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未竟的詩意推理《自由的幻影》
12月
25
2013
自由的幻影(黑眼睛跨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65次瀏覽
劉容君(劇場及電影工作者)

進場時,舞台上已有一個穿著睡衣的男子趴倒在地,是在睡覺嗎?或者其實狀況不明。接著等待開場的過程中,另一個人也走了進來,在餐桌邊坐下,他寫東西,像是一個日常生活的場景;他完全忽略趴在地上的那位,似也如常。場景極簡乾淨,灰白的去蕪存菁,除了望著窗外的一隻巨鳥有些突兀外,這個似開場的畫面,決定了整齣戲的調性;就連那巨鳥的刻意突兀,和睡衣男子的莫名荒謬也算計其中。

真正的開場,又一個人走到桌邊,和原本佔據桌子的男子共進早餐。這是第一次我們知道他們的名字,郭老與廖呆,他們「好像」都是作家,一同住在文學駐村的公寓裡。正當觀眾跟著角色一層層墜入他們的世界時,瞬間,一個翻轉,廖呆成了精神病患,眼前的文學之家成了精神病院。而就在觀眾一步步走進重新建構的空間時,出其不意,情節又再度翻轉,跳到了另一個空間。然而,編導鴻鴻尚未罷手,以這樣的手法延續至整場終了。真實與虛幻,現實與理想,困境與脫逃,舞台上的世界和我們眼下所處的環境,以一種荒謬的方式建構,然後毫不猶豫的撕裂,接著又即刻重組。在重組的破口處,有一些不需解釋的荒謬又巧妙的幽默,使得觀眾得以在團團渾沌中,跳脫出另一種觀賞角度。

就劇本結構而言,《自由的幻影》如同詩一般地乾淨清爽,神祕美麗。編導鴻鴻所想要諷刺或控訴的台灣當下,在這樣的肌理下,表達的清楚到位。語言所能及的,鏗鏘有力,而語言所不及,或者選擇不以語言觸及的,也絃外有音。倘若真讀不到創作者的內在用意,單純就一場表演而言,也饒富推理趣味,輕易便能一步步被情節推著走,這完全拜劇本紮實之賜。

然而,有著強大卡司的《自由的幻影》,編導在此劇中對於演員表演方式的處理與權衡,反而成為一大遺憾。演員的表演語法偏大舞台劇式的,使得觀眾與角色之間產生很大的距離感,這迫使觀眾只能成為冷眼的旁觀者,疏離且事不關己。特別是本劇企圖處理與我們如此切身相關的主題,倘若能更了無痕跡的將觀眾勾進建構的世界中(最起碼是心理上的一份子);意即,表演方法的選擇,若能更接近寫實人生,或許,在看似迷亂的劇情推展下,台下的觀眾便能在暗示中,更輕易產生自己與舞台世界的連結或投射。比如劇中飾演郵差的安原良,看似輕盈的表演力度,雖然篇幅不多,但每次出現都能輕易將觀眾視線帶著走。

舞台乾淨明亮,與劇本所呈現的質感一致。然而,所有角色濃縮在意象之中:一隻巨大的鳥,想自由的飛出去,又或者羨慕屋裡的牢籠人們,這類的心神領會有太過淺白之嫌。好在巨鳥大得突兀,呈現另一種無形壓迫。而劇中角色不時會從巨鳥看出去的窗走過去,消失,又在突然的某刻,從另一端的門走進來。這種走位調度,無需過多解釋,也自能在觀眾心中發酵成另一篇幅的小故事,頗值得玩味;且同時,將舞台所能象徵的意義更為深層化。

《自由的幻影》在極簡風格的詩意推理中,一步步走向迷霧,而未竟的是留白的無窮想像。在觀賞中,也在散場後,觀者企圖尋求創作語言真相的曖昧之際,好戲才真正發酵餘韻蔓延。

《自由的幻影》

演出|黑眼睛跨劇團
時間|2013/12/20 19:30
地點|台北市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並不是一齣攸關階級問題的社會寫實作品,相反地,在這個時時充斥著怪誕節奏與聲音的劇場空間中,支配著行動的並不是具體的物質條件,而是追求「正常/不正常」認同判斷而被抽空的精神狀態。
12月
04
2024
此次劇本由團長馮翊綱主筆,將金庸原著作為主菜,配以誇張的表情動作、幽默的橋段,並佐以少許成人幽默,呈現出一場輕鬆且富有娛樂性的演出。雖與十年前的《瓦舍說金庸》相比,劇本在深度及與原著的連結上稍有不足,但整體氛圍輕鬆歡樂,觀眾依然收穫了愉快的觀劇體驗
12月
04
2024
這齣音樂劇流暢的演出,不難想像在前置選曲和樂團編制中耗費的心力,它在歌詞和台詞之間相互呼應,以音樂演唱和戲劇表演推進情感
12月
03
2024
流行音樂與劇場不會也不該只是市場、產業的匯聚與結盟,反而能在兩者互文之間,既在此時此刻延展時空,也讓跨越時代的記憶與感受在此交織。
12月
02
2024
不過也因此有個小疑惑,為何作品訪談錄像卻選擇了北投的山峸二手書店作為紀實主角,而非以台南在地的獨立書店進行影像呈現?
12月
02
2024
以重演作為方法,《安蒂岡妮在亞馬遜》不單是一齣希臘悲劇的當代改編,也是一場跨國界的文化行動。
12月
02
2024
這次淼淼製作對於新劇運動的「回訪」,不僅無法僅依賴對既有資料的重新詮釋,還必須想像當時未翻譯完整、未演出的劇本,在內容主旨及呈現形式方面如何與當代對話
12月
02
2024
編導以接近魔幻寫實的手法,模糊了不同的時間軸線,將兩對母女的生命故事穿梭交織,呈現難解的人生課題,讓我們在遺憾中瞥見真正的美好。
11月
29
2024
《沙拉殺人事件》的戲劇動作雖然簡單,卻充滿辯證思考的可能,特別是標題指涉的社會事件,與劇中夫妻女兒的意外死亡,就像那些從收音機裡傳來的新聞報導一樣,既有不可思議的怪異感,卻又有難以駁斥的真實感,不能不讓人重新檢視自己習以為常的生活常規和思考習慣,甚至對社會大眾的道德共識,心生疑慮。
11月
28
2024