質,對於客、原衝突的部份,也大多以口白方式推進劇情,未著重情景安排。

三太子救HAKKA─收妖降魔(五洲園掌中劇團提供)

然而情節進入神怪打鬥部份時,劇情便相當緊湊,三太子與蛇精打鬥時,「電光火石」的聲光效果奪人耳目,除了真火機關,也運用道具炮火的聲響表現角色打鬥時、擊中對方的效果,其炮聲之大,使孩童啼哭、大人紛紛摀起耳朵。驚奇之處尚未結束,蛇精眼看屈居下風,便以化身與三太子續戰。其化為一隻大手,大手可活動機關、伸出戲台之外,甚至逼近觀眾群,前排觀眾紛紛閃避。若要挑剔的話,或許會質疑蛇沒有手為何要化身為大手形象,但是以演出效果來看,它也確實挑動了觀眾的目光與情緒。如此,可推測劇團擅長金光戲的演出方式,而不擅於編演歷史傳說。

隨著近年政府機關補助以及文化場的增加,許多布袋戲團紛紛走向精緻文學劇本,情節轉折更加講究、人物內心層次刻畫更細膩,也嘗試跨界合作,打開布袋戲更多可能。若回過頭來看這齣《三太子救HAKKA─收妖降魔》,便容易在情節與人物方面找到許多粗糙之處,但是以觀眾情緒的調動來說,它仍有令人驚奇的野性。其演出為加大尺寸的戲偶,操作上容易顯得生硬死板,但是整場戲看下來,操偶活靈活現、沒有生硬之處,頗令人驚喜。戲偶的多樣性與設計感,以及聲光效果的營造,都能輕易地吸引觀眾目光。

至此,我似乎能體會到,在那個視聽娛樂尚不發達的年代,布袋戲是如何擄獲人心。只是隨著環境的轉變,進入視聽娛樂時代,若試圖以加強機關佈景、渲染耳目之效吸引觀眾,是否也會走向疲乏與麻痺呢?一方面為劇團的創意可喜,一方面又感到擔憂。

《三太子救HAKKA─收妖降魔》

演出|五洲園掌中劇團
時間|2020/09/27 14:30
地點|台南鹽水永成戲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儘管具備武作之形,《文王食子》終究是極重抒情的大文戲。論文戲,除卻雕琢與情節呼應的身段演繹,藉由唱唸和面表,構築與身段形式同在的真實情感基底,應是演員進行角色創造的核心。
11月
18
2024
梁祝故事與孟婆客棧之間那股微妙動態張力,其實是主、客體對應關係飄忽產生的不和諧投射。有意致敬經典,終究必須回歸作品的本質定調,去思考經典、創作與時代的三方關係。
11月
14
2024
長久以來臺灣京劇人才青黃不接,本以為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沒料到近十多年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湧現出一波波優秀的後浪,而前浪們也溫柔地為後浪推波助瀾,期待前浪、後浪共同為臺灣的京劇之海激發出更多的浪潮。
11月
13
2024
當傳習藝生多半亦有歌仔戲、客家戲演員身份,也顯現出在現今戲曲環境下,北管藝師無法以北管演出作為全職之問題,那麼未來北管戲傳習計畫是否成為僅是一門演員訓練課程?
11月
13
2024
今次為第八屆,筆者在同一場次中,觀賞了慶美園亂彈劇團新秀張雅涵主演的《洛花河》暨正明龍歌劇團新秀張燕玲主演的《韓信設窖安軍心》兩齣折子戲。
11月
12
2024
本劇可見劇團在親子劇的用心之處,以臺灣地景為故事地、融合原漢兩族的神話故事,音樂曲調以輕快帶有童謠的趣味讓聽覺性相當悅耳動聽,主演的口白方面也充分表現各個角色的特質差異
11月
11
2024
發自庶民性的市場空間表演雖未必不好,還原來自民眾純然的欣賞習慣也有道理,但總期盼能朝向精緻度更顯著的面向提升。就演出內容而言,除了延續過往擅長的《白馬風雲傳》系列連本戲之外,建議劇團應可大膽創作新的故事劇本,嘗試新的表演模式
11月
11
2024
在一個結合異國史詩、舞蹈和新馬戲的舞台上,短短的四十分鐘演出,許多元素如東南亞舞蹈特有尖頂頭飾、面具,柬埔寨的木琴、皮鼓,以及各種高難度的馬戲特技,帶給觀眾許多新奇的感受。
11月
08
2024
雖說兒童戲曲對一般長期演出大戲的戲曲演員及編創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卻是新生代戲曲演員最好發揮的場域。若前輩藝師能從幕後根據戲曲本質進行雕琢;新生代能夠從自己出發,將自身成長過程經驗,創發屬於新世代的兒童戲曲作品
11月
0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