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遊神州》——校友團至民間樂團的轉變
9月
14
2023
王亭又(國際愛樂國樂團提供/攝影楊崑章)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086次瀏覽

文 王亭又(高雄市中正高工國文老師)

《樂遊神州》是國際愛樂國樂團,於2023年的年度公演,也是疫情後該團的首次音樂廳正式演出。國際愛樂國樂團是由國際商專校友團為基礎,由高雄市國樂團徐士媖以及彭苙榳指揮帶領,並吸收南部好手成立的民間樂團。

在2018年蔡佩娟〈莫忘初衷的愛樂者們《絲竹樂宴》〉曾有以下的評論:「樂團的技巧與水平無法與職業樂團相比,然而,我卻從他們的演奏中聽見了感動。」如今的《樂遊神州》更是令人刮目相看,在音樂與表演上都更臻良好。而台下的親友團更是滿座。

首曲盧亮輝《節慶歡舞》奔騰熱鬧,是國樂的經典曲勢,作為開場使人振奮;朱雲嵩《神遊浯州醉金城》歡快的旋律,也頗能展現團員的實力;《台灣民謠狂想曲》中〈高山青〉、〈天黑黑〉、〈草螟弄雞公〉等等熟悉的曲調使台下很有共鳴;上半場最後一首是由愛樂的笛子首席邱宇三演奏〈秦川情〉,濃厚的秦腔,以笛聲發出深深詠歎。

下半場由愛樂彈撥首席吳懿婷演奏《瑤山夜畫》,濃郁的瑤族音調,將夜色勾勒,而進入快板的飛竹敲玉更是顯示出演奏者的功力;接著由愛樂的琵琶首席范家瑋演奏中阮協奏《綻放》,深厚的功底將快速音群俐落呈現;最後《難忘的潑水節》,是國樂經典好曲,除了有女高音楊佩燕歌唱外,這次演出還有舞者蔡佳纓跳傣族的孔雀舞,可見節目製作的用心。

本場演出不可忽略的亮點,自然是陳昭瑋整場的主持串綰。既有知識的介紹,也有演藝的生動,難怪許多粉絲熱情追隨,最後的兩首安可曲〈敲敲門〉與〈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很是接地氣,觀眾互動熱烈。也在熱烈中結束了音樂會。

民間樂團要不斷演出,實在是千辛萬苦,無論資金或行政都需要各方的援助,國際愛樂能夠持續發展七年,最大功臣必然是徐士媖老師。因為老師的投入,才能有許多各方好手加入、協演。

在南部以愛樂為名的國樂團,除了之前仙去的顧寶文教授所創的「台灣愛樂民族管絃樂團」,就是「國際愛樂國樂團」了,應該是有想要仿效「柏林愛樂」的雄心,於是在團內有評鑑制度,大概要讓團員能更加提升自己,想讓音樂呈現更臻完美吧。然而如此方式可能會導致校友的流失,由於校友年紀漸長,技術可能跟不上,於是形成壓力,或許這也是轉型的陣痛。

校友團的形成與學校為核心,擴散而出,當變成民間獨立樂團時未必有學校的奧援,於是在工作的校友們成了最主要的資源來源,擴大樂團追求音樂都是好的目標,不過如何從中權衡得失,或許就是樂團主事者要不斷思量的。

《樂遊神州》

演出|國際愛樂國樂團
時間|2023/09/09 19:30
地點|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單就《空城故事(第一篇)》與《亞穩態》、《晶影(二)》的創作手法,使筆者感受作曲家盧長劍的特別之處——如果多數作曲家的創作如同畫家一般,以音符做為顏料,將繆思在畫布上從無到有地呈現、發展,最後產出的畫面讓觀眾感知,以進入創作者想表達的世界;那盧長劍則更像是一位攝影藝術家,以音符代替相紙與藥水,選用一個特定的視角取景,呈現一個實際的場景或是已存在的現象。
4月
22
2024
所以,我們該如何評價他現今的演奏詮釋?筆者私以為,歷時性地看,從他十餘年前以大賽出道至今,他其實恰好形成了漸進式的變化:從一個圓融和諧、路徑一致的俄國學派鋼琴家,成為面向廣大聽眾、挖掘自身吸引力的「明星獨奏家」。
4月
22
2024
演奏者精心設計了樂曲的開頭,結尾自然也不會遜色;飛快的思緒在〈快速舞蹈〉( “Sebes” )層層堆砌,達到終點時,所有人的急促呼吸終於得到了舒緩,果斷而清晰的結尾彷彿軟木塞自香檳瓶噴飛的瞬間,清新、輕盈的氣息隨之呼出,像是三人同時舉杯相碰:「成功了!」
4月
18
2024
這個新的感知形式,從被動接收到主動組裝的變化,其實也是數位藝術的主要特徵之一。數位媒介向來有利於重複、剪貼、混音等行為(技術上或比喻上皆然),讓音樂作品變成了短暫(transitory)且循環(circulatory)的存在,形成一種不斷變動的感知經驗。有些學者也稱此為「機械複製」(mechanical reproduction)到「數位再製」(digital re-production)時代的藝術演進,是數位技術之於欣賞者/參與者的賦權。
4月
12
2024
雖然缺乏視覺與肢體「實質的互動」,憑著聲音的方向、特質給予訊號的方式並非所有人能馬上理解。但妥善規劃層次分佈,凸顯夥伴作為主體的演奏技巧,不受他人影響成為團隊中穩定的存在,正是鋼琴家仔細聆聽音樂本身,以及信賴合作者所做的抉擇。
4月
08
2024
如同本劇的英文標題《Or/And》,演出從第一景作曲家即自問出「或」與「和」的難題,隨著劇情推演,也道出我們時常用「或」來區分身份,但選擇這樣認同的人,其實同時也兼具著其他的身份或是立場,但「和」反而能將各種身份連結,這或許才是人生的普遍現象。劇情以排灣族的祭典、休士頓的示威遊行來說明作曲家的發現、用與女兒的對話來凸顯自己在說明時的矛盾。
4月
08
2024
第四樂章的開頭,在三個樂章的主題動機反覆出現後,低音弦樂示範了理想的弱音演奏,小聲卻毫不壓抑,可以明顯感受到樂器演奏的音色,皆由團員的身體核心出發,並能游刃有餘地控制變化音樂的方向感,而轉而進入歡樂頌主題的齊奏。
4月
04
2024
然而《給女兒的話》創作者卻是從親子關係、身分認同、社會正義議題進入,個人的思維與情感導致思維逆反理性邏輯運算法則,並且藉此找出一切掙扎衝突的解方——主角身為一位母親,擁有臺灣的血統,也長期居住生活在美國波士頓,最後捨棄兼顧的or、選擇堅持自己的and立場。
4月
02
2024
常見的音像藝術(Audio-Visual Art)展演形式,在於聽覺與視覺的交互作用,展演過程透過科技訊號的資料轉換、以及具即時運算特性讓視聽合一,多數的作品中,這兩者是無法被個別分割的創作共同體,聲音與影像彼此參照交互轉換的連動,得以構成音像雕塑的整體。
4月
0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