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亞斯伯格(泛自閉症)家屬相遇《你可以”愛”我嗎?》
4月
26
2012
251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68次瀏覽
蔡明璇

《你可以”愛”我嗎?》是一齣以亞斯伯格(泛自閉症)家屬們為核心的演出計畫。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編導張嘉容與林芳瑾慈善事業基金會,從去年開始,就以工作坊的形式,為今年的演出活動做暖身。今年初更是二度舉辦工作坊,並透過十次的互動戲劇演出培訓課程,讓亞斯伯格家屬們可以更熟悉彼此,甚至卸下心防,在觀眾面前進行親子故事分享、肢體表演與情感交流。事實上,這些家屬大部份都沒有任何演出的經驗,然而他們卻能夠用真誠打動觀眾,作為生命中第一次向外界宣告自己有個亞斯伯格的孩子,其勇氣確實值得鼓勵與喝采。

在華山文創園區舉辦的匯川藝術節,張嘉容這一齣以觀眾互動、紀實與表演交錯的演出,在空間有限的方舟劇場中,徹底打破觀眾與演員之間的界限。除了由家屬口述故事,更是透過家屬與三位專業演員的現場表演,配合三面投影幕、流動的光影與現場吉他音樂的穿插,讓許多感人的片刻在演出的瞬間發生。家屬含淚站在麥克風面前,分享生活中與孩子相處的小故事,結束後立即獲得旁人的擁抱。作為觀眾,在聆聽的當下,內心的感受相當震撼。我彷彿窺見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小祕密,卻在當下恍然大悟,為過去曾有的誤解,或一時無心的過錯而感到愧疚。慶幸的是,我人在現場,對亞斯伯格的了解永遠不嫌太遲。

在小劇場的演出形式下,演出進行中與觀眾產生互動並非什麼創舉。然而《你可以”愛”我嗎?》卻在一開始就讓觀眾與演出者在方舟劇場中自由穿梭。我們同時在觀看,也同時被觀看。演出中一段摺紙與被摺的分享,說盡了一般人在家庭、學校與社會環境中,都曾經歷過的規範與扭曲。你我尚且在其中,學會了為人處事與應對進退的道理,然而被外界誤解為冷漠、封閉、不合群的亞斯伯格,所承受的壓力與誤解,實在不可小觀之。

對亞斯伯格家屬而言,透過敘事、表演、觀眾交流,家屬們不再只是侷限在自己的世界中,默默做孩子的守護天使。他們也可以跟社會大眾面對面,讓外界更了解亞斯伯格的特殊性。這樣的自信與產生的迴響,就好比是灑下了關愛的種子,愛就會慢慢地發芽,並逐漸地成長茁壯。當社會大眾不再用異色的眼光,對亞斯伯格貼上標籤,甚至願意提供更多的扶持與協助,才是這齣戲希望傳達的訊息與達成的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家屬的分享令人動容,演出中邀請觀眾發想,也意外產生了驚人的插曲。在場的一位亞斯伯格女士現身說法。她表明自己六十多歲了,正是這齣戲訴說的對象。她娓娓道來自己的故事,與眾不同的天性,讓全場觀眾為之一亮。她進而安慰家屬們不用過度焦慮,因為以她的經驗來說,亞斯伯格孩子其實是可以照顧好自己的。她的說法值得令人深思,是否外界又再度誤解了亞斯伯格的內心世界?很高興這齣戲的尾聲,又有了另一種聲音的出現,然而這不是個終點,卻是另一個探索的起點。

這齣戲由於形式與主題的特殊,劇場人士對於這個演出顯得相當冷淡。也許是質疑表演的專業性不足,或是戲劇作為集體治療的方式之一,尚未得到劇場界的重視。反而是關切亞斯伯格議題的社會福利團體,紛紛對演出投以關注的眼光,甚至還吸引了紀錄片團體,在演出後陸續訪談家屬,打算進行一系列的拍攝計畫。

與亞斯伯格家屬相遇,雖然暫時告一段落,卻留下了許多漣漪,在落筆的瞬間持續發酵中。

《你可以”愛”我嗎?》

演出|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時間|2012/03/30 15:00
地點|台北市華山1914文創園區 匯川藝術節方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_下工後的修羅場》在舞台上創造了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型,有相當豐富的細節,卻少了些粗糙的真實感,主人翁的際遇,令人感傷,卻難有深切的同感,如果有社會批判的意圖,也稍顯失焦。
6月
30
2025
本次演出試圖以魔術與戰爭這兩個規模懸殊的想像間交織張力,輔以演員的生命經驗敘事,直面觀眾並揭露出關於世界鮮為人知、或眾所皆知的秘密與真相。
6月
23
2025
相對於《騷動之川》以精密的當代語言,攪動邏輯,最後發現暴力最深沉處,無言可表;《落頭氏》則從古老東方傳奇中提煉身體與聲音,創作全新的意象,調動感官,超越語言邏輯的限制,開啟觀眾隱匿的記憶與經歷。
6月
18
2025
當天現場的大量互動,幾位演員親切平易,通過劇情設計和美食雙管齊下,鬆動了無形的觀演界線,純粹的觀眾設定已經消失,成為兩批各有不同任務的參與者
6月
16
2025
挽回人世間的正義,理當如此——但死者能否有?《騷動之川》便是意圖把它昇華到神思境界,召喚萬物齊運的感素;端看首幕的女神到幕終的女童,一個令人矚目的美學扣環。
6月
12
2025
而在本屆作品中,我們得以從中反思作為一個表演藝術工作者,回歸到表演藝術的本質,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先以演員為中心的基礎,如何真心面對、真實挑戰關於表演這個行為所應具有的思索。
6月
11
2025
《一炷香的時間》以乩身緣起的乖舛、白水演員間關係的來往交錯,和突如機械神降的末世災難形成三條敘事線,這三者並非各自發散互爭光輝,而是交互拼貼卻不失戲劇質量的彼此相襯、緊扣著。
6月
1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